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構建智慧課堂的關鍵環節

發佈時間:2018-04-08 07:12:44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作者:郭燕鋒、姜峰、陳曉陽  |  責任編輯:申罡

近幾年,隨著現代資訊技術的引入,以智慧交互平板為代表的智慧教學設備不斷被應用至高校課堂,促使高校在教學組織方式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與創新,但是由於目前資訊技術與課堂教育未能全面融合,資訊技術的介入,並未能完全有效解決高校課堂教育中存在的根本問題。


學生對大學課堂智慧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和教育資訊技術滯後發展之間的矛盾已制約著教育效果的提升,構建現代化智慧課堂是教育改革的大趨勢。根據目前新資訊技術發展現狀,結合在高校教學課堂內在需求,通過完善智慧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教學形態改革、開放多元化學習資源建設、人性化的學習體驗、智慧化的學習系統支援,以解決傳統課堂根本問題,建立起現代高校智慧課堂。


注重培訓與溝通,確保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模式順利轉型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知識擴展遷移能力培養是高校智慧課堂的典型特徵,其教學和學習模式與傳統課堂差異大。在智慧課堂中,其教學觀念、教學組織流程和教學方式手段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尤其是課堂教學組織結構與流程得到了“顛覆”。


從傳統課堂的“教師主導”“先教後學”“望屏解讀”“參與度低”,依靠教師“個體經驗”決定教學策略變革為智慧課堂的“以生為本”“先學後教”“靈活機動”“互動協作”,並以大數據測試分析結果決策教學策略,做到有的放矢的備課,實現“以學定教”。智慧課堂強調學生在上課前學習並參與測評,教師依據課前匯總測評分析結果,找到學生學習難點和共同的失誤,實現精準把控,實施分層教學,組織分組討論、開展精講點評、採用分層練習、發佈個性化的作業等方式組織課堂教學措施,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實現“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變革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知識擴展遷移能力培養”的智慧課堂模式。


可見,相對於傳統課堂,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變革是顯著的,部分教師和學生可能不適應這種變革,需要加強對其的培訓。培訓內容應該涵蓋智慧課堂的理念、教學方法、學習模式、設備使用、系統操作、智慧測試、分析軟體應用等,確保每位教師和學生均能接受系統化的培訓,增強對智慧課堂的適應和掌控,保障智慧課堂的教學效果。


搭建多樣化教育資源生産體系,促進共用教學資源多樣化和高品質


齊全優質的線上共用學習資源是智慧課堂建設核心部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人才培養品質,推動學生終身學習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當前,大學線上教育資源主要依賴教學機構組織教師、專家來單方面生産、傳遞,主要以精品課程、繼續教育課程公開課及幕課等形式提供教學教育資源,但仍滿足不了學生多樣性的需求,與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拓展能力不相適應。


建設多元化教育資源體系需要採取“群創共用”和“開放協同”的生産模式,促進學習資源的多元化與持續進化,以充分滿足大學生不斷增長的各種個性化學習需求。為豐富、優化學習資源,一是多途徑鼓勵教師參與線上教育資源建設,激勵校內教師電子課件分享,根據共用課件的品質評價分數作為課程品質評價的一部分;二是多舉措提升學生參與資源建設的主動性,對學生自創並分享的課程學習資源、幫助其他學生解答疑問,有效參與學習資源品質評價等都可以獲得相應的激勵分數,可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在保證學習資源的品質方面,需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資源引入評價制度體系。比如某個教師將自己的電子教案分享到後臺系統,一方面後臺專業評審人員可對其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學生或者其他教師也可對該學習資源進行評價,通過打分、點讚率或者評價留言等,後臺按照評價規則進行綜合計分。將最終評分排名靠前的學習資源自動納入智慧課堂學習資源中心,讓智慧課堂學習資源中心成為一個能自我完善、不斷進化的動態資源生態圈,確保智慧課堂中學習資源朝著高品質方向轉化。


推動智慧課堂教輔人員工作轉型,強化保障服務能力


智慧課堂的管理是一項工作內容複雜,需要多部門協作的系統性工作。由於智慧課堂涉及的面大,課前課後形成多條資訊鏈條,後臺系統24小時不斷運作,這與傳統的多媒體課堂有本質的區別。在傳統多媒體課堂上,相關教輔人員的定位僅是設備維護和管理人員,負責多媒體教室的教學設備能正常運作即可。


而在智慧課堂中,由於其教學活動邊界與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如在智慧雲系統的教學資源需要管理,在課堂教學中要頻繁互動,對各項教學與學習軌跡全過程採集與分析,伺服器與後臺軟體需要維護更新,學生對教師課程評價及時匯總放送等,其管理任務複雜繁多,工作內容貫穿整個教學工作的課前、課中和課後。這就要求對課程教輔人員的角色重新定位,工作內容需“轉型升級”,既要在保障教學設施設備時刻正常運作的同時,還得兼顧教育資源、學生學習軌跡資訊的後臺管理等工作。


(該文基於廣東省教育廳教改課題《地方院校農林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