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成立的亞歐會議本月16日至17日在義大利米蘭迎來“重啟”的機會,中國希望借此平臺推廣“一帶一路”倡議以促進亞歐大陸的互聯互通。
亞歐會議成立近20年來,先後有51個歐洲以及亞洲的國家參與其中。根據2012年亞歐會議官方統計的數據,亞歐會議成員國的人口數量佔世界人口總量的62.5%,GDP總量則佔全球GDP總量的57%。在此次米蘭舉行的第十屆亞歐會議上,哈薩克和克羅埃西亞將正式加入該對話平臺,亞歐會議成員國也會由原先的51個擴增至53個。
在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項目協調代表阿圖爾 格拉德祖克(Artur Gradziuk)看來,新國家的加入也充分體現了亞歐會議所具有的作用。“亞歐會議為亞洲和歐洲國家的政府首腦及部長們定期舉行非正式對話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他告訴記者。
根據首屆亞歐會議通過的《主席聲明》,亞歐會議的目標是在亞歐兩大洲之間建立旨在促進增長的新型、全面的夥伴關係,加強相互間的對話、了解與合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亞歐會議自成立以來一直髮揮著積極的影響力,”歐盟-亞洲中心主任弗雷澤 卡梅隆(Fraser Cameron)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些歐洲和亞洲國家領導人通過亞歐會議聚在一起,以增進他們彼此間的相互理解。”
“一帶一路”要確保國家合作有利益交融點
對於中國而言,這樣的一種相互理解更加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直以來,中國始終不遺餘力地倡導和推動亞歐會議進程,以體現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作為亞歐會議的創始成員,中國國務院總理從未缺席任何一屆首腦會議,並在這些會議上就經貿與投資便利化、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議題提出了多項倡議。
“這足以表明中國政府對多邊對話和多邊外交的重視程度。”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蔡鵬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龐中英看來,此次亞歐會議,中國將以一種更加主動、積極地姿態來推動該對話平臺的進程。
“與剛成立時相比,亞歐會議現在的發展比較平淡,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中國希望借著此次亞歐會議在米蘭召開的時機來加強它的作用。”龐中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此外,美國在TPP等區域經濟合作中一直排擠中國,而亞歐會議是沒有美國參加的,這是中國感興趣的。”
一方面,中國擔心被排擠出地區經濟合作之外;另一方面,中國也希望能在亞歐會議這樣的多邊平臺上向亞歐國家重點闡釋和推廣“一帶一路”倡議,以取得它們的理解和接受。加強亞歐大陸互聯互通、促進亞歐經濟金融合作是此次亞歐首腦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中國自然希望能將“一帶一路”倡議與互聯互通進行銜接。
在亞歐會議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中,中國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例如,在2012年的時候,挪威、瑞士以及歐盟28個成員國27.1%的貨物出口流向了中國,而這些國家37.9%的貨物進口又是來自中國。
現在,中國是歐盟第一大進口市場、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則已經連續十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去年,中歐雙方貿易額達到5591億美元,是十年前的四倍多。截至2013年底,歐盟在華直接投資累計903.9億美元,中國對歐直接投資也累計達到351.2億美元。
“鋻於目前中歐經濟合作的勢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方面的合作應該擺在突出位置。”蔡鵬鴻説。
2014年10月9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大使在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採訪時同樣表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是交通互聯互通、貿易投資便利化和人文交流。
義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將中國所倡議的“一帶一路”稱之為“偉大的革命”。他表示,這個項目通過海上、陸地和空中交通將歐亞連接起來,它的實施將會給歐亞帶來重要變革。
不過,國際上依然有部分人士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充滿質疑。有觀點認為,中國對“一帶一路”的“推銷”是中國外交戰略的一種陰謀。對此,龐中英並不認同這樣的看法。
“中國所提出來的 一帶一路 並不是陰謀,而是中國想為國際社會提供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的公共産品。”他同時強調,“ 一帶一路 倡議在同亞歐大陸互聯互通建設銜接時,不必在於形式,而應該在於內容的吻合程度,確保各個國家的參與和合作有利益交融點。”
當然,現階段要真正做到“一帶一路”與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銜接,中國和歐亞各國家依然面臨著不少的問題。阿圖爾 格拉德祖克認為,如果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能讓歐亞各國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那麼該倡議就會成為一個有趣並富有吸引力的點子。
亞歐整體間相互依賴日益加深
在中歐積極挖掘雙方經貿合作新的增長潛力的同時,歐洲與亞洲整體間的相互依賴也在日益加深。
2012年,歐盟與亞洲的貿易總額估計在1.37萬億歐元之間,佔到歐盟對外貿易的三分之一。在歐盟前十個貿易夥伴中,中國、日本、南韓三個國家就佔了17.9%的貿易比例。亞洲已經是歐盟最主要的貿易夥伴。
而在投資方面,歐盟又是亞洲主要的投資者。2012年,歐盟在亞洲的對外投資額佔到其對外投資總額的21.4%,總價值為570億歐元。
此外,歐盟還與亞洲的南韓、新加坡等國家簽有自貿區協定。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 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7月份在一個會議上表示,歐盟將在接下來兩年內與東盟簽署自貿區協定。另外,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今年5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歐盟-中國雙邊投資協定或在兩年內完成。
在阿圖爾 格拉德祖克看來,亞洲和歐洲的雙邊經貿合作不僅僅是源於彼此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樣也因為雙方所面臨的共同的經濟挑戰。“歐洲經濟的長期復蘇、全球貿易不平衡、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貿易自由化以及全球經濟治理系統的改進等共同挑戰也促使亞洲和國家彼此進行合作。”他説。
歐盟希望突出其全球治理領導者地位
在此次米蘭舉行的亞歐會議上,各國領導人除了討論亞歐大陸互聯互通之外,還將對亞歐攜手在聯通世界中共同應對全球問題進行商討。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亞歐會議召開前夕曾表示,此次在米蘭召開的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將會為歐洲和亞洲進一步增強雙方關係提供一個關鍵的機遇。作為全球秩序中最重要的兩個利益攸關方,歐洲和亞洲有著共同的責任來幫助塑造一個更加繁榮、可持續以及公平的世界。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在10月8日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説,亞歐兩大洲當前都面臨著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的共同威脅,需要加強溝通合作,尋求政策匯合點,加強協調行動。亞歐會議應當成為亞歐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有效框架與平臺。
“毫無疑問,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上,亞歐會議應當幫助我們縮小言語和行動上的差距。”弗雷澤 卡梅隆説。
本屆亞歐會議的主題為“構建負責任夥伴關係,促進可持續增長與安全”。在龐中英看來,“負責人的夥伴關係”充分表明瞭歐盟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上的訴求。“歐盟希望借此突出其全球治理領導者的地位,並通過亞歐會議將中國進一步納入到現存的世界秩序中來。”他説。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