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柯銀斌:中國智庫如何實現公共外交功能

發佈時間: 2015-02-13 08:41:50    來源: 澎湃新聞網    作者: 柯銀斌    責任編輯: 張林

柯銀斌/察哈爾學會秘書長兼高級研究員

《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智庫意見》)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把公共外交列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第五項功能,這是一個具有創新價值的重要觀點。中國智庫如何才能實現其公共外交的職能?筆者根據《智庫意見》中的相關論述,以及在察哈爾學會的任職經驗,提出個人的看法和意見。

外交與國關類智庫“天生”適合公共外交

《智庫意見》從機構屬性把中國智庫分為黨政部門、社科院、黨校行政學院、高校、軍隊、科研院所和企業、社會智庫八大類型。它們都應成為中國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並且各有其重點。黨政部門智庫以政黨外交、政府公共外交為主,社科院以學術公共外交為主,黨校行政學院智庫以黨政公共外交、教育公共外交為主,高校智庫以學術公共外交、教育公共外交、留學生公共外交為主,軍隊智庫以軍事公共外交為主,企業智庫以企業公共外交、經濟公共外交為主,社會智庫以非政府組織公共外交為主。由此,智庫與公共外交之間形成了相互匹配的格局,智庫公共外交涉及到中國公共外交的絕大部分內容。

值得特別提及的是,以外交與國際關係為研究領域的智庫,“天生”地就是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這是由其研究領域的屬性所決定的。這類智庫的國際交流合作本身(無論是否存在公共外交動機和意識)就是公共外交行為,這與其他研究領域的智庫有所不同。其他研究領域的智庫,首先要有公共外交動機和意識,然後才能通過國際交流合作行為實現其公共外交效果。

智庫公共外交的目標受眾:外國智庫

智庫公共外交應以外國智庫為目標受眾,尤其要高度重視相同或相關研究領域的智庫之間的交流合作。

智庫是公共政策的研究與傳播機構,由於公共政策涉及到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因此,智庫公共外交尤其要重視相同或相關研究領域的智庫之間的交流合作。幾年來,察哈爾學會主要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南韓國際文化交流院等外國智庫開展交流與合作,正是同行之間的公共外交實踐,效果頗佳。

智庫公共外交的內容:自身研究成果和發展經驗

智庫公共外交的內容應以智庫研究成果及自身發展經驗為主,以智庫所在國的外交政策與文化價值觀為輔。

公共外交以不同國家之間的各界人士相互了解為基礎,重在傳播本國的公共政策和了解他國的公共政策,而智庫的研究成果正是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因素,因此,智庫公共外交的內容以其自身的研究成果為主,不僅是必要的、合適的,而且將是有良好效果的。

另外,智庫自身的發展歷程和經驗是所在國政治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智庫公共外交中,適當地展示這方面的內容,不僅能夠提升該智庫的品牌形象,而且可以使外國人通過了解該智庫的發展特點,來了解所在國政治的發展。

智庫公共外交的方式

一是智庫成果的國際傳播。目前,中國智庫的研究成果絕大多數只有中文版本,而要把其中的適合外國智庫專家閱讀的內容對外傳播,智庫成果的翻譯或用外文(主要是英文)寫作就是前提條件。在這方面,中國智庫嚴重缺乏優秀的翻譯人才或作者。

擁有智庫成果外文版之後,選擇合適的媒體渠道進行發表,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外文媒體眾多,有不同的重點領域及影響力範圍,如何選擇傳播效果好的媒體,需要中國智庫逐步摸索、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

二是智庫專家的人際交流。這主要有以下形式:中外智庫專家之間的工作交流,引進海外智庫專家和漢學家,向外國智庫派出訪問學者,派員參加國際智庫平臺對話活動。目前,察哈爾學會採取了第一、第二和第四種形式。

三是智庫專家到國際組織任職,尤其是聯合國組織中的高級職務。無論是政府間的還是非政府的國際組織,都是全球治理的重要機構和公共外交的多邊平臺。智庫專家到國際組織任職,能夠有效地發出本國聲音,提出本國倡議和方案。如果擔任高級職務,智庫專家就擁有較大的話語力。

四是建立與外國智庫的交流合作機制,聯合舉辦國際會議,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研究。察哈爾學會已與多家外國智庫建立了交流合作機制,以聯合舉辦國際會議為主要合作方式。例如,從2012年開始,學會與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德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聯合舉辦“公共外交國際論壇”。2012年在北京,主題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歐美對話”;2013年在荷蘭海牙,主題為“中歐關係中的文化與理解”;2014年在上海,主題為“城市外交的實踐與探索”。2015年將在柏林,主題為“國際公共産品與公共外交”。

五是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深入東道國開展研究和公共外交工作。這是智庫國際交流合作與公共外交的最高形式,目前,智庫海外機構主要以合作方式建立。例如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合作設立“清華—布魯金斯政策研究中心”和“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研究中心”。

這種公共外交途徑只適合資源豐富、國際影響力較大的少數全球頂級智庫採用。對大多數智庫,尤其是中國的智庫,當前宜採用上述前四種途徑。

(原標題:中國智庫如何實現公共外交功能)

評 論

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