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怎樣構建新發展格局

發佈時間:2020-10-26 08:53:3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韓保江  |  責任編輯:申罡

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國內外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對推動“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完成好這一重要任務,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內化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過程中,通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此,必須堅持“六大基準”。


一是“人民至上”基準。新發展格局的新就新在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旨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玄奧的概念,更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這個“更高水準動態平衡”中。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既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又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創新力、創造力,讓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斷夯實人民幸福安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物質基礎。


二是“新發展理念”基準。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十三五”時期,我們黨堅持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有力有序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臺階,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偉大勝利。“十四五”時期我們必須繼續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破解“卡脖子”問題,徹底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形成新發展動能和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好“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三是“高品質發展”基準。高品質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因此,以高品質發展基準引領構建新發展格局,從供給看,體現在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生産組織方式網路化智慧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強,産品和服務品質高上;從需求看,體現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上;從投入産出看,體現在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上;從分配看,體現在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並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上。


四是“迴圈暢通”基準。迴圈暢通是新發展格局的要義,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喉脈”在於迴圈暢通。因此,構建新發展格局,首先必須繼續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打通生産、流通、分配、消費等主要環節上“堵點瘀點”,努力實現國內市場和生産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迴圈。其次必須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創造良好國際環境、開拓廣闊發展空間。尤其是要為其他國家和跨國公司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進而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和牽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五是“發展安全”基準。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安全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和挑戰。因此,“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從發展安全的基準出發,確保國內大迴圈的主體地位,緊緊圍繞擴大內需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來謀劃發展佈局,加快培育能夠支援我國經濟自主增長的發展新動能和新經濟增長點。同時,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維護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穩定,進而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安全。


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從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來看,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互為表裏、內在統一。無論是出於暢通迴圈還是基於發展安全,新發展格局都需通過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才能最終形成。


(作者:韓保江,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