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新論】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是關鍵

發佈時間:2020-10-19 09:04:55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張德勇  |  責任編輯:時暢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实践新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是关键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經濟長期向好,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大,正在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呈現先降後升態勢,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尤其是二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達3.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3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疫情後令人驚喜的中國經濟復蘇速度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更離不開全體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


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疫情給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嚴峻,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風險挑戰。因此,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既立足當前,也著眼長遠,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鮮明指引。


越是形勢複雜嚴峻,越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世界經濟面臨自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衰退。在其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4.4%,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率預計為-5.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為-3.3%。儘管為應對疫情衝擊,各大經濟體紛紛採取大規模經濟救助措施,但由於疫情迄今未得到全面遏制,特別是美國等國家疫情沒有根本性好轉,世界經濟還看不到明顯復蘇的跡象。作為世界經濟格局中重要一環的中國,不可避免地深受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除了週期性、體制性和結構性因素和疫情衝擊外,來自外部衝擊的影響有越來越大的跡象。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他指出,我們還要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很大挑戰。此外,儘管我國科技領域的應用創新成效顯著,但原創性、前瞻性科技創新短板依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成為中國製造的軟肋,更成為我們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與安全的掣肘。


越是面臨這樣的形勢,越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才能有效應對各種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挑戰,並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鞏固發展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重要依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無論是發展現狀,還是發展潛力,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比較優勢。無論是站在當前,還是面向未來,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們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就有了可靠依託。


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但意味著我國經濟具有龐大的體量,也意味著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由此産生的市場張力足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隨著每人平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不斷拓展,新的消費增長點和增長極接連出現壯大,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據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介紹,6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累計收窄18.7個百分點,1—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個百分點,為上半年國民經濟逐步復蘇提供了較強助力。


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一系列就業扶持政策陸續出臺,減負、穩崗、擴就業等措施共同發力,穩就業舉措全面強化。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5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穩住了,“錢袋子”也就穩住了,消費升級和消費增長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要不斷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真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打破不同行業、所有制、地區之間存在的有形或無形市場分割,不斷清除市場體系建設中的“堵點”“痛點”問題,讓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今年7月,世界銀行發佈的《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改革驅動力與未來改革機遇》報告認為,中國近年來在“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預期,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以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目標,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就能持續強化並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要從供需兩端發力。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並將此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雖同比下降3.1%,但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6.3%,增速比1-5月份加快4.4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5.8%,增速比1-5月份加快3.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6.7個百分點。這在有效發揮投資對調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的同時,也有助於擴內需、穩增長。此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採取更積極更精準的政策措施,穩步推動消費恢復性增長,壯大消費對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


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著力點


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應該成為當前及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立足國內大迴圈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我國具有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供應體系,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産業鏈、供應鏈完整,構成了這種新發展格局的雄厚物質基礎。但同時,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有待提高也是客觀事實。所以,要以自主創新為根本,利用好“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制度優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自我可控,降低對外技術依賴程度,打破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與安全,進而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立足國內大迴圈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産力。當前形勢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尤顯重要。面對疫情衝擊下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明確提出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支援市場主體的政策措施。接下來,要在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高度重視支援個體工商戶發展等方面多下工夫、精準施策,並加大政策支援力度,不僅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也要有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讓市場主體成為立足國內大迴圈形成新發展格局的主力軍。


立足國內大迴圈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推動了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緊緊依靠改革開放,立足國內大迴圈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亦是如此。《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審議通過、《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出臺、2020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施行、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提速、第三屆進博會迎來倒計時……這表明,改革開放始終是進行時。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同時通過擴大開放,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立足國內大迴圈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制度紅利,更作為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根本保障。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張德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