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劉峰:要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

發佈時間: 2014-10-31 10:28:24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劉峰    責任編輯: 張林

劉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一、堅持黨的領導 必須運用法治方式

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是完全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在這一根本原則上我們要旗幟鮮明地講,理直氣壯地講。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突出特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重申建設法治中國的任務,指出“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顯然,在國家治理的各個領域都要堅持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充分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引領、推動和規範作用。堅持黨的領導要求廣大領導幹部必須轉變領導方式,善用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和改革,堅持法治引領和法治先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因此,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法治引領,注重運用法治方式推動改革,強化黨的領導的原則性和權威性。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後破,有序進行;有的重要改革舉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權,要按法律程式進行,以立法引領改革,以改革推動立法,以立法引領群眾。堅持黨的領導要求廣大領導幹部要根據法律規則認識和解決問題,切實轉變領導方式,樹立遇到問題找法的思維方式,養成解決問題用法的工作方式,進而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要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二、堅持黨的領導 必須從嚴管黨治黨

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四中全會《決定》一大亮點是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強調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法律法規。

治國先治黨,治黨首先要治吏。法治首先要有吏治,吏治就是管好幹部,從嚴管理幹部,從嚴監督幹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贏得了海內外的普遍讚譽和廣大幹部群眾的高度認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的重拳反腐,既打老虎又打蒼蠅,整肅吏治環境,重在通過治標贏得治本的時間。

打鐵先得自身硬,黨的好幹部既要乾淨又要能幹。《決定》強調要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把決策權關進制度的籠子裏,這是治本之策。國家治理的法律體系必須有利於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水準的提高。

三、堅持黨的領導 必須法治德治相結合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因此,法治首先要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約束幹部嚴以用權。硬權力帶來的是服從,軟權力帶來的是認同。硬權力需要法治,這是第一位的,軟權力則需要德治,德治要以法治為基礎,二者相得益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要有機結合起來。軟權力來自於廣大幹部的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和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修煉和運用軟權力有助於增強執政的硬權力,夯實黨的領導之基。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一切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強調法治,同時又特別重視文化自信,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是國家治理的“硬體”,一般來説是有形地、強制性地發揮作用,本質上是一種硬約束。同時,另一手要抓德治,這就是治理的價值體系構建,是國家治理的“軟體”,通常是無形地、非強制性地發揮作用,本質上是一種軟約束。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最大的德治,德治能夠有助於有效實現社會整合,減少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果,實現社會和諧發展。因此,領導幹部既要能夠通過法律和紀律等硬約束來形成改革的合力,又要善於運用先進文化、道德作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軟約束來凝聚改革的正能量,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和共同願景等在國家治理中的德治教化作用。

四、堅持黨的領導 必須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一致起來。法治就是要保障人民的權利,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司法公正是贏得司法公信力,確立法律權威的關鍵。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法治切實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權益,只有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了,人民群眾才會真正相信法律,才會主動維護法律權威,才會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劉峰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原標題:國家行政學院專家:要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

評 論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