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閻學通:中日關係由政冷經冷轉向政冷經熱

發佈時間: 2015-01-20 15:02:58    來源: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作者:    責任編輯: 張林

中國記者協會14日在北京舉辦第65期新聞茶座,邀請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閻學通教授以“2014年國際形勢回顧及2015年展望”為主題,與外國駐京記者、駐華使館新聞官、港澳臺記者和內地記者進行交流。活動由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祝壽臣主持。

閻學通認為,2014年國際形勢有幾個特點:

第一,國際格局繼續發生變化,中國的實力和地位呈上升趨勢,美國的實力和地位相對下降。

美國開始從中東撤軍,其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決心與力度不大,並且美國在G20峰會上未像以往一樣表現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領導作用,以上跡象均揭示其實力和地位的不斷下降。

2014年中國外交較以往最明顯的變化在於,中國政府提出要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並在實踐中踐行這一承諾。突出表現在中國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為世界金融機構改革提供了幫助,中國政府向非洲首次派出作戰部隊維和並幫助非洲建立快速反應部隊;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基礎設施建設援助;成立“絲路基金”;向東盟、非洲、拉美和太平洋島國提供援助等。

第二,大國之間的戰略對抗加劇,且越來越依賴於軍事力量的競爭。比如,美國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發生的軍事競爭,中國與日本在東海發生的對抗。

第三,分離主義和恐怖主義呈上升趨勢。針對近來恐怖主義勢力上升的態勢,閻學通表示,他不認同“文明的衝突”的説法,恐怖主義是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意識形態,它可能被各種不同的政治勢力所用。目前,國際社會對於反恐怖策略的目的並不明確,是尋求矛盾化解,還是對恐怖行為進行報復,這一點都不清晰。當務之急,是國際反恐合作須就恐怖主義的定義達成共識,反恐不應有雙重標準。若在雙重標準下進行國際反恐合作,則不能取得任何成效。至於如何反恐才是合理有效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第四,石油價格下跌降低能源安全緊迫性。

東亞地區政治影響力將進一步上升

展望2015年,閻學通認為,中美兩國的綜合實力差距將進一步縮小,中國實力相對上升,美國實力相對下降的態勢不會改變;同時,其他國家與中美綜合實力差距進一步加大,中美之外不會有其他有實力第三方出現的趨勢不會改變。大國之間將重新尋求政治解決方案,彼此競爭將有所緩解。

東亞地區的經濟與綜合實力在世界範圍內增長最快,這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會議在東亞地區舉行,東亞也將成為更多資金向外投入的地區。作為世界上經濟和綜合實力增長最快的地區,東亞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比其他地區上升速度都快,2015年東亞的政治影響力將進一步上升。同時,東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將比2014年更趨緩和,東亞是世界上發生戰爭可能性最低的地區。

中美尚沒有構建起新型大國關係

中評社記者問,去年APEC上習近平與奧巴馬“瀛臺夜話”後,不斷有評論認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在您看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否已經建立?

閻學通説,中國把新型大國關係定位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現在看來,這三點沒有一點能夠做到,可以説新興中美大國關係沒有建立。可以預見,2015年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可能也建立不起來。

之所以不能建立,核心在於美國認為中國還不是能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因此不應該給中國平等的尊重,也不能接受中方提出的三原則,其中的第二點“相互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尤甚。在美國看來,中國應該尊重美國,但美國不需要平等尊重中國。

如果中國希望“新型大國關係”真正得到美國的承認,或許可以降低標準。把三條原則縮減為“不衝突、不對抗”一條原則。如此,中美才能在“新型大國關係”的定義上達成共識。有共同定義的時候,才有雙方都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意願。只要有一方不願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就建立不起來。

烏克蘭問題:美國制裁不會改變俄羅斯立場

在談到烏克蘭危機和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時,閻學通説,烏克蘭事件是悲劇性的事件,解決烏克蘭問題,關鍵在於相關各方達成政治和解協議,其中最主要的是烏克蘭政府和東部民兵武裝以及俄羅斯達成和解協議。但目前看來,三方都沒有這樣的意願。“2015年烏克蘭國內的軍事衝突還將繼續,直到雙方都疲憊不堪,才有可能坐下來進行談判。我不認為雙方任何一方有可能在軍事上能贏得這場戰爭”。

閻學通説,出於地緣政治鬥爭需求,2015年美國仍然會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措施。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不能解決烏克蘭的問題,也不會改變俄羅斯的政策、使俄羅斯做出很大讓步。美國的制裁並不會使俄羅斯屈服或者使普京改變政策。如果美國的制裁,幾十年來都不能改變古巴的政策,那美國的制裁能夠改變俄羅斯政策的可能性也令人懷疑。

制裁雖會讓俄羅斯經濟受損,但也對歐盟産生負面影響,未來歐美在制裁問題上的分歧會越來越大,歐美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軍事對抗的烈度會有所下降。因為烏克蘭動亂對於歐洲國家的影響是直接的,而對美國並不構成什麼影響,當歐洲國家感受到烏克蘭內戰對它傷害越來越大時就開始做出政策上的調整。

中日關係由政冷經冷轉向政冷經熱 

閻學通表示, 2015年中日間政治關係的改變仍有很大困難,但雙邊經濟發展將比去年有更多機會。中日間經濟關係的改善,將促進中日關係由政冷經冷向政冷經熱轉化。

14日上午,日本內閣確定2015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防衛預算連續3年增加,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大規模國防預算。預計2016年日本國防預算還有增加趨勢。日本媒體稱,日本大規模增加防衛預算目標直指中國。

閻學通説,中日建立危機管控機制的行動表明,雙方都不希望政治衝突升級為軍事衝突。這也可以部分地預測今年的東亞衝突會出現緩和或相對穩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為何會增加軍費,通過史上最多國防預算,並開始籌備建立釣魚島防禦部隊的問題?閻學通認為,安倍晉三必須製造中日間的政治對抗,保持緊張的地區環境,製造一個不完全的現狀,才能説服日本人民接受取消和平憲法第九條。這是安倍自己最高的政治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需要維持本地區的緊張和與中國的對抗。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其內政的需要。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會繼續在政治上與中國進行對抗,而經濟上與中國改善關係。

日本《每日新聞》14日報道,安倍打算於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訪問美國,並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首腦會談。此次訪美期間,安倍還考慮借戰後70週年的特殊節點,開展對夏威夷珍珠港的首次訪問。

對此,閻學通表示,今年是二戰勝利70週年,日本將面臨來自全世界的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日本既要表明自己不完全承認罪行,又要證明自己不是完全的軍國主義。與此同時,對於日本而言,任何國家在二戰問題上對日本的態度都可以不在乎,但是不能不在乎美國,因為它在安全上要依靠美國。

“沒有中國支援朝鮮政權會崩潰”的論斷不成立

美國之音記者提問:“美國對朝實施經濟制裁政策背景下,美國官員批評中國經濟部門繼續為朝鮮‘輸血打氣’。若無中方的支援,朝鮮很可能會崩潰。請解釋為何中國持續支援朝鮮,是否基於冷戰思維?”

閻學通反問道:“美國官員的話是真話還是假話?美國政府通過什麼渠道得到消息説中國經濟部門繼續為朝鮮輸血?斯諾登事件之後,美國政府不是承諾不再監聽?美國政府的話可信嗎?”

閻學通同時表示,美國政府關於“沒有中國支援朝鮮政權會崩潰”的論斷並不成立。很多美國仇恨的政權沒有得到中國的支援也沒有倒臺,伊朗、俄羅斯、古巴都是很好的例證。

評 論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