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船精神”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發佈時間:2020-11-25 09:23:11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謝紅星  |  責任編輯:申罡

作者: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學分中心主任、研究員 謝紅星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強調,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紅船精神”是指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它集中代表了中國共産黨的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之源。在新時代,雖然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黨仍需堅持和弘揚“紅船精神”,以應對時代主題,破解時代難題,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一、堅守首創之心,應對時代主題


首創精神,“敢”字當先,創新為核。20世紀20年代的舊中國,是徹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十月革命的炮響為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肩負起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敢為人先,勇立潮頭,黑暗之中探索光明之路,亂世之下傳播馬列主義,在上海石窟門和嘉興南湖紅船上成立了中國共産黨,宣告中國的革命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和平發展時代,中國共産黨勇於創新,堅持改革開放,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實現了中國人民由“站起來”向“富起來”的偉大轉變,正以昂首挺胸的精神面貌向“強起來”大步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進步、要發展,離不開創新,固步自封只會停滯不前,落後只能挨打。對此,中國近代百餘年的歷史已經做出強有力的佐證。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表明,只有在實踐中敢於創新,敢於挑戰,才能不斷推動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的事業向前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在實踐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使黨從石窟門、南湖,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全中國,由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革命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建設的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産黨打破了資本主義“唯市場”,社會主義“唯計劃”的禁錮,創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了人民的生産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物質資料的生産,解決了人民群眾困擾已久的溫飽問題,人民的生活水準實現了質的飛躍。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行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帶領中國人民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風采。


新時代,面對新挑戰、新機遇、新形勢和新任務,中國共産黨必須繼承和弘揚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秉持建黨的首創初心,有敢於突破前人的勇氣和智慧,自覺克服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觀念,不斷與時俱進,自我革命,使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紅色”巨輪劈波斬浪,不斷奮進。


二、堅定奮鬥之魂,破解時代難題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始終是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融入了每一個共産黨人的血液。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關係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人主觀能動的實踐活動在推動社會發展、處理社會基本矛盾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在尊重客觀世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種能動性反映在共産黨人身上,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堅定信仰,上下求索,最終實現共産主義這一偉大理想。


“中國革命的航船是在驚濤駭浪中到達成功的彼岸的,中國改革和建設事業的航程同樣不會一帆風順。”在革命年代,最大的難題莫過於推翻“三座大山”,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此,無數革命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新中國不畏犧牲,勇往直前,譜寫了一首首壯烈的革命史詩,描繪出一幅幅恢弘的紅色長卷。建國後,面對久經戰亂和一窮二白的國家,中國共産黨領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奪取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一個又一個巨大成就,書寫了無數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敢“啃硬骨頭”的精神,集中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實現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繁榮發展。進入新時代後,我們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勇於破解時代難題,積極處理社會矛盾,迎難而上、開拓進取,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面對中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們黨的歷史使命,沒有堅定的理想和必勝的信念,沒有不畏艱辛、不怕犧牲的勇氣,沒有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作風,就難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難以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我們必須堅持和發揚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居安思危,處盛慮衰,以強大的政治定力、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三、牢記奉獻之本,書寫時代答卷


奉獻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一種信念。作為無産階級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産黨不僅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與熏陶,而且在靈魂深處還浸潤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深刻詮釋了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契合,高度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中國共産黨自誕生之日起,從來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直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解放全人類為己任,為保護人民群眾的權益敢於同剝削階級作鬥爭,勇於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黨和人民的關係好比舟與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通往共産主義彼岸的巨輪乘風破浪,激流勇進。毛澤東曾就“如何跳出歷史週期律”問題指出,只有依靠“民主”才能打破歷史週期律,“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惟其如此,在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下,我們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七十多年來,我們黨經受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和外部環境考驗,矢志不渝地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堅定不移地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永遠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默默為人民奉獻一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是對中國共産黨執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中共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人民生命和經濟利益之間果斷抉擇,寧可在一段時間內經濟下滑甚至短期“停擺”,也堅決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湖北和武漢是這次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凝聚力量,組織數萬人醫療隊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動員各省市募集物資支援抗疫一線;各級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密切聯繫群眾,關注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不計成本、不遺餘力地堅決打贏這場戰“疫”,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國抗疫取得的重大戰略性成果世界矚目,是我們黨向人民遞交的新時代答卷之一。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目的是始終不渝、毫不動搖的。中國共産黨必須始終繼承和發揚“紅船精神”,忠誠於民,敢為人先,奮勇拼搏,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