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度理解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發佈時間:2023-04-17 08:44:2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趙劍英 朱華彬  |  責任編輯:申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系統地闡釋了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怎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戰略安排、目標任務、重大原則等,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進一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這些都為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理論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我們應立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準確透徹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學理支撐。

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追求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決定性力量,是歷史發展的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鮮明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産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創造主體,也是歷史的價值主體。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價值觀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不僅佔據真理制高點,而且佔據價值和道義的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揚棄資本邏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構建“自由人的聯合體”即共産主義社會,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邏輯。

基於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核心指標,是評價社會現代化水準的最重要標誌。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等,從根本上説都是人的現代化。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我們要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人民性,只有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堅持以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最終目標,才是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堅持人民至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規定性。西方式現代化雖然將人從教權、王權中解放了出來,讓人獲得了人本主義的存在方式,較之此前時代的人類文明程度有很大進步,但使人最終陷入金錢拜物教的資本邏輯統治中,使資本淩駕於人之上。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注重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本,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以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最終目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以為人民造福、提升人民群眾的福祉為發展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黨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強調:“現代化道路最終能否走得通、行得穩,關鍵要看是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表明,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坐標,中國式現代化錨定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新時代1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成脫貧攻堅艱巨任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們黨在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都體現了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目的追求。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現代化,中國共産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黨始終努力實現全體人民的現代化。同時,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推進現代化的主體,緊緊依靠人民,主動向人民學習,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共性與特色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客觀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句話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又具有中國特色,是現代化一般與中國現代化特色的統一,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辯證法。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的一部分,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即共性。世界各國現代化有諸多共同特徵,最重要的當數工業化。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世界各個現代化國家基本都走過工業化的進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人對現代化的最初設想是建立先進的工業國,明確提出要“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後來又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加快並伴隨資訊化的快速發展。我們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是世界上唯一門類齊全,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資訊化發展成就更是驚人,數字中國正在大力推進,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準將進入世界前列。現代化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共同特徵是城市化,世界各個現代化國家都完成了城市化的進程。我國現代化建設也經歷了城市化進程,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我國城鎮化率達63.89%。現代化還體現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長期以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提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還包括較高的每人平均收入和生活水準,較高的教育程度,較高的公共服務水準等。這些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努力實現的。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基於中國國情在實踐基礎上探索和拓展出來的,具有自己的特色。這一特殊性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於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識。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這一特殊性作了概括和闡釋,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徵。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這樣的人口規模決定了我國現代化道路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決定了推進路徑和發展方式的特殊性。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不是兩極分化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消除貧富分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而不是物質至上的現代化,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不是竭澤而漁、破壞環境資源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中國式現代化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後代權益,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而不是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徵。中國式現代化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不搞零和博弈、霸淩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中國堅決反對通過打壓遏制別國現代化來維護自身發展“特權”,中國式現代化走共建共用共贏之路,共同做大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蛋糕”,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還體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上,即“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品質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其中,黨的領導直接關係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航向、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什麼樣的現代化最適合自己,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照抄照搬別國模式,而是立足自身國情探索出來的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彰顯了中國人的自主自信、自立自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堅持共性和個性相統一,才能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樹立了典範。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統一,成功探索出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增強了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的信心,為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深刻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辯證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在實踐中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辯證法,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發展的協調性;二是堅持系統觀念,正確處理好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關係。

協調是事物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把協調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之一。他強調:“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將協調這一重要理念貫穿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強調了先富起來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人與自然、中國與世界、發展與安全的辯證統一。協調強調把握事物發展的度,體現了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蘊含深刻的哲學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不是貧富分化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在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時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統一。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強調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新時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既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又要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恩格斯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然而,宣揚人類中心主義、向自然過度索取正是西方發達國家實現現代化所走過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重要論斷,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新時代10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綠色、迴圈、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現在,綠色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在新能源發展領域已處於世界前列。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本身就包含對自然環境的更高要求,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與生態發展是內在統一的。

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追求建設和諧世界。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堅持胸懷天下,堅持天下為公,仁者愛人,協和萬邦的理念,既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又要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中國主張不同民族國家不同文明體系交流互鑒,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絕不掠奪、欺淩其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新時代我們推動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就要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和諧統一。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正確處理一系列重大關係。世界是普遍聯繫的,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係。”要辯證處理這些重大關係,不可顧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從哲學上説,就是要處理好主體與客體、理論與實踐、全局和局部、內因與外因、質變與量變、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等一系列關係,最根本的就是把握好“度”,尋求一種發展中的動態平衡與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對一系列重大關係的闡述蘊含豐富的辯證法思想,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的方法論指引。在處理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係上,要堅持實踐和認識相統一,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掌握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做好整體規劃,為實踐探索提供科學指導,又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落實頂層設計。在處理戰略與策略的關係上,要堅持長遠和當前的辯證統一,既注重戰略上的前瞻性、全局性、穩定性和原則性,又要注重策略上的靈活性、機動性,在因地制宜、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在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係上,既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與魂即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又要著眼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改革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上,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堅持社會主義公平,努力實現效率與公平相互促進。在處理活力與秩序的關係上,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既要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又要維護國家安全,保障穩定的社會秩序。在處理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關係上,既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努力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是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理論成果,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其中的豐富內涵和深邃思想,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準確把握並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趙劍英 朱華彬,分別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哲學宗教與社會學出版中心主任)

分享到: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