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非洲時提出正確義利觀,強調“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指出:“中國將繼續堅持正確義利觀,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務實合作,實現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義”作為中國古代的重要道德概念,從原有威儀、美善、適宜之意,後來逐漸成為道德準則與規範的總稱。而“利”見於甲骨文及鐘鼎文中,從詞源上講,“利”字從禾從刀,以刀割禾表示收穫穀物,又有鋒利、銳利之意。因而“利”本意為使用農具從事農業生産,以採集自然果實或收割成熟的莊稼,引申為滿足人們基本物質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財富、功利、好處。“利”包括公利和私利,公利如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全社會的共同利益乃至地球村中所有“村民”的利益;私利則是指公民的個人利益,在世界的範圍內,也指某一個國家的利益。“見利思義,義然後取”“先義後利,義利兩得”等都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文明傳統義利觀所包含的重要內容。即是説,當人們面臨著義與利的矛盾時,首先要思考這種利的獲得是否符合義的要求。正是立足於這樣的認識,孔子認為,“君子義以為上”,“君子義以為質”。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也説:“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以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因此,既不能片面求利害義,又不應過分重義輕利,而是要把義與利有機統一起來。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但需要看到的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盛行,不僅損害了國際貿易秩序,也使得貿易雙方的利益無法得到實現。《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我們在外交工作上,“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整體合作機制實現全覆蓋”。正確的義利觀有助於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使國際貿易沿著公平正義的軌道運作。
堅持貿易自由理念。貿易自由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馬克思在《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説》中指出,自由貿易將會是一股使得世界市場開放,狹隘主義被打破,且從長遠來看將使得工人階級加速成長和團結的潮流。因此,貿易自由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準則。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揮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使得國際市場日益縮小。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九次峰會時指出:“世界市場縮小了,對各國都沒有好處。我們要繼續做全球自由貿易的旗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培育全球大市場。”我們要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海南建立貿易自由港,是黨中央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在建設中,我們對接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促進生産要素自由便利流動,高品質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與此同時,還把制度整合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大膽創新,行穩致遠,久久為功。
落實公平正義原則。當前的國際貿易秩序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形成的,總體上有利於維護他們的優勢地位和利益。但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的趨勢,現行的全球經濟治理已經難以滿足各國發展的要求,提高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已成必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將繼續積極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致力於推動國際貿易公平和平衡發展,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式的不平等、不公正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和手法,主張通過符合公平正義的貿易往來,實現各國的合理利益。正像孔子所説的,“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如果不遵守公平正義規則而謀取私利,既不合乎貿易倫理,也是對世貿組織權威性的蔑視。司馬遷也説過:“本富為上,末富次之,姦富最下。”“本富”在今天就是合乎公平正義的義利兼得;“末富”就是取利而不忘義;“姦富”則是見利忘義,損人利己。貿易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在本質上就是不公不義的“姦富”行為,與國際貿易的公平正義原則是背道而馳的。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要繼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明確宣佈:“中國將著力營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全面完善智慧財産權保護法律體系,大力強化執法,加強對外國智慧財産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杜絕強制技術轉讓,完善商業秘密保護,依法嚴厲打擊智慧財産權侵權行為。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創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同各國在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基礎上開展技術交流合作。”
追求互利共贏結果。“利,義之和也。”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要有恰當適宜的合作與互利,各方才能真正得到利益。歷史證明,只有互利才能合作,只有共贏才有未來。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舟共濟、共擔責任、共用權力,互利共贏,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因此,“中國的貿易戰略宗旨是互利共贏、多元平衡”。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強調:“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用,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用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實現互利雙贏、文明互鑒的重大舉措。“一帶一路”建設堅持開放合作,和諧包容,市場運作和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我們應該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擴大同各國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喬咏波,係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