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李偉:堅持互利共贏,攜手共建繁榮、包容、可持續的現代絲綢之路

發佈時間: 2014-12-17 11:08:15    來源: 國研中心    作者:    責任編輯: 張林

尊敬的耶雷米奇先生,尊敬的各國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各位嘉賓會聚到這個橫跨歐亞、鑄就歷史傳奇的古老絲綢之路曾經的終點城市——伊斯坦布爾,共話合作與友誼,共繪“一帶一路”的美好藍圖,共寫繁榮與發展的歷史新篇章,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義的盛事!在此,我代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這次“共建‘一帶一路’:歷史啟示與時代機遇國際研討會”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耶雷米奇先生和他的國際關係與可持續發展中心團隊,對熱情好客的東道主以及為本次研討會付出辛勤勞動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由衷感謝!

絲綢之路是2100多年來亞、歐、非各國人民崇尚和平友誼、堅持互利合作、合力培育的歷史碩果,是各國人民共同開拓的文明互鑒、情感交融之路,也是人類發展史上存在時間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貿易通道和合作交流平臺。至今,張騫、鄭和、馬可·波羅的故事依然廣為流傳,他們的精神依然激勵著人們不畏艱險、為和平與友誼進行開拓和探索。

絲綢之路何以縱橫萬里、跨越千年?我認為,關鍵在於:它承載和弘揚了開放、合作、互鑒、共贏的理念,它開闢和拓展了不同國家人民密切交往、互聯互通的通衢大道,它造福了沿線各國人民,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

這是一條開放的道路。從歷史上看,無論是中國的漢唐宋元,還是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無不秉持開放精神,鼓勵貿易通商和人員往來,積極維護絲路暢通,促進地區和平穩定。“東有長安、西有羅馬”,就是沿線國家相互開放交流的碩果。作為陸海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伊斯坦布爾的千年繁華,也與它開放包容的精神密不可分。

這是一條合作的道路。絲綢之路綿延數萬里,橫跨不同的文明和國度,沿途有巍峨的高山,也有浩瀚的海洋。如果沒有國與國之間的合作,絲綢之路就不可能暢通。正是因為有了各國之間的合作,才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才創造出了不同文明成果傳播的條件。有了這樣的條件,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以及“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歐洲的科技、文學、藝術,中東的香料、種子、算術等才得以突破地域阻隔廣為傳播;科學技術進步的步伐和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進程才得以加快。

這是一條互鑒的道路。千百年來,無數使者、商旅、文人、僧侶往來穿梭、不絕於道,極大地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鑒,實現了儒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幾大文明在絲路上的交融共存。在中國,洛陽的白馬寺家喻戶曉,白馬寺就是西元一世紀兩位印度高僧翻譯經書、傳播經文的地方。聞名遐邇的阿雅·索非亞博物館,見證了不同文明互鑒交融的歷史。

這更是一條共贏的道路。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亞歐大陸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是最為繁榮、最具活力的地區。據麥迪森的《世界經濟千年統計》估算,1500年前後,亞歐大陸主要國家的GDP總量佔世界的82%,總人口占世界的77%,經濟增長率和每人平均GDP水準也都長期高於其他地區。應該説,絲綢之路上的經貿往來和合作交流,促進了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人類共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資訊化持續發展,新技術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人類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同時,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成為新常態,氣候變化、金融穩定、能源安全等全球治理議題日益成為世界焦點。在這個發展與危機、變革與動蕩、合作與競爭交織並存的年代,我們更需要秉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以開放、合作、互鑒、共贏的理念,加強溝通、凝聚共識、彌合分歧、化解矛盾,共同開創人類的美好未來。我們注意到,二戰結束以來,各種規模和形式的跨國區域合作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這些合作不但有力地促進了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而且極大地改善了全球經濟貿易秩序。這昭示我們,國與國之間的務實合作之路,是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

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去年秋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了沿線國家的高度認同和積極響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沿線國家充分商討、共同建設和提供“一帶一路”這項重要的全球公共産品,既是對古老的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更具有新的時代內涵。

首先,“一帶一路”的合作,是高度平等開放的全球性合作。受交通、貿易條件等因素制約,過去的合作所覆蓋的空間範圍相對有限。“一帶一路”的合作涉及60多個國家、44億人口,但又不僅限于這些國家和人口,只要有合作發展的意願,任何國家都可以參與;任何國家都可以通過參與這一合作,實現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可以説,這是一種“地無分南北、國不問貧富”的平等、開放的合作。

其次,“一帶一路”的合作,是立足共同發展的戰略性合作。過去的合作主要是互通有無,也多表現為自發的合作。“一帶一路”的合作是各國求和平、謀發展的合作,是主動的合作。沿線各國都願意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堅持求同存異,堅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統籌考慮沿線各國共同利益和相關國家特殊利益,為國與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搭建公共平臺,也為深化南南合作、拓展南北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一帶一路”的合作,是進一步優化全球治理機制的合作。過去的合作多是鬆散的、缺乏機制安排的合作。“一帶一路”的合作面臨眾多跨國界、跨洲界、跨領域的治理問題,需要消除治理機制低效率、碎片化的現象,需要沿線各國積極主動參與,需要探索建立機制化的合作途徑,為優化全球治理機製作出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新形勢下沿線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不是一國的事,而是沿線各國共同的事業,更是同舟共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偉大事業。無疑,這尤其需要增進彼此互信,凝聚廣泛共識,發揮集體智慧,實現戰略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方面在總體思路上要考慮各國發展的現實,使之具有充分的包容性和務實性,各方可以自主選擇參與領域、參與方式、參與深度;另一方面在具體推進方式上,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注重尋找利益契合點和結合部,做到穩妥有序推進。

推進“一帶一路”合作重在互聯互通。今年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強調,互聯互通應該是基礎設施、制度規章、人員交流三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應該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齊頭並進的互聯互通。我認為,習主席的這一戰略設想可以作為“一帶一路”加強合作、共謀發展的基本路徑。“政策溝通”用以消除認識分歧和政策、制度障礙,使各國發展規劃更好地銜接起來,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設施聯通”旨在提供交通、通訊、能源等硬體基礎設施保障,為人員、商品、資訊的流動創造更便利的條件。“貿易暢通”覆蓋合作的主要內容,是強化優勢互補的必然要求。“資金融通”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有助於突破制約發展的資金瓶頸,是合作深化的具體體現。“民心相通”在於通過多領域的合作增強各國政治互信、深化人民情感交流,實現持續合作。通過三位一體、五大領域協同推進的互聯互通,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政治家們為共建“一帶一路”勾畫了藍圖,明確了方向,“一帶一路”建設正進入從倡議到行動、從藍圖到現實、從理念溝通到務實合作的新階段。今後的工作需要各國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探討具體的合作領域和方式。下面,我想就如何構建現代絲綢之路,談幾點具體認識。

第一,把經濟繁榮作為現代絲綢之路建設的堅實基礎。改善人民生活,消除貧困,應對氣候挑戰,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地區安全,都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老百姓才能得到實惠,社會才能充滿欣欣向榮的活力;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政府才有足夠的財力投入環境治理、生態保護和災害預防,人們的生存環境才能得到持續改善;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民心才能思定,社會才能穩定,各種極端主義才會失去存在和繁衍的土壤,世界和平的秩序才能得以維持。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總體發展水準不高,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46.4%。因此,通過合作,促進地區經濟的繁榮應是現代絲綢之路建設的首要目標。為此:一要加快合作平臺建設,協力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推進新亞歐大陸橋、孟中印緬、中巴、中新等陸上經濟走廊建設;以産業園區和港口合作發展為依託,推進海上經濟走廊建設。二要強化金融的支撐作用,擴大本幣互換和結算,發揮金融對貿易的重要支援作用;加快建設並利用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投融資平臺,發揮金融對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的關鍵支援作用。三要研究建立較高水準的貿易投資機制,營造公平公正、穩定透明的通商合作環境。四要提升經貿合作層次,深化供應鏈、價值鏈合作,優化貿易分工格局,多渠道、多方式地提升該地區的發展能力。

第二,把文化包容作為現代絲綢之路建設的必要前提。沒有絲路沿線國家在文化上的相互包容、在民心上的相互認同,就不會有國家之間的深度合作,也就談不上共同建設。沿線各國文化傳統各異,發展訴求也不盡相同。實現彼此互信、文化包容和民心相通,需要各國攜手做出艱辛的努力。沿線國家應秉承絲綢之路精神,正視差異性,包容多樣性,以海納百川的情懷摒棄成見,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尋求共識,從造福人民的需要出發擴大利益交集,探索建立平等互利的新型國家關係,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建立這樣的新關係,不僅是各國政府的責任,也是各國人民的責任。而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網路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意願和能力也大大提升。推進民間交往,有助於加深相互了解,增進彼此感情,鞏固合作基礎,實現持久合作。沿線各國應探討建立多種形式的溝通方式、溝通機制,就相關議題進行開誠佈公地討論,以消除分歧、凝聚共識、增強彼此互信;應深化智庫、媒體等各界交流和人文教育合作,通過採取聯合辦學、互派留學生、聯合舉辦大型文化活動等措施,擴大人員往來,推進文化交流,以交往促交流,以交流促交融,推動各國文化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繁榮,推動各國人民在真誠交往中實現相互理解,為現代絲綢之路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此,我願引用土耳其偉大詩人和哲學家魯米的一句名言:吾非屬東,亦非屬西,吾之胸懷,容納四海。我想,我們現代文明之人,如果真正有古人“容納四海”的胸懷,“一帶一路”建設的成功將大有希望。

第三,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現代絲綢之路建設的根本保障。無論是亞特蘭蒂斯的傳説,還是樓蘭古城遺失的史實,都清楚地説明,如果不能善待地球家園,不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規律,不能處理好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人類必將遭受嚴厲的懲罰。絲綢之路覆蓋三大洲,穿越無數崇山峻嶺,連接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許多地方面臨水資源短缺、荒漠化、土地退化、海平面上升等重大威脅。中國科學院的研究表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冰川加速消融,到2045年左右,中國新疆、中亞地區可能會面臨河流徑流明顯減少的局面。要避免類似樓蘭古國悲劇的重演,我們必須從今天做起,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方方面面,要從沿線國家子孫後代長遠發展的需要出發,以共贏的思維、合作的方式,共同應對生態環境領域的挑戰。中國政府已經承諾,計劃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同時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我們願與各國一道,把加強生態環保領域的國際合作提上議事日程,妥善處理跨界河流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問題,推廣節水農業,加強海上環保合作,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共同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打造可持續的現代絲綢之路提供堅實保障。

第四,把設施聯通作為現代絲綢之路建設的物質技術條件和突破口。中國有句民諺,“要想富,先修路”。沒有路,人難暢其行,物難暢其流。構建合作發展的大格局,離不開相互聯通、銜接流暢、運作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目前,該地區大部分國家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最新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列出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超過了世界平均水準。不僅如此,“一帶一路”跨境基礎設施一體化、網路化程度也遠遠不夠,現已連接的設施存在著嚴重的“聯而不通”、“通而不暢”現象,加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迫在眉睫。同時,也要看到,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共識最多、最能立竿見影的領域,應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突破口。我們願與沿線各國一道,加快推進鐵路、公路、管道、港口、通信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充分利用現代交通和資訊化技術對落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交通設施技術、信號、指令標準化和相容化水準,突破人流、物流、資訊流的瓶頸制約,形成互聯互通的新格局,實現設施聯通的早期收穫。令人欣慰的是,這一領域的合作已經實質性展開。目前,中國與土耳其聯合修建的伊斯坦布爾到安卡拉的高速鐵路已經建成通車。這既是中土友誼結出的碩果,也為沿線國家深化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提供了示範。

簡而言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以“五通”為目標,秉持“開放、合作、互鑒、共贏”的理念,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積極推進政策溝通常態化、貿易投資自由化、人員往來便利化、文化交流機制化、生態保護協同化,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穩定和共同發展,努力構建21世紀的繁榮、包容和可持續的現代絲綢之路。

女士們、先生們!

每當我念及絲綢之路時,腦海中就會浮現出2100多年來,中外先輩們不畏坎坷、不辭辛苦、滿懷激情,奮力拓展人類社會發展繁榮之路的光輝業績,敬慕之心難以言表。的確,今天我們要奮力推進的共建“一帶一路”事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可能不亞於當年。然而,正如中國古代學者彭端淑在《勸學》中所説:“天下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土耳其也有句名言,“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氣吹開智慧門”。這啟示我們,只要不懼艱難、矢志不移,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會向共同的奮鬥目標不斷邁進!

在建設繁榮、包容和可持續的現代絲綢之路過程中,智庫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當今時代,經濟社會關係日趨複雜,各國決策者更加倚重智庫的作用,沒有智庫的諮詢論證,政策的科學性、可行性都難以得到保證。智庫不僅在政府決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引導社會輿論、促進民心相通方面也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智庫是各類人才聚集之地,在政策決策體系中具有程度不同的相對獨立性,這也為智庫客觀、公正地發揮建設性作用提供了條件。當前,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庫發展,我們DRC正積極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努力擴大和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的領域和力度,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

在此,我向在座的各位朋友倡議:以這次研討會為契機,推進智庫之間、智庫與政府部門、智庫與企業等合作的機制化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智庫國際合作網路。我們由衷地期望,與各國智庫一起,共同開展重大問題聯合研究,共同傳播合作理念,為建設繁榮、包容、可持續的現代絲綢之路,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最後,預祝本次國際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本文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2014年12月12日在“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評 論

國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