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産黨重視吸收借鑒優秀傳統政德文化,這既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題中之義,也是新時代推進政治生態建設的內在要求。
吸收和借鑒優秀傳統政德文化,能夠增強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民為本”是傳統政德社會治理的重要思想,“聞之於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國以為本,君以為本,吏以為本。”正因為百姓是國家和社會穩固的根本,所以社會治理必須從百姓的利益出發,“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當然,為了實現更好的治理效果還需發揮群眾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全面發展。吸收和借鑒政德民本思想,有利於引導領導幹部踐行黨的宗旨,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發揮“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精神,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
吸收和借鑒優秀傳統政德文化,有助於形成勤政善政、為民務實的氛圍,確保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實現。傳統政德文化注重官員的功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特別是儒家思想的最高人生境界,也蘊含著政德文化中為人處世的標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中國古代官員的功德觀、政績觀,其中也蘊含了積極作為、倡導實幹的文化內涵。正所謂“政如農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政德文化中的積極意涵能激勵黨員幹部將心血和汗水傾注在事業上,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勇於擔當、敢於任事、務實創新的實幹氛圍,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
吸收和借鑒優秀傳統政德文化,有利於鍛造優良黨風政風,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堅定不移地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明大德是傳統政德的基本要義,理想信念是傳統政德追求的目標。在傳統政德文化中,“大德”首先表現于對國家的忠誠,“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忠臣體國,知無不為。”個人的理想與忠誠的具備是自身修為的結果,所以,傳統政德強調“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只有修身,才能嚴私德,律己以嚴,待人以寬。唯有這樣的人生境界,才能奉行廉潔工作原則,“不以奢為樂,不以廉為悲”,從而通過自身的廉潔影響他人,“夫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通過以上率下最終形成良好的政風。吸收和借鑒傳統政德明大德、嚴私德的主張,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吸收和借鑒優秀傳統政德文化必須強調要堅持法治、反對人治,使黨員幹部能夠對憲法法律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帶頭在憲法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法律被傳統政德視為國家治理的根本,“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這是因為,“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因而,傳統政德提倡注重法律的實踐精神,“法貴必行”“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效力首先取決於執法者必須帶頭遵守法律,“所立於下者,不廢于上:所禁於民者,不行于身。”吸收和借鑒這些傳統政德法治思想,有助於領導幹部強化公德意識,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程式行使權力、履職盡責,做到心中高懸法紀明鏡、手中緊握法紀戒尺,知曉為官做事尺度。
《光明日報》( 2018年05月08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