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從2014走向2015:大國關係變遷與展望

發佈時間: 2014-12-17 11:01:45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易愛軍    責任編輯: 張林

利益交鋒角力激烈

2014年,俄羅斯與西方發生激烈利益交鋒。2015年,雙方能否在博弈中找到出路還有重重疑問。

中東歐再次成為俄與西方國家的角力場。3月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再加上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據估計俄羅斯的損失達到1300億至1400億美元,這幾乎等於俄羅斯經濟總量的7%。

俄羅斯毫不示弱地回應西方:一方面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振興經濟,另一方面大舉提升軍力。針對西方制裁,俄央行已經6次提高利率,緩解經濟運作風險。未來3年俄將大幅提高軍事開支,軍費將達到國家預算的五分之一,創蘇聯解體後時期之最。

美國國會日前通過了“支援烏克蘭自由法案”,法案要給予烏克蘭等國北約之外“盟友”的地位。俄羅斯政府強調,這是對俄羅斯的公然對抗。

隨著角力的升級,有俄羅斯人士甚至把當前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形容為“新版冷戰”。

與美俄的“新版冷戰”有所不同的是,地緣政治因素和利益考量使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在制裁與對話之間搖擺。

歐盟28個成員國在對俄制裁問題上存有分歧。歐洲30%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因此,對俄能源依賴較重的國家在處理對俄關係上舉棋不定。但隨著美國壓力步步加大,歐盟從最初內部意見不一、猶豫不決轉而對俄實施了多輪制裁。當然,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制裁也導致歐盟損失巨大,歐盟開始探尋如何與俄羅斯重啟對話。

9月5日,烏政府、民間武裝、俄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四方達成停火協議,但落實過程一波三折。12月6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出訪回國途中經停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機場舉行會談,雙方就解決烏克蘭危機達成一定共識。奧朗德成為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首位到訪莫斯科的西方主要國家領導人。美歐與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而交惡,在其未來關係的演變中,烏克蘭危機的走勢恐怕還是主要晴雨錶。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 論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