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文:深刻認識“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

發佈時間:2020-10-22 14:20:45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趙昌文  |  責任編輯:時暢

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已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這是中央根據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出現的新變化而作出的一個新的重大判斷。如果説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已經明確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是“高品質發展”的話,那麼,從“轉向”到“進入”則標誌著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緊迫性。

  高品質發展是應對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根本出路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雖然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特別是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帶來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我們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經濟仍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目前經濟運作面臨較大壓力。

  應對各種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克服困難、化解挑戰、對衝壓力,關鍵要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發揮好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做好自己的事。發揮好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不同於發揮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做好自己的事不同於做自己的事,這裡的關鍵是“好”字。那麼,什麼是好呢?好就是必須做正確的事和正確地做事,好就是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就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我們要更加重視統籌發展與安全。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推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前提都是國家安全。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基礎上,強調了“更為安全”的發展要求;在實現發展規模、速度、品質、結構、效益相統一的基礎上,強調了“安全”的目標,這標誌著“安全”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高品質發展,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維度進行認識和評價。從宏觀看,就是要不存在重大結構性失衡,正常的産業迴圈、市場迴圈和經濟社會迴圈得以順暢進行;産業和技術前沿邊界能夠持續向前推進,經濟增長的效率源泉主要來自於創新而不僅僅是規模擴張;資源和環境的負外部性盡可能低;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公平合理;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上能守住底線;發展戰略、經濟政策和宏觀調控主要服從於推進高品質發展這一目標。從中觀看,就是要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保持一個動態均衡並不斷優化升級的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地區、行業的協同和一體化發展程度較高,生産要素的錯配而帶來的效率損失控制在較低水準;建立起一個能夠不斷滿足國內最終消費需求的高水準供給體系。從微觀看,就是要創造一個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激勵相容的營商環境,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使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一切有利於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高品質發展,就是要發揮好我國發展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應該看到,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一是我國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規模龐大、供求多元、創新活躍、拉動力強的內需市場。2019年,我國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美元,國際經驗表明,這一水準正是消費結構變革和升級最快的時期。二是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擁有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加之需求多元和廣闊市場空間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經濟更具活力。三是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已逐步從過去依賴較大規模的出口轉向以國內有效投資和消費為主,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四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並形成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等有利於高品質發展的優勢和條件進一步凸顯。

  一切戰略和政策的出發點都必須適應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適應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需要在戰略規劃、政策制定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和創新。

  一是要始終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根本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既是抽象的,更是具體的,要抓好主要任務。創新發展方面,要始終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下大力氣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背後的重大科學問題;創造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新技術快速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方面,要始終堅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影響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把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轉化為利用好各自的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綠色發展方面,要始終堅持生態文明理念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産、生活方式要控制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可承受範圍內,實現人與自然的良性迴圈;建設綠色基礎設施,構建綠色生産體系,積極促進綠色消費,逐步改變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出口依賴型生産方式。開放發展方面,要始終堅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高水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共用發展方面,要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既要不斷把“蛋糕”做大,又要不斷把做大的“蛋糕”分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並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是要始終堅持把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主線。高品質發展需要提高供給體系品質,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就需要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核心,抓住成本、技術等影響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提升工程,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金融、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領域改革,降低實體經濟成本。著力補齊軟性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發揮好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産品保障能力。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産業體系,創造有利於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提升産業鏈水準,維護産業鏈安全。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産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鞏固傳統産業優勢,強化優勢産業領先地位,抓緊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強國際協調,在開放競爭合作中共同維護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三是要始終堅持把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這就要求,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必須對標國際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人才、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以及企業和産業集聚。堅決打破部門分割、地區封鎖、行業壟斷並加強政策協同,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實現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牢牢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內部和相互之間的梗阻,消除制度、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制約因素,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更高水準開放中實現發展與安全的統一。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

  四是要始終堅持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長效機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也是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已經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國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也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但適應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仍需要繼續完善和發展。要建立既有科學性又有操作性的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體系。堅持品質第一、效率和效益優先,把品質提高、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加快構建綠色GDP統計等高品質發展統計體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責任追究制。要進一步推動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親清政商關係。完善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各級領導幹部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培育激發企業家精神的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企業家追求卓越,勇於創新,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努力成為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完善宏觀政策、産業政策、微觀政策、改革政策、社會政策等多個方面健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政策體系,特別是推動産業政策向普惠化和功能性轉型,加強産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協同,避免政策成為企業套利的工具或者不能及時調整甚至退出。依法治國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強化法律的保障作用,讓好的制度和政策能夠長期得到執行。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