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周其仁:空城不是好政績,要讓城市骨架上長肉

發佈時間: 2015-01-05 08:54:22    來源: 新華思客    作者: 周其仁    責任編輯: 張林

未來五年之內的城市發展,跟過去十年相比,可能要有一些不同和轉變。要從之前的高歌猛進,轉到節奏慢一點、集聚程度提高一點,加強城市建設的品質。

(圖片來源於網路)

過去十幾年,我們的城市建設有很大的進展,無論是人口戰略、城市比例還是城市規模都令人矚目。對於這些變化,有很多人點讚,也有很多人吐槽。點讚有點讚的道理,批評也有批評的根據,都是我們今後城市發展的基礎。

未來五年之內的城市發展,跟過去十年相比,可能要有一些不同和轉變。要從之前的高歌猛進,轉到節奏慢一點、集聚程度提高一點,要加強城市建設的品質。打一個比方,一個小孩要長大,其中一段時期先是抽條,長得很嚇人,之後要多長一點肉,需要足夠的肌體才能算是發育健全。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了50%,從建設面積、開發投資等各項指標看,其速度都是建國以來從未有過的,這可以比作“長骨架”的時期。但是,一些城市的骨架可能拉得太大了,以至於繼續發展都成了問題。倘若未來五年不能再保持過去15%以上的增長速度,如何走上新常態是個大問題。此外,我們的環境問題已經帶有政治性色彩,財政和地方債務等等問題也都需要討論。在此情勢下,如果能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倒也還好,問題是從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種種跡象來看,現在的城市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所以,整個國民經濟需要在城市建設上做一點轉變。

所謂城市形態,總有一些內涵要求。這些年的城市化對城市內涵要求可能關照得不夠,因此要增加城市內涵。從經濟學角度看,城市是一個高密度的社會經濟體。一個城市幾平方公里,到底住了多少人?晚上還有多少人在住,白天又有多少人過來工作?當這些數字達到一個臨界值,我們就稱之為城市。但是,這些年來以“長架子”為主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把這個概念淡化了。

第一,城市的概念已經不再清晰。我們語境裏的城市概念,跟其他國家的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很多城市比歐洲的整個國家或地區還要大,重慶有8.2萬平方公里,哈爾濱有5.3萬平方公里,而整個蘇格蘭只有大約7.8萬平方公里,而蘇格蘭還不是一個城市。

要發展城市,必然要考慮用多大的空間擺動投資,擺動經濟,這都聯繫到土地問題。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實際上憲法嚴格規定的是城市的城區土地屬於國家所有,現在卻變成了城市土地國家所有,只要劃進城市都算,導致我們的“骨架”拉得很大。當然,這樣有好也有壞。沒有拉大的骨架,也就沒有中國城市的今天,同時,我們的城市品質也就不可能很高,因為要支援高密度的社會經濟活動,需要龐大的單位土地面積。

我們現在認同的城市化沒有邊,而歷史上的城市有邊——城墻。那個時候出於防衛需求,城墻建設輕而易舉,古代的城市規劃很緊湊。現在的房屋突破了城墻限制,城市的概念又變成城鄉一體的行政區劃,這樣就導致範圍和規模的過分擴大。今後能不能往裏收一收,真正把城市建設集中到城區來?

城市建設不要光注重地面,還要注重地下。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地面往下兩百米,二十米幹什麼,六十米幹什麼,都有計劃和標準,而我們現在往下投資十米,財政就已經無力支撐。地方攤得太大,城市建設就很難達到有效運作的標準。再往城市投,再往城建去投,城鄉差距就更大。

評 論

新華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