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人力資源,為脫貧致富插上翅膀

發佈時間:2020-09-24 09:31:4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周海旺  |  責任編輯:申罡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多措並舉鞏固成果,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點對點”幫助貧困勞動力儘快有序返崗。作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具有充足的人才優勢,而這是雲南貧困地區缺乏的。發揮上海所長,提升雲南的人力資源素質,是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


選派優秀幹部和專業人才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2016年以來,上海共選派200多名幹部赴滇挂職,並都擔任對口幫扶地區扶貧工作重要領導職務,協調推進滬滇對口幫扶工作。還選派了幾十名博士後赴滇開展科技服務工作,200多名大學生志願者赴滇從事支教支醫支農工作,每年派出近300名醫學專家赴雲南省貧困縣三級醫院結對幫扶。


根據當地實際需要開展緊缺人才的培訓培養工作。上海協助雲南對口幫扶地區重點培養了四類人才。一是開展教育和衛生專業人才赴滬學習進修。“十三五”期間已累計接受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600人次以上來滬學習交流。如嘉定區2018年舉辦了兩期迪慶州德欽縣骨幹教師培訓班,組織當地骨幹教師到上海名校跟崗學習培訓。二是組織當地幹部到上海挂職鍛鍊。已安排近千名幹部來滬挂職鍛鍊或進修學習。如2016年以來雲南省文山州選派103名幹部人才到靜安、虹口兩個結對區相關政府部門挂職。三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滬滇職教聯盟”建設,建立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如長寧區2018年成立“滬滇幫扶繡娘大聯盟”,開發當地民族特色的繡品,讓當地婦女在家也有收入,將少數民族文化特色與市場時尚需求相結合,打造“滇繡”品牌投放市場。閔行區在保山、迪慶開設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活動,提高創業致富帶頭人創業創新能力,培養養殖、種植、農産品加工和經營管理的各種緊缺人才。上海還積極扶持和培養網路行銷人才,專門在當地組織開展網路銷售人員的培訓。四是開展藝術人才的培養。香格里拉市的得名來自《消失的地平線》,其中很有意思的橋段是關於不老少女彈奏肖邦的樂曲。上海閔行區援滇幹部認為,無論是打造香格里拉市的旅遊還是繁榮民族文化,音樂是一個非常好的抓手。針對香格里拉音樂教育師資力量缺乏、教育方法理念相對落後等實際,協調上海市閔行區美德瑞文化藝術中心,與香格里拉市教育部門簽訂實施3年公益培訓協議,免費為香格里拉音樂專業老師和適齡兒童進行專業培訓。


探索組團式人才合作培養模式。針對雲南對口幫扶地區教育、醫療整體水準比較低的情況,上海探索實行組團式人才合作培養模式,選擇中層幹部、業務骨幹組成一個整體的業務團隊,到當地學校和醫院開展系統全面的業務展示和人才培養工作。如閔行區先後邀請了50多名上海市醫學專家到對口幫扶的保山培訓基層專業衛生人才1000多次。


開展就近就業和外出就業相結合的就業模式。幫助一個貧困家庭中的一個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就可以讓一個貧困戶實現脫貧目標。因此,千方百計解決就業問題是滬滇扶貧協作的重要內容。滬滇兩省市人社部門簽訂了《滬滇兩地勞動保障監察合作協議》,建立了勞動力轉移和服務保障機制,並從援滇資金中撥出專項用於支援勞務協作。2018年上海共投入勞務協作幫扶資金2.49億元,幫助雲南省7.7萬貧困人口實現轉移就業。2019年滬滇雙方簽訂6.5萬人就地就近就業、2300人來滬就業的勞務協作計劃。兩年來,滬滇幫扶完成的轉移就業指標位居全國第一。針對對口幫扶地區一些貧困戶因生活習慣和照顧家庭等各種原因外出打工意願較低的特點,引進企業在貧困鄉鎮建設扶貧車間,為當地貧困人口提供就近非農就業的崗位。在一些貧困人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引進企業或提供公益崗位讓大部分人能就近就業,實現了“搬得出、住得下、穩得住、能脫貧”的總體目標。


嘗試學歷教育與就業相結合的人才開發模式。2018年長寧區引導區內企業春秋航空在滬滇扶貧協作對口地區綠春縣開展“建檔立卡戶優先”的乘務員定向招錄。2020年春秋航空聯合上海開放大學開展“學歷教育+空乘就業”的教育與就業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精準聚焦對口地區16至22歲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建檔立卡貧困畢業生,經過培訓取得空中乘務專業的大專畢業證書後,成為春秋航空的客艙乘務員。“學歷加就業”的新模式開創了人力資源開發與勞務協作扶貧的新局面,既為航空公司提供了合格的空乘人員,又通過高品質就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高品質脫貧”。


當前,我國貧困地區即將實現全部脫貧的重大戰略目標,但是受資源環境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影響,一些地區脫貧效果還比較薄弱,抵禦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差,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實現脫貧地區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是面臨的重大挑戰。繼續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扶貧協作,加強貧困人才培養和勞動力的技能開發,提高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職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是有效實現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過去我國扶貧重點投入是經濟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未來要加大對貧困地區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訂單式的培訓,精準開發貧困地區的勞動力資源,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解決企業用工需要,形成互利多贏的局面。


(作者:周海旺,繫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