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史勵志 以科技興邦

發佈時間:2021-09-13 09:20:3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宋德雄  |  責任編輯:申罡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百年黨史,處處蘊含著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百年黨史,是一部為中華民族求解放的英雄史,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奮鬥史,也是一部為中國科技促進步的輝煌史。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認真學習、回顧、梳理百年來黨的科技思想和科技實踐的偉大歷史,深入挖掘其中蘊藏的寶貴精神財富,充分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砥礪科研初心、勇擔創新使命的內生動力,對於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創新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深刻學習把握黨的科技思想脈絡,牢牢堅持科技創新事業正確道路和方向

理論上清醒,是思想政治堅定的前提。馬克思在《資本論》及有關著作中對科學作了深刻論述。他認為,科學是生産力,是改造自然的強大力量,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我們黨與科學有著不解之緣。1915年,新文化運動爆發。在新文化運動科學與民主兩個思想大潮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得到廣泛傳播,中國共産黨也應運而生。我們黨成立後,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科技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進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強調“要發展邊區建設,保證抗戰的物質供給,就必須重視科學技術”。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國掀起“向科學進軍”的熱潮,毛澤東同志提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科技發展路線。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和世界科學潮流,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這個影響深遠的重要論斷。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經驗、順應時勢、著眼未來,提出了“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舉旗定向。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深刻把握黨的科技思想的理論邏輯脈絡和歷史發展脈絡,從事關黨和人民事業全局的戰略高度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切實增強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在正確的道路和方向上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強國。

深刻學習銘記黨的科技實踐歷史,充分認識科技工作者重要地位和作用

科技是國之利器,人才是國之根本。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畫卷,閃耀著無數科技人員的動人身影,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付出了無數艱辛和汗水,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戰火紛飛的年代,科技人員的重要價值彰顯無遺。1930年12月,黃埔六期通訊學科畢業的王諍被我軍俘虜後參加紅軍,並被任命為第一個無線電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我軍通信兵隊伍迅速發展壯大,1949年達到一萬餘人。正是無數通信兵的日夜奮戰,從科學技術上保障了毛澤東同志、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令及時、準確、迅速地傳達到每一條戰線、每一個組織。新中國成立後,以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華羅庚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為共和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繁榮、工業體系的初步建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後,我們迎來“科學的春天”,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擔使命、奮發有為、埋頭苦幹,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療、防控、疫苗研發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攻關。我國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深刻認識科技工作者在黨和人民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不同歷史時期所作的突出貢獻,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揚主人翁精神,發揮主力軍作用,以更加有力的行動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懈努力奮鬥。

深刻學習理解新中國偉大科技成就,始終堅定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和信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新中國科技事業幾乎從零起步。經過70多年的艱苦奮鬥,我國科技整體能力大幅上升,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一些領域開始從跟跑進入並跑、領跑階段;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製造業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太,從高速鐵路到量子通信,從漢字鐳射排版到超級雜交水稻,從合成人工牛胰島素到人類基因組計劃……我國在基礎科學、工程技術上之所以能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用短短幾十年時間在一張白紙上繪就絢麗多彩的科技畫卷,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歷程,關鍵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用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重要法寶。過去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們依靠這個法寶造出了“兩彈一星”,有力保障了國家安全、提高了國際地位,今後也一定能夠依靠這個法寶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科技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正確認識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理解“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根本保證”和“集中力量辦大事是重要法寶”,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堅定信念、增強信心,樹牢團隊合作、系統整合、協同創新的意識,更加主動地順應現代科學技術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趨勢,更加自覺地把聰明才智投入到黨和國家組織的科技計劃和活動中去,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為實現我國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刻學習弘揚我國科學家精神,不斷汲取勇攀科技高峰的智慧和力量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歷史,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他們身上充滿了對科研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赤誠。錢學森衝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懷抱,黃大年義無反顧回國,詮釋的是科研報國的赤子之心;錢三強堅持原子核三分裂機制理論,彰顯的是嚴謹求實的治學理念;林俊德彌留之際仍在病床上整理電腦裏的重要資料,楊衍忠臨終前將600萬字文稿交給國家,展現的是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于敏隱姓埋名三十年,徐光憲一生都有稀土情結,體現的是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陳景潤對數學研究有著“走火入魔”般的癡迷,王小謨被診斷癌症卻像沒事人一樣只關心項目,展示的是忘我工作的為學境界……可以説,我國科學家的奮鬥歷史就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寶庫,有著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深刻認識科學家精神對於科技工作者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引導廣大科技人員從我國科學家的奮鬥歷史和感人故事中,感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智慧,汲取勇攀高峰、爭創一流的力量,大力傳承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精神,專注科研事業,堅守科學道德,矢志科技創新,勇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敢於向現代科學技術的最高峰發起衝擊,走好走實新時代創新之路。

(作者:宋德雄,係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分享到: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