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機構要為碳達峰碳中和作更大貢獻

發佈時間:2021-06-21 09:30:21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趙峰濤  |  責任編輯:申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在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公共機構需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好示範引領作用,協同推進節能降耗和降碳減碳,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公共機構節能降碳的目標定位
  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公共機構處於能源消費端,在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一方面要推進自身領域節能降碳,整體上實現碳達峰、有條件的類型或單位實現碳中和;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好在系統性變革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公共機構碳排放總量大,是節能降碳的重要領域。目前,我國公共機構數量約158.6萬家,2019年全國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約1.8億噸標準煤,約佔全國總量48.6億噸的3.7%。換算成碳排放量,約3.99億噸,約佔我國碳排放總量的3.5%。站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我國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地位重要,意義非凡。
  公共機構輻射影響力強,是示範引領的重要動力。公共機構使用財政性資金,容易受到社會關注和輿論監督,在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問責上,更具有示範引領作用。在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黨政機關既是能源消費者,又是節能減碳工作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從自身公信力和節能監管能力角度而言,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國專門將公共機構作為一個系統性的重點領域,持續深入推進節能降碳,這種模式、力度和成效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公共機構覆蓋面廣,是宣傳推廣的重要陣地。在推動全體人民意識轉變和綠色生活方式轉型方面,公共機構責任重大且潛力很大。公共機構涵蓋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大型場館等多種類型,覆蓋面非常廣,幹部職工眾多,是宣傳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助推全社會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轉型的重要窗口。
  公共機構節能降碳的實踐基礎
  實現公共機構整體碳達峰、局部碳中和的目標,要堅持辯證分析,在實現目標的正麵條件上總結挖掘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的現狀和優勢,在反麵條件上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從無到有、由淺入深,取得了積極進展,在能源利用效率、示範引領機制、制度標準體系、管理體制機制等四個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公共機構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是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為公共機構碳達峰奠定了基數優勢。二是示範引領機制基本形成。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創建示範單位,及以節能宣傳周為主陣地的宣教體系,引領綠色風尚,帶動全社會節能減排工作。三是制度標準日益健全,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四是管理機制持續優化,形成了上下協調、橫向互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公共機構節能聯絡員、統計員制度。通過組織面授培訓、遠端網路培訓等方式,十年來累計培訓公共機構節能管理人員300余萬人次。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及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工作將進入攻堅期和窗口期。在這一階段,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將有更大的投入,制度和機制的優化將有更大的力度,在此背景下,公共機構要抓住機遇、攻堅克難,逐步解決上述問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開展。
  公共機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舉措
  公共機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運用科學思維,堅持戰略定力,整合系統合力,激發創新動力,強化法治效力。
  堅持戰略定力,把握總體趨勢和階段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處理好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公共機構要科學分析研判公共機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發展趨勢,抓住關鍵期、窗口期,把握不同發展階段的重點,確定相應的主要任務和推進措施。總體來説,公共機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將經歷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2021—2025年),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89億噸標準煤以內,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在4億噸以內,力爭實現碳達峰。第二階段(2026—2030年),在實現碳達峰的基礎上,並考慮到社會公眾綠色低碳意識的提升,公共機構示範引領的潛力將得到更大釋放。第三階段(2031—2060年),隨著節能改造、新能源替代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公共機構能源利用效率和結構將得到很大的優化,屆時公共機構的主要任務將轉化為推動局部碳中和目標實現,並著力擴大示範引領作用,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生産方式轉型,助力我國碳中和目標實現。
  整合系統合力,堅持兩個協同推進策略。堅持系統觀念,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在這一系統性變革中,公共機構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兩個協同。一方面,堅持節能降碳和示範引領的協同推進。一是開展能效提升行動。推動公共機構節能降碳改造,全面推進新能源替代行動。二是開展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嚴格執行節能環保産品優先採購和強制採購制度,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帶動作用;在有條件的公共機構開展試點,探索實現碳中和的模式和手段;推動公共機構以合適的方式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營造自我約束、主動減排的良好氛圍。強化宣傳教育培訓,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研究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課程體系,通過網路教育、人事幹部教育培訓等方式,增強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幹部職工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和本領。積極與有關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探索建立合作機制,吸收借鑒國外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先進技術、經驗、模式;宣傳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領域推進節能降碳的力度、成效和經驗。另一方面,要堅持分類指導與共創共建的協同推進。一是分類指導,精細化推進。分析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公共機構用能特點、排放結構,推進差異化的碳排放與碳減排相關標準與制度體系建設,因地施策開展降耗增效、新能源替代等工作。二是共創共建,協調推進。結合全國各區域公共機構節能推進的不平衡特點,發揮優勢互補作用。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協調發展,促進區域間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各地區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和能效領跑者作用,抓規範、建標準,帶動本地區同類型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整體提升。
  激發創新活力,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絕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實現的,要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公共機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要堅持創新驅動,激發創新活力,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一是推廣使用新産品新技術。總結梳理公共機構低碳和減排的措施和先進技術,形成一定時期內可推廣、複製的減排技術和措施清單併發布實施。二是運用市場化機制。鼓勵公共機構開展能源託管服務。開展區域公共機構(集中辦公區或園區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替代項目試點、用能設備電氣化改造類項目試點以及供能端與用能端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模式項目試點,探索有效降低直接碳排放水準的有效模式。與金融機構共同研究綠色金融支援公共機構開展低碳轉型升級的模式。三是探索碳普惠等新模式。試點推行綠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飲浪費等行動,探索完善對公共機構幹部職工以及社會公眾的消費偏好和消費傾向有引導和督促作用的制度機制和利益機制。
  強化法治效力,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公共機構要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困難,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就務必堅持法治思維,強化法治效力,著力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一是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強化公共機構節能降碳財政性資金支援制度保障,提升治理效能。二是針對市場機制運用中存在的障礙,完善財政支付等有關制度設計,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節水管理等市場化機制,探索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模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機構節能。三是完善目標管理制度,深化公共機構能耗定額管理,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科學合理下達能耗指標。深入分析各地區公共機構實現碳達峰的基礎和條件,科學研判未來碳排放總量發展變化新常態,合理確定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提出實現碳達峰目標的政策與行動路線圖。四是完善監督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核查機制,紮實推動公共機構節能降碳取得實效。推動公共機構特別是高校、醫院等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納入國家環保督查和精神文明創建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和物業服務單位的監督指導力度,加強資訊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五是健全結果運用機制。持續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實行“獎優懲劣”。探索實施公共機構節能約談、通報等機制,著力提升節能降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第71期)學員、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