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著名智庫學者朱旭峰:中國智庫不需要照搬外國模式

發佈時間: 2014-09-12 09:12:34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朱旭峰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9月初,“中國新型智庫建設”交流會在中國網舉辦,屆時,中國第一家智庫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正式啟動上線。中國網副總編薛立勝發言,並啟動了“智庫中國”上線儀式。來自中國社科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察哈爾學會等智庫的多名專家共同見證了“智庫中國”的上線,並就中國新型智庫的建設進行了深入交流。

著名智庫學者朱旭峰:中國智庫不需要照搬外國模式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旭峰已經從事智庫研究12年之久。他認為,中國智庫應該聯合起來,互相促進、互相合作。同時他也表示媒體毫無疑問地推動了智庫的發展。

朱旭峰從專業角度分析了智庫的定位,他認為智庫可以是決策者的外腦,但是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定義,就是智庫可以作為中國的窗口,承擔著將中國的改革開放成就向國際社會介紹的任務。

中國特色的智庫是什麼?智庫其實並不是一定要趕熱點,從2002年開始我就開始做智庫研究,在之前將近十年的時間裏“智庫”這個詞只停留在學術研究層面。真正變成熱點其實就是這一兩年的時間。智庫專家們做研究也應該如此,對一個問題要有長期積累,當國家正好需要你時,你能拿出一份真正的專業系統的分析,而不是臨時的專家建議。這其實表明,智庫應該甘於做冷板凳。

世界範圍內,現有的智庫模式像一個軸的兩端。一端就是美國智庫,另一端就是被忽略的蘇聯智庫。美國的智庫一般都是號稱自己是獨立的。而蘇聯模式基本上是依附於政黨,依附於政府。總的來説也不能説哪個好哪個壞,但是因為冷戰的結束美國贏了蘇聯輸了,最後導致美國很多制度都變成了成功的樣本。再説,英國智庫,大部分英國智庫都是依附於工黨或保守黨。雖然與美國一樣是兩黨制,但在英國,智庫的黨派界限則更明顯,有很多機構就是那些政黨成立的。相對於英美,德國則有80%到90%的智庫都宣稱是政府養的。特別是德國有一類“政黨基金會”,就是德國財政支援政黨成立的政黨智庫。比如阿登納基金會就是現任德國總理墨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政黨智庫。

一直縈繞在中國智庫發展面前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獨立性。為什麼美國智庫他認為不能收政府的錢才能稱為“獨立”,但是德國完全相反,德國幾乎所有的智庫都拿來自於政府的錢。這是因為兩個國家的理念是不一樣的。美國人認為要保持智庫的獨立性必須遠離政府,但德國人認為,要保持智庫的獨立性必須只接受政府的錢——如果不這樣的話就容易被利益集團俘獲。這其實都有道理,如果這麼看的話,西方民主國家其實關於智庫的發展模式都不一樣。

我把中國特色智庫的特點定義成多元性:既有當年遺留下來的蘇聯模式智庫,也有非常新的完全獨立於政府的註冊成企業的智庫,這類機構在美國也沒有。有人説,美國智庫的成功的法寶其實就是旋轉門,但真的是這樣子嗎?其實不是。美國的旋轉門無非就是美國政治的一個附屬産品,英國智庫就沒有旋轉門。智庫的旋轉門機制在中國可以有,但其實不能説我們為了發展中國智庫就必須要學美國那樣建立旋轉門機制。

中國智庫的數量排名全球第二名,在中國智庫有這些其實很正常的,這跟中國的國力相關的。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經濟第二大國了,中國智庫就應該世界上至少影響力第二。如果沒有這樣的話,就很難和我們中國世界第二的經濟體相匹配。

我們當然也希望中國智庫隊伍越來越壯大,這是好事兒,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組織邊界。智庫要實現政策影響力,但並不是説實現政策影響的都是智庫。最近國內有些機構也在搞智庫排名,排名其實不重要,關鍵是什麼呢?就是需要互相促進。中國智庫應該聯合起來,互相促進、互相合作。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