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當前,應對疫情衝擊穩就業,需要“五力”並舉。
增強企業創造和穩定就業崗位能力。穩就業的關鍵是穩企業,企業穩則就業穩。由於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部企業就業崗位的80%以上,因此,穩企業的關鍵是穩中小微企業。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復工復産,但給中小微企業一個緩衝期,仍是穩就業的重要前提。對此,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關鍵是把這些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不能發生“梗阻”。大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比較強,在穩就業方面應該發揮帶頭作用和特殊作用。一方面,充分釋放“外溢效應”,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多吸納勞動力,特別是增加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指標。對大企業來説,這既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也是儲備高品質人力資本的契機。
提升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創業具有倍增的就業效應,越是發生疫情,越要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作用。經過多年的“雙創”激勵,我國已經成為創業的沃土。今年新設市場主體增長情況,直接關係到就業目標的實現。為此,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降低創業的門檻和成本,降低中小微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強創業企業的活躍度,提高創業的回報率。支援多渠道靈活就業,幫助個體工商戶儘快恢復營業。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鼓勵農民工在鄉或返鄉創業就業。
提高勞動力市場供求匹配能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斷打破勞動力市場的城鄉分割和體制性分割,增強勞動力的流動性。為更好地促進社會流動,去年年底,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當前,除疫情嚴重和擴散風險高的地區外,要儘快取消對勞動者外出和流入返崗的不合理規定,通過跨區域點對點勞務協作等方式有序組織農民工返崗,進一步促進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當然,無論用人單位還是勞動者個人,都要做好衛生防疫、體溫檢測等安全保障工作。同時,充分發揮網路在招聘資訊發佈、簡歷投遞、面試、手續辦理等方面的作用。
強化勞動者素質提升能力。疫情過後,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用工需求等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如城市治理、公共衛生、醫療健康等將得到更多重視,線上場景將加速對線下場景的替代,非接觸型經濟將快速發展等。面對這些變化,勞動者必須不斷調整和提升技能。要深化教育體制和教育體系改革,更好體現就業優先戰略和就業優先政策,使教育與勞動力市場在數量、結構和品質上更好匹配。同時,加大在職培訓和技能培訓力度,特別是對受這次疫情影響而下崗的人員或需要轉換工作崗位的人員,提供專門的培訓和更便捷的學習機會。
加強重點群體就業保障能力。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國務院已決定今年適當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和專升本規模。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門採取了很多措施,通過資訊網路來推進招聘和辦理相關手續。儘管如此,高校畢業生就業仍面臨較大壓力。各高校要更加積極有為,努力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同時多吸納畢業生作為科研助理和教學助理。對於農民工,除了加快有條件的企業復工復産,還可以充分發揮城市和農村兩個勞動力市場的作用,鼓勵並支援農民工留在家鄉就業創業,參與鄉村振興。此外,對受疫情影響的就業困難人員應加強就業援助,為他們創造更多公益崗位。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