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調研的5個過程和5個要求

發佈時間:2018-06-01 12:42:01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作者:李志勇  |  責任編輯:申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中央政治局出臺的八項規定,把“改進調查研究”擺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講話和文章中,深入闡釋了調查研究的意義、內涵、要求、方法等,形成了系統的調查研究思想,並且身體力行、親力親為,為全黨做出了表率。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調研的重要思想對促進黨中央決策部署儘快落地意義重大。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過程”簡明而深刻地概括了調查研究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調查研究的理論。


“調查研究是一個了解情況的過程。”調查研究始終是我們進行一切科學決策所必需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礎。決策要科學,就要掌握全面真實、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真正搞清楚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突出問題,真正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調查了解情況,做到“耳聰目明、心中有數”。


“調查研究是一個聯繫群眾、為民辦事的過程。”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調查研究要“身入”更要“心到”,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最需要我們黨委、政府幹什麼”。“真心實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過面對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層幹部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調查研究,使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體現民意、反映民情。


“調查研究是一個推動工作的過程。”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政策實施後要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完善”。“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必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對真實情況了然于胸,使工作有抓手、破題有辦法。


“調查研究也是一個自我學習提高的過程。”調研能力是領導幹部整體素質的一部分。調研本身就是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的過程,是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是加強黨性鍛鍊、強化理想信念宗旨的過程。經常調研,“非常有益於促進領導幹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有益於深切了解群眾的需求、願望和創造精神、實踐經驗”。


“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的過程。”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決策就像“一朝分娩”。正確的決策,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調查研究,坐在房子裏苦思冥想就能産生的。調查研究“千萬省略不得、馬虎不得”。“情況搞清楚了,就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想出來的點子、舉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


總之,我們要認識到,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


以調研實踐推動歷史性變革


“結論産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中始終堅持“調研開路”。


推進黨的建設必調研。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親赴河北、河南蘭考縣調研指導,要求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扎牢作風“籬笆”、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走好新時期的趕考路。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分別視察浙江、安徽,作出明確指示。


作出重大決策必調研。作出和實施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湖北、山東等地和軍隊系統調研,強調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係,提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實施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赴福建、江蘇等地調研,在江蘇首次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動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赴重慶調研,強調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


實施重大戰略必調研。習近平總書記深入京津冀調查研究,提出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設立雄安新區的重大決策,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歷史性步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考察國內沿線省份以及相關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他又考察了沿江省市區,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抓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正確處理“五大關係”的要求。


推進重大工作必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設立上海自貿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習近平總書記都親臨調研指導,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科技創新等,他都親到一線調研指導。


破解重大現實問題必調研。為破解環保短板,習近平總書記赴北京、貴州、上海、湖北等地深入調研,強調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為破解東北發展困局,習近平總書記赴東北三省調研,指出東北地區要確立“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創新活力”,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發展新路”。


關心百姓生計必調研。“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習近平總書記無論到哪調研,總要到困難群眾家走一走、看一看。他走遍了全國每一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住房、養老、就業、醫療、教育,凡是百姓關心事都一一過問,“糧食夠不夠吃”“孩子上學要走多遠”“家裏是旱廁還是水廁”,群眾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掛念心中。


從調研中發現問題、認識國情、尋求規律,在調研中孕育新思想、謀劃新戰略、形成新舉措,五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基層考察調研50余次,足跡遍佈祖國大地。他在考察中的所見、所思,上升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為各級黨政幹部樹立了光輝典範。


調查研究要求真務實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詳細資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工作作風,也是他對黨員幹部的要求。他用“深、實、細、準、效”概括了調研要達到的5個要求,強調要求真務實。


調查研究要求“深”,要深入群眾,善於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朋友,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呼聲,體察情緒,感受疾苦,總結經驗,吸取智慧,抓住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調查研究要深入基層,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到田間、廠礦、群眾和各社會層面中去,才能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調查研究要求“實”。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要緊緊圍繞調研主題,實事求是地安排考察內容;既要到工作開展好的地方去總結經驗,更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調研解決問題。要保持務實作風,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


調查研究要求“細”。只有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聽取幹部彙報,又要聽取群眾反映;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堅決摒棄“看盆景、出鏡頭、露露臉”的形式主義調研,善於從群眾的“後院”和“角落”裏發現問題、找準對策。


調查研究要求“準”。調查研究,包括調查與研究兩個環節。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看調研實效、看成果運用、看問題解決。結論要科學、準確,“不僅要全面深入細緻地了解實際情況,更要善於分析矛盾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性的東西”。


調查研究要求“效”。調研是要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後一定要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覆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較強操作性,做到出實招,見實效”。


在新時代,我們要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調研的重要思想,在調查研究上狠下功夫,不搞花架子,加強與改進調查研究工作,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