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

努力探索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發佈時間: 2014-10-22 15:00:23    來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作者: 曾培炎    責任編輯: 張林

    曾培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

各位理事、各位會員,同志們: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換屆大會,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大會選舉産生了新的一屆理事會,選出了理事長和15位副理事長。對大家推選我繼續擔任理事長表示感謝。同時,我作為理事長代表中心新一屆理事會,聘請張平、董建華、陳元、周小川、蔣正華、唐家璇等6位領導同志為顧問,邀請丁學東、馬德秀、厲以寧、呂祖善、劉世錦、李揚、陳經緯、和段琪、胡懷邦、南存輝、徐樂江、傅瑩、傅成玉等13位同志作為特邀副理事長。在這裡,讓我們一併向他們表示歡迎和祝賀。上屆理事會中有些同志,由於年齡、工作等原因,這次不再擔任副理事長或理事,我代表新一屆理事會和國經中心所有同事,對他們過去五年來的貢獻表示真誠的感謝,希望今後繼續關心和支援中心的工作。

國經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創新、求實、睿智、相容”的理念,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方面摸索著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積極評價。但是,要把國經中心真正建設成為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下大力氣去開拓、去努力、去探索。我想這將是新一屆理事會和中心各位同仁共同的奮鬥目標。在此,我結合國經中心今後工作談談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看法。

我認為,建設新型智庫是時代賦予的使命。當前,我們國家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從全球看,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大國崛起和強國縱橫錯綜複雜,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全球治理體系面臨新的改革。從國內看,經濟“新常態”已然顯現,經濟發展處於增速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階段,全面深化改革處於攻堅克難期,社會建設處於深層次矛盾凸顯期。這些新變化,既孕育著機會,也帶來了挑戰,對決策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迫切需要在提高國家軟實力方面下大功夫。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資政啟民”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扮演著“思想庫”和“外腦”的重要角色,應該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智庫建設。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明確提出要加快智庫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式,按照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的原則,建設高品質智庫。”李克強總理在給國經中心的信中提出:“要審視國際大勢,用創新型思維強化前瞻研究,提供更多有影響、有價值的思想産品,打造有中國特色、高水準的新型智庫和國際交流合作平臺。”中央領導的要求,體現了對智庫發展的高度重視,表達了對中心工作的關懷,同時也提出了方向和期望。應該説,我國的智庫建設道路正在開啟。

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我個人理解,應重點把握好“中國特色”和“新型”這兩個關鍵詞。

“中國特色”特在哪?我認為應堅持中國道路、採用中國視角、聚焦中國發展。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和道路,在路線方針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不搞西方所謂自由市場經濟。要善於運用中國視角,立足中國國情和我世界經濟地位變化,從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去觀察中國發展和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倡議”、提供“中國方案”,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要致力於研究提出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國家安全穩定方面重點難點問題的建設性意見,創造有針對性的高品質思想産品。

“新型”新在何處?首先是新定位。新型智庫不同於傳統體制下的研究機構,在接受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展研究工作,應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一個自主運營、著眼于公益的獨立法人,有助於獨立思考,客觀判斷,形成創新。其次是新機制。智庫不是機關,需要淡化行政色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增強靈活性,營造研究探討氛圍,聚引高端人才,做到智力制勝。第三是新模式。樹立“問題導向”的研究模式,針對現實和長遠問題開展對策研究,加強數據分析、案例分析和模型分析,有的放矢,提出決策層信得過、用得上、可操作的政策建議。

在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道路上,國經中心應該做一名堅定的踐行者。在此,我對國經中心未來工作提出幾點要求與大家共勉。

第一,牢牢把握為中央決策服務的戰略定位。國經中心成立伊始,就明確了為中央決策服務的宗旨。我們不做“全能型”選手,不搞純理論研究,而是針對國際國內現實問題、長遠問題和戰略問題進行對策研究,發揮好“臨門一腳”的作用。中央領導同志也是這樣要求我們的。我們有這方面的優勢,應當發揮好、運用好。對黨中央、國務院關心的一些重大問題,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新驅動發展、經濟新常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國家安全與國際關係等,集中精幹力量研究,拿出好的建議來。為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言獻策,應該是國經中心最大的價值所在。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國際上應該有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影響力。這些年我們圍繞國家大戰略開展民間外交、公共外交,做了不少事情,例如舉辦全球智庫峰會、中美“二軌”經濟對話、與聯合國開發署(UNDP)合作開展全球治理研究、G20全球貨幣體系改革研討會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産生了好的影響。以民間智庫的身份開展對外交流,從非政府層面與國外同行加強雙邊或多邊溝通合作,既可以為研究和解決中國問題提供多樣化視角,又可以充當“宣傳和交流大使”,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為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提供“正能量”。今後,可以重點圍繞中美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全球經濟治理以及中國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和平發展理念等開展工作,發揮好“1.5軌”和“二軌”的作用。

第二,始終把提高研究品質作為中心工作的生命線。企業要生存,必須講産品品質。智庫也是如此,把思想産品的品質作為生命線。國際上一些智庫百年老店之所以享有較高的聲譽,就在於它們高度重視研究成果的品質,視品質為智庫立足之本,不斷推出有影響、有價值的創新産品,做到先見先知先謀,敢出大主意、早出好主意。如何能夠又好又多地創造高品質思想産品,我認為,首先要善於判斷國際國內大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做個明白人。其次是重實情、講真話,深入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第三是善於發現問題、揭示問題本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有找準了問題、認識了問題,才能對症下藥、事半功倍。

要做到這三點,研究工作的獨立性很關鍵。國經中心是在民政部註冊的社團法人,但人員構成很多是過去長期在機關工作的同志,有一個轉變角色的過程。實際上,中心是在體制系統外為體制內來做事,換個位子思考問題,為中央決策提供多方面的建議。但是,在客觀分析、獨立思考的同時,對大是大非問題要講政治、顧大局,多提建設性、負責任的建議,不説空話和大話,不給中央添亂。

第三,善於匯集發掘人力資源的智慧寶庫。人才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人才的智庫只能是個空架子。要成為高水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必須聚集各方英才。國經中心的領導同志大部分是從政府和企業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一些老同志,中間層次是一些從政府機關、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過來的同志,另外還從社會和高校選拔吸納了一批高學歷的年輕人。這三部分力量各有優勢。老同志經驗豐富、責任心強;中間層次年富力強,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年輕人朝氣蓬勃、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敏感。如果能把這三部分人才有效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可以釋放出更強的戰鬥力。今後老同志要多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主要是把關、點撥和培養;一些重大研究項目和交流事項更多由中間層次這些骨幹力量主持,挑起國經中心建設的大梁;創造條件,讓年輕人更快地成長起來,成為專業的行家裏手,早日獨擋一面。

另外,智庫建設不能閉門造車,要開門搞研究。除進一步發揮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的作用外,應加強與有關部門及其研究機構的聯繫,跟上形勢發展步伐,了解國家方針政策和他們對重大問題的看法。有些綜合性重大課題,應廣泛聽取意見,把各領域專家請過來,邀請他們一起研究。加強中心與國內外同行間的交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開展各種長期或短期的課題研究合作。

第四,按照智庫的特點和規律構建運營機制。智庫不是國家機關,不能簡單複製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做法,要有靈活性;智庫也不是企業,不能唯利是圖,應突出公益性。智庫發展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國際一流智庫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中心要不斷實踐,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摸索建立一套有活力的制度。內部管理上,儘量減少層級,實現扁平化管理,提高效率。人才選拔上,應多用一些市場化的方式,建立激勵和淘汰機制,使研究人員在流動中更快成長。課題研究上,建立與研究品質掛鉤的分配製度、項目團隊負責制度、課題委託招標制度和第三方參與的成果評審制度。這樣既給激勵,也有約束,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會得到更好地發揮。組織架構上,吸納更多的理事會成員和各方專家參與中心的運營、管理和決策,提高研究成果的品質,探索“小機構+大平臺”的發展運作方式。

第五,把不斷提升影響力作為中心建設的追求目標。從數量上來講,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智庫大國,但缺少高水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智庫。國經中心應朝這個方向努力。我認為,至少有四方面的意識需要培養。一是品牌意識。中心要有明確的目標,突出重點領域,聚焦重大問題,力爭有所建樹,形成一些核心品牌,在國內外贏得影響力和聲譽。這要靠我們主動去塑造、去努力。二是前瞻意識。要放遠眼光,未雨綢繆,時刻站在理論和實踐的前沿,提高對宏觀問題的洞察力,知之於未然、見之於未萌。三是創新意識。把創新貫穿于智庫建設的全過程,營造公平開放的氛圍,鼓勵思想碰撞、與時俱進。四是全球意識。把握世界形勢的發展脈搏,運用開放思維、全球視角,加強與國外知名智庫的深度交流,提升中國智庫的國際話語權。總之,要把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隊伍、創造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辦成世界一流的新型智庫,作為國經中心的奮鬥目標和最高追求。

各位理事、各位會員,朋友們!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使命光榮、任務繁重。我願與新一屆理事會以及中心全體同事一道,為國經中心的建設發展不遺餘力,為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懈努力,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做出應有貢獻。

謝謝大家!

 

評 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