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因何而來?

發佈時間:2021-06-18 09:55:02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王道勇  |  責任編輯:申罡


  平安是中國人最大的心願之一。如果從近百年中國的發展歷程來看,1949年以前,我們國家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平安是一個奢望。但是自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這40多年來,中國社會越來越穩定。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為安全的國家之一。據公安部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刑事案件立案數、治安案件查處數一直呈下降的趨勢。據美國權威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2020年10月公佈的2019年全球法律和秩序指數排名,在全球144個接受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位列第三,而且是前十位中唯一人口過億的國家。
  從全球視野來看,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比較穩定,為什麼我國的這種社會穩定被稱作“奇跡”?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比較分析。一方面,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是打破“亨廷頓悖論”的大國。“亨廷頓悖論”是社會穩定方面的一個重要悖論。美國政治學家、社會學家亨廷頓先後研究了10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結果發現,發展中國家的社會政治秩序變化有一個規律,簡而言之就是:發展速度越快,越容易亂。他認為:如果貧窮的國家出現動亂,那並非因為它們貧窮,而是因為它們想致富。但是,回顧我國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這一悖論在中國並沒有存在。過去數十年間,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但社會一直很穩定。而且我國的體量非常驚人,以人口為例,現在美國人口大約3.3億、日本人口大約1.2億,歐洲所有國家人口總和約7.5億。我國人口比這些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2億。總之一句話,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塊頭最大的,跑得最快的,並且是跑得最穩的,這就是一個奇跡。
  另一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近年來我國成功地應對了各種風險挑戰,“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形成鮮明的對比。近年來全球範圍內主要有兩次大危機,一次是國際金融危機,一次是新冠肺炎疫情。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橫掃世界,我國是全球經濟體系中重要的一環,當年所受到的衝擊可謂巨大。但十多年來我國化危為機,並趁勢進行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結構日益現代化,社會大局長期穩定。相較之,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形勢卻一直不容樂觀。比如,近年來美國先後出現“佔領華爾街”運動、弗格森事件、“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佔領國會事件;法國則爆發了巴黎郊區騷亂、“黃馬甲”運動和大規模反對養老金改革示威;等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人不僅有來自疫情的生命威脅,而且還有來自其他人的生命威脅。根據美國全國新冠肺炎和刑事司法委員會的研究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美國兇殺案發生率與上一年相比上升了近30%。而同年我國立現行命案數量同比下降9.3%。兩者對比,我國的社會穩定可謂奇跡。
  那麼,這樣的奇跡是如何形成的?追根溯源,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靠黨的領導。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明確了社會治理創新的方向和原則,領導進行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方法的創新。比如,黨領導在社會治理理念上進行創新。從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黨中央正式改“社會管理”為“社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係,維穩的實質是維權。這些重要論述指明瞭實現社會長期和諧穩定的主要努力方向,始終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再如,在實踐中黨中央強調要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現在許多地區都在黨委領導下建設“城市大腦”,這個“城市大腦”就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依法以高科技收集各種生産生活資訊,並且進行快速的分析、研判和預測。不僅能夠更加精準地為老百姓提供各種貼心服務,而且讓許多苗頭性的矛盾問題一經發現就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從而充分發揮了“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社會更安全”的功能。
  二是靠人民創造。社會穩定離不開千千萬萬的普通中國老百姓和各級各類組織的共同參與與形成合力。比如,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幾乎所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社區和老百姓,都做到了各盡其責、各安其所、共同努力。而在社區日常生活中,從村民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鄉賢評理堂到“法律明白人”,這些老百姓從基層開始的自主創新都非常生動鮮活,並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基礎實”,才最終贏得了“天下安”。
  面向“十四五”期間和2035年的發展遠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跡’的新篇章”。這就表明,在社會穩定方面,我國的努力目標是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打造出社會穩定奇跡的升級版。
  實現這一美好目標,要求面向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水準,在理念、體制、方式和保障等方面共同著力。其中以下兩個方面的創新尤為關鍵。一是關注新領域。進入新發展階段後,我國基本實現了從“匱乏型社會”向相對“豐裕型社會”的轉變,人民生活整體上進入講求生活品質的時期。在社會穩定方面,就會形成許多新需求。比如,近年來,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新技術快速發展並相互融合,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日益興盛,網路交往大大增加了人類的自由空間,但同時網路社會的有效治理問題日益突出,相關方面的工作還要不斷加強。再如,“身安”之外,中國老百姓開始關注“心安”,未來還要不斷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供品質更高、內容更為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務,讓所有人既能夠心靜怡然地自處,又能夠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融洽相處。二是要建設新隊伍。維持社會穩定很專業,應讓專家來做專業的事。要著力於培養出一支專業化的基層社會治理隊伍,主要包括群眾工作隊伍、志願者隊伍、社會工作隊伍、應急管理隊伍、心理服務隊伍,等等。
  〔作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