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華僑優勢 助力“一帶一路”

發佈時間:2019-05-22 08:53:18  |  來源:程萍  |  作者:中國小康網  |  責任編輯:申罡

在習近平主席謀劃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將世界納入共同發展的軌道,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個方面謀篇佈局,開創了中國發展的新時代。“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站在新的歷史關節點上考量,海外華僑和華人與祖國心心相印,是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一帶一路”倡議為華僑和華人帶來自身發展和報效祖國的新機遇


秦漢時期,隨著古“絲綢之路”向西域經商活動的延伸,有人留居他鄉,成為早期海外移民。自唐代以來,在中國1300餘年的海外移民史中,海外華僑和華人在中國發展史中佔據獨特的地位,與祖國共命運,經歷過屈辱與悲憤,也享受過歡欣與自豪。新中國成立70年來,海外華僑和華人見證了祖國的新生、發展和日益強大,是70年新中國歷史的親歷者,也是新中國建設的參與者,為祖國強盛和人類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海外華僑和華人心繫祖國、貼近祖國,祖國的發展與強大,讓他們挺直了腰桿,有了依靠,也讓他們在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話語權,在國際事務中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改革開放40年來,在祖國經濟建設和全面改革開放發展最需要的時候,約100多萬名華僑和華人企業家回到祖國投資辦企業,中國的外資企業中約有70%是海外華商投資企業,實際利用外商投資中超過70%來源於華商投資;30多萬名海外華僑和華人中的各類高級專家、學者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將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帶回祖國,報效祖國。無論是經商促進經濟發展,還是以智力為資本推動科技創新,海外華人和華僑在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功不可沒。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包容性更強,涉及面更廣,內涵更加豐富,在為海外華人和華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他們為祖國奉獻的赤子之心帶來了新的奮斗方向。


《世界華商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6000萬名華僑和華人,其中約有4000萬名分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他們已經深深融入住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如此高密度聚集,僑力資源優勢極為凸顯。


東南亞著名僑領、亞太經濟與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施乃康先生説,海外華僑和華人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海外華僑和華人經濟實力雄厚,他們中經商的比例極高,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和積累,全球華僑和華人資産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尤其是東南亞各國的華商,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亞洲週刊》評選出全球最大的1000家華商企業,其中有216家分佈在境外,除去港澳臺華商企業,有56家分佈于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5個國家,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戰略方向,這5國華商總資産佔東南亞華商總資産的95.1%。在矽谷創造的財富中,高達40%有華僑和華人的參與,每年出現的5000家初創企業中,約有1/4由華僑和華人創辦。


二是海外華僑華人既擁有中國文化的根,也具有世界眼光,是融匯中西思想的國際人才。在住在國工作的高級專家與高學歷知識分子約有400多萬,科技創新能力令人矚目,他們所從事行業以高新技術産業、未來科學研究、航太和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為主,其中約70%在國外企業工作,另有15%投身於自主抱團合夥研發新生物、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新工業製造、新文化創意、節能環保等新興行業。海外華僑和華人日趨多元化的産業發展方向,日益增強的産業科技實力,不僅為我國海外人才庫的構建注入強勁動力,更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創新智力支援。


海外華僑和華人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度合作的粘合劑


海外華僑華人擁有中華文化與住在國文化雙重背景,巨大的海外社會關係和僑資僑力資源,使他們在住在國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國際資訊流動、深度資源整合、跨國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更易於轉化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度合作的互信力與粘合劑,日益成為政府和民間外交的友好使者。


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全球共同發展的理念,為海外華僑和華人的雙重乃至多重文化背景優勢的發揮,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既能在更大範圍內傳遞祖(籍)國的資訊,也能運用自身獨特優勢在當地社會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對於進一步密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好關係,彌合製度差異與文化差異帶來的心理影響,助力中國與國際經濟文化發展接軌,其作用顯而易見。


長久以來,移居海外的華僑和華人為了互助互利、聯絡感情,自發建立起以公益性團體為主要組織形式並且功能豐富的社會團體。目前海外華僑和華人社團數量超過25000萬個,主要聚集在亞洲與太平洋地區,呈現出聚集和輻射周邊的特點。他們在海外開展的各類社會活動,在促進經貿互信與政策溝通,打造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尋求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實現世界多極和國際關係民主化、融通中外文化等方面,發揮著聚同化異的作用,是最早投入全球化和區域化潮流的群體之一。今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他們是鑄就攜手共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橋梁和紐帶。


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形勢,美國挑起的貿易戰讓本已不樂觀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愈顯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成為瓶頸。2015年3月28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加快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迎來了新的合作機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表示,“每年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有7000億美元左右,其中超過一半的資金需求都來自於東南亞地區。” 


兩年之後,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來自150多個國家和90多個國際組織的近5000位外賓,對共商共建共用的黃金法則廣泛認同,“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在莫三比克馬普托灣南岸居民眼裏,“一帶一路”是送來麵包的馬普託大橋;對愛琴海邊的希臘人民來説,“一帶一路”是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帶來的發展機遇;中鐵二十局承建的瓦努科至瓦揚柯擴建公路項目,為秘魯人民帶來福音……“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這其中,華僑和華人為住在國的建言獻策是最好的助力。


“一帶一路”倡議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為國際合作開闢了新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力,為各國關係發展搭建了新平臺。


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中國與海外華僑和華人住在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層面展開了廣泛交流與合作,不僅進一步增進了中國同各國的摒除疑慮、互信互助,在攜手向前的同時,也為華僑和華人通過落實“一帶一路”項目,找到了更加可靠的發展途徑和充分的權益保障,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祖國的關懷,感受到祖國在僑務工作中著力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和維護僑益的力量支撐。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新理念和偉大實踐中,他們是普遍受益者,也是最有效的粘合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