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
2022-05-27

見智| IPEF缺陷明顯,任何外部勢力都無力將中國排擠出全球産業鏈

文|李智 中國網記者

5月20日至24日,美國總統拜登先後到訪南韓和日本,這是其就任總統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拜登此行旨在鞏固美國的同盟關係,並通過“四邊機制”峰會,進一步推行“印太戰略”。5月23日,拜登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首批參與國有13個國家。

IPEF是美國“重返亞太”、構造“印太同盟體系”、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大抓手。IPEF將對中國産生怎樣的影響?美國能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嗎?就此,中國網《見智》欄目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陶短房和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楊丹志。

“印太經濟框架” 是“拜登版的TPP”?

陶短房表示,去年10月,拜登在東亞峰會提出,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探討發展“印太經濟框架”,內容包括供應鏈、數字貿易、清潔能源、工人保護和反腐敗努力等。當時有分析認為,IPEF將是“拜登版的TPP”,即在TPP格局被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打亂後,用IPEF取而代之。今年2月,美國國會研究局發文稱,IPEF不是傳統的貿易協定,它包括不同的模組,參與國至少參與其中一個模組中所有組件,但不參與所有模組。

陶短房説:“TPP模式最吸引人之處——美國主動開放本國市場以換取其他參與國(大多數是外向型經濟)對美國領導地位的認同,而在IPEF中,這部分內容被拜登直接砍掉,變成‘你必須承認我的領導地位,但我不打算讓利交換’的格局,因此吸引力下降。”

楊丹志告訴記者,美國方面力推“印太戰略”,目的是在安全上整合盟友,在經濟上有所進展,IPEF就是“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IPEF的本質是美國試圖在經濟領域整合亞太地區。“美國尤其注重加強同亞太地區內發展勢頭良好國家之間的聯繫。從IPEF成員國來看,7個東盟成員國都在其中,這可以看出美國非常注重從經濟上整合東盟國家。”

“印太經濟框架”缺陷明顯

儘管美國迅速推出了一個看似野心勃勃的經濟框架,實質卻存在明顯缺陷。楊丹志認為,IPEF的問題在於成員國之間社會政治制度等差異較明顯,經濟發展水準差距較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操作的內容非常有限。此外,在成員國的意願以及能力方面也存在問題。美方的目的是從經濟上拉幫結派,對中國進行圍堵、遏制,組建排他經濟集團,是一種類似于冷戰時代的陣營對抗。但它是拼湊而來,與地區之內的合作發展背道而馳,具有先天缺陷。

陶短房也表示,IPEF最大的缺陷就是“與美國要説服的目標國基本利益背道而馳”。他分析,美國要説服的“印太”各國基本都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現在,美國希望讓他們、尤其是美國急切要爭取的東盟各國接受其苛刻的技術、勞動、智慧財産權標準,和諸多排他性條款,卻不給予這些國家最期待的開放美國市場回報。

“短期內或許可以憑藉‘非貿易協定、無需議會批准’的便利換取不願得罪美國的各國政府允諾入夥,但長遠看,這種‘只吃西瓜不給錢’的單邊做法很難在目標國贏得積極回應,且‘不是貿易協定’本身也是雙刃劍,缺乏約束力和義務性,目標國不買賬、不認賬,可以連手續都不辦。” 陶短房説。

“印太經濟框架”意在打壓遏制中國

無論拜登怎樣粉飾“印太經濟框架”,美方針對中國的野心都暴露無遺。《紐約時報》更是直指,拜登宣佈啟動IPEF的高光時刻被他自己的“涉臺失言”所掩蓋,儘管白宮之後作出澄清,仍然讓無意加深與中國對立的區域盟友處境尷尬。

楊丹志表示,拜登的此次亞洲之行雖然沒有明確指出目標是中國,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實際指向十分明顯。“儘管美國不承認,但拉幫結派拼湊出IPEF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抗衡‘一帶一路’倡議。此外,這也是拜登的聯盟外交、價值觀外交的延伸,是把中國作為一種防範、打壓和遏制的對象。”

陶短房表示,很早以前,美國就在世界各地推行門戶開放、馬歇爾計劃和佈雷頓森林體系,其目的是在全球或區域範圍內爭奪經濟、金融和産業主導權,尤其是遊戲規則的主導權。這個目標是美國這個基於重商主義建立起的國家維護霸權的必然,任何妨礙其達到目的的國家都會是針對對象。

此次拜登亞洲行首要目的是爭取本國基本盤,鞏固美國霸權,以及在烏克蘭衝突爆發、全球懷疑美國精力和資源被牽扯到歐洲的背景下強調其在遠東“有足夠力量維護霸權”,中國是其達到上述目的的一個障礙,是恫嚇、説服國內受眾的一個假想敵。

“幾年的貿易戰充分證明,包括美國在內,任何外部勢力都無力將中國排擠出全球産業鏈,也無力打亂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步伐。”陶短房説。


策劃:蔣新宇

責任編輯: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