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
2020-08-24

“國內大迴圈”不是要“閉關鎖國”,而是要推進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文丨中國網記者 時暢 李曉曼 申罡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一時之間,國內大迴圈、國際國內雙迴圈成為輿論焦點。


近幾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國際社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逐漸增強。由於我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本國經濟受國際形勢變化影響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向國內經濟大迴圈主動轉型非常有必要。


要實現這一新發展格局,就必須解決關鍵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羅來軍在接受《見智》採訪時表示,要實現“國內大迴圈為主”這一新發展格局,我們要把握好兩個方面:


一是疏通與增強“國內大迴圈”需要著力發展和培育國內經濟體系,促使國內各种經濟要素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在這個經濟體系中,需求供給,、資源稟賦、人口狀況、技術條件等因素,一起形成經濟所有要素有序和諧的流動與迴圈。發展和培育國內經濟體系是實現“國內大迴圈”的根本性支撐。


二是實現“國內大迴圈”需更加重視對多种經濟流動障礙和壁壘的革除。比如地方保護主義、市場分割、政策碎片化、規劃當地化等。要在全國範圍內打通經濟脈絡,重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經濟要素的高度流動。


對世界而言,中國構建“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具有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黨校城鄉經濟教研室副主任張慧君在接受《見智》採訪時表示,這一戰略部署將對世界經濟産生三方面重要的積極影響:


一是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復蘇和長期增長。2019年,中國GDP已經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4.4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比重超過16%。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但中國採取果斷有效的措施,使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復蘇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憑藉中國的經濟體量和對全球經濟的重要貢獻,隨著國內經濟大迴圈的形成,必然對處於深度衰退中的世界經濟産生強勁的拉動力,促進世界經濟儘快走出衰退,實現復蘇。


中國擁有14億人口,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4億中等收入群體仍在不斷擴容。通過形成國內經濟大迴圈,必然使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為世界各國的商品和投資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成為帶動世界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二是有利於維護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安全。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製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所含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且各方面産業配套設施完備,因而成為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中心,與全球産業鏈形成深度融合態勢。


隨著國內復工復産持續順利推進,經濟發展勢頭持續向好,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産業、各環節進一步疏導暢通,必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業及相關産業的供給能力,不斷提高供給品質和效率,為遭受疫情衝擊的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的恢復提供有力支撐。


由於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經濟有望率先恢復正增長,中國為全球投資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環境。因此,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重要地位不會發生根本性動搖,反而會隨著投資環境、營商環境的改善而日益鞏固,這些都有助於維護全球産業鏈的安全穩定。


三是有利於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儘管受貿易保護主義、疫情衝擊等因素影響,全球化遭遇波折,但從長期看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仍將進一步深入發展。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堅定的支援者,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作。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是在更高水準,更高層次上推進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將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搭建更加寬闊的經貿投資合作平臺,有力對衝“逆全球化”的消極影響,促進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並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有觀點認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和之前“擴大內需”異曲同工。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羅來軍表示,“國內大迴圈為主”與“擴大內需”在內在的發展邏輯和經濟規律上有相一致的地方。但就我國未來發展戰略部署以及戰略導向而言,“國內大迴圈為主”的界定與部署比“擴大內需”更為系統和明晰。“國內大迴圈”的戰略提法,更加明確地強調了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疏通與增強“國內大迴圈”,意味著經濟的供給、需求兩大方面要迴圈起來,二者既要匹配還要更有活力。而“擴大內需”則意味著整體經濟的發展則要以國內經濟的迴圈和發展為主為重。


之所以説“國內大迴圈為主”與“擴大內需”有相一致的地方,是因為推進“擴大內需”雖然是需求端的舉措,但從經濟治理的角度,“擴大內需”就必須同時考慮供給端。否則,僅關注“擴大內需”不考慮供給的因素,實際效果就會出現大問題。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城鄉經濟教研室副主任張慧君則認為,“國內大迴圈為主”的內涵比“擴大內需”更加豐富,政策舉措也更加廣泛。它意味著要著力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國內經濟大迴圈”不僅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也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提高供給品質和效率,使我國的供給體系能夠更好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使供給和需求在更高水準上實現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別是要疏通經濟運作的血脈,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堵點,才能實現國內經濟的迴圈通暢。


羅來軍表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並不是把經濟體系封閉起來,而是更要重視對外經濟開放和合作,要推進國際迴圈和國內迴圈相互促進。


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是要“閉關鎖國”、主動“脫鉤”,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使我國經濟社會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


責編:蔣新宇

審核: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