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京津冀區域是一個共同體

發佈時間: 2014-09-23 09:14:32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李國平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

9月12日,“區域協同發展論壇——京津冀一體化落地開花”智庫沙龍在中國外文局舉辦。此次沙龍由中國網和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外文局時政評論組共同舉辦,中國網觀點中國、智庫中國承辦。京津冀一體化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從國家層面看,是中央加強頂層設計,統籌發展的國家發展戰略;從區域發展層面看,涉及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問題。

此次沙龍主辦方之一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做了精彩發言。他認為,河北要作為京津冀一體化中的重要區域進行發展,並提出了建立生態特區、産業在空間上合理分工、多中心網路化發展等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的發展方法。

李國平院長認為,京津冀三地利益格局應協同發展,而協同發展最核心的就是合作共贏。然而,現在京津冀地區,無論是每人平均GDP、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還是每人平均純收入差距相對較大,由於這種落差的存在,需要對近年協同發展的問題及其根源進行審視。因此,北京、天津要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就必須對其周邊地區進行重點扶貧攻堅。

河北省在京津冀地區的地理意義突出。但作為京津的近鄰,究竟是“大樹底下不長草”還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到目前為止,恐怕更多是“大樹底下不長草”。北京、天津的發展都可能對河北發展造成很直接的影響。河北省為北京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整個區域定位為農副産品的供應基地,但是,卻因為京津的發展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在新的沿海開放大潮過程中,儘管河北是重要的沿海地區,但是卻被整個沿海地區落下來,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一直髮展至今形成巨大差距。如果不能縮小差距、不能讓河北作為非常重要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其他的協同發展目標也無從談起。因此,要從各個方面尋求解決的方案。

李國平表示,目前生態補償機制還未建立起來。京津冀共同發展的區域應拿出一部分資金對生態進行補償,建立生態涵養區。可以考慮建立首都生態特區、國家公園等,職能就是生態保護。並非規定一個地方如何發展,而是資源稟賦天然,若一定把京津冀地區建成工業園區與其他工業園區相比不具競爭性。因為的市場不同,一些地方要需要機會,包括大家熱議的“北京首都非核心功能的轉移”,在疏散的過程中北京的科研是否可以灌輸給地方一些,並且跟當地資源發展結合。更下游的地區可以集中現代製造業,若把所謂的“國家行政副中心”放在承德或張家口,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當地經濟會被帶動起來。所以,首都功能不僅是北京的,在這個區域,首都功能應該在京津冀區域進行優化配置,這種優化配置更多傾向於生態涵養區域,尋求這樣一些新首都功能的空間再配製。

李國平強調,京津冀區域是一個共同體。如果沒有共同體的概念,區域利益格局調整與協調會都會遇到苦難。作為區域的共同體就要協商對話,相互之間平等,對待事情要共同治理和參與。好比一個富人旁邊都是窮人的時候,是沒有安全感的,在電影中各種場合經常看到,一個屋裏只有你一個富人,而其他人吃不上飯,那麼當這幫人圍著你的時候該怎麼辦。區域發展與之類似,北京要調控人口,而區域差異不縮小,大城市很難控制人口,人口涌入北京的趨勢也無法扭轉。只有把河北發展好了北京才能發展好,發展周邊就是發展自己。

李國平提到,北京強調科技創新中心,創新中心就是要發明、發展以及應用,單靠北京是不能完全解決的。因此,應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基礎上再佈局,尋求合作共贏,尋求産業在空間上的合理分工。儘管北京也有很多發展的需要,但要重視怎樣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對河北有利的,才是更好的發展。如果北京不發展製造業,河北、天津沒有製造業,那北京就不會有研發中心了。如果把河北和天津發展好了,那麼恰恰北京就有服務的市場。北京是服務業中心,周邊沒有經濟實力、比較落後的區域服務誰,要開闊思路,尋求區域尺度上優化佈局。

李國平強調區域的定位非常重要。北京“去功能化”是非常正確的,功能不能過於龐雜,但主導功能依舊要非常明確。由於區域發展不可逆,因此該如何解決人口增加這一問題?市場會自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多中心網路化發展,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區域優勢轉移出去很難,所以更要考慮在北京也多中心發展,在整個範圍內形成網路化大都市群,同時強調各自的發展。對於河北的發展應該給更多機會,因為河北是資源性區域,這與國家的定位也有關係。雖然今後資源性區域一定要轉移,但現在國家應該在更多方面支撐河北加工業製造業的發展,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區域利益協調和調整過程中總體最大化,才能縮小區域差距,同時也要促進要素流動的自由化、建立便捷的交通體系,因此,一定的政策支援是必要的。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