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精神懈怠危險須清除思想塵埃

發佈時間:2018-04-23 07:13:4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趙安華  |  責任編輯:申罡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在“四種危險”中,精神懈怠是首要危險,是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思想根源所在。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如果精神懈怠,再好的前景也會落空。每一名中國共産黨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身處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機會稍縱即逝,一篙鬆勁退千尋,必須大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險,進一步振奮精神狀態。


當前,大多數黨員、幹部的精神狀態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黨員、幹部精神懈怠問題比較嚴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再次要求全黨“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這振聾發聵、催人警醒。克服“精神懈怠危險”,必須認清表像、找準根源。總體來看,精神懈怠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現:


理想信念不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不堅定的主要表現有:對黨喪失信心,不願學習黨的理論;信奉西方觀念,放鬆思想改造;不信馬列信鬼神;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等等。堅定理想信念,需要從營造社會大氛圍、完善黨內教育、加強黨性錘鍊乃至加強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各方面入手。


享樂主義傷意志。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個別黨員、幹部受到腐朽思想侵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扭曲。有的在利益與奉獻面前奉行利益優先,在享樂與吃苦之間選擇享樂在前;有的眼看升遷無望,産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熱衷於及時行樂,喪失自我約束。“總開關”出了問題,必然導致這樣那樣的思想行為出軌越界,導致享樂主義抬頭,消磨革命意志。


明哲保身怕擔當。幹事創業的表現是衡量精神狀態好壞的重要依據。在實際工作中,個別黨員、幹部沒有把責任當作信任,精神不振、動力不足、不敢擔當,工作不積極、不主動,習慣於當“傳聲筒”“轉机站”;有的表面上幹得熱火朝天,實則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貫徹會議、以講話落實講話,“雨過地皮濕”,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有的一門心思為了個人升遷拉關係、搞設計,做工作只看眼前不看長遠、只重顯績不重潛績,一旦個人升遷遇到挫折就垂頭喪氣、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有的雖然對群眾笑臉相迎,但辦起事來“客客氣氣踢皮球”。這些實際上都是由怕擔責任、怕出亂子、怕丟烏紗帽的錯誤思想造成的。


雖然精神懈怠是黨內個別現象,但對黨的事業、黨的形象和黨群幹群關係的危害十分嚴重,會危害黨的事業、損害黨的形象、疏遠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從根源上看,精神懈怠主要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因此,克服精神懈怠危險的首要任務便是清除思想塵埃、堅定政治信仰。


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其思想體系的精髓所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克服精神懈怠危險的根本舉措。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認識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宗旨意識,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對黨和人民常懷感恩敬畏之心;自覺抵禦不良思想和風氣的腐蝕,乾乾淨淨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融會貫通地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內涵,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度的“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激發昂揚鬥志、增強責任擔當,永葆共産黨人本色。


用中國精神激勵鬥志。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中國共産黨人既是中國精神的弘揚者和代表者,也是中國精神的創造者和踐行者。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我們黨和人民創造了偉大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太精神等,極大地豐富和昇華了中國精神。傳承好、宣傳好、發揚好這些偉大精神,將激勵廣大黨員、幹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凈化心靈、涵養情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哲理和高遠的人生境界,充滿了精神力量。“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描繪的精神力量,千百年來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液裏,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黨員、幹部要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修養心性、提升境界,不斷激勵自己志存高遠,始終做到心繫黨、心繫人民、心繫國家。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22日 05 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