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哪有群眾哪就有黨的工作、哪有黨員哪就有黨組織、哪有黨組織哪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通過黨員和黨的工作增強組織力量,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升整體功能,是我們黨引領社會治理的戰略選擇
嚴把黨員政治標準,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關鍵。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旗幟招展,才會有凝聚力、號召力,最終實現領導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這為新時代基層黨建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引領社會治理的戰略選擇
提升組織力是中國共産黨基層組織建設的核心與關鍵。組織能使力量倍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外憂內患,國家山河破碎、人民顛沛流離、主權碎片化,我國民眾一盤散沙。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無數個黨的基層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中國共産黨與中國人民建立了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行動共同體關係,形成了牢牢凝聚黨員、群眾的黨群關係同心圓。從此,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了主心骨,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並最終走向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一部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共同奮鬥的歷史,就是一部重視組織、善於運用組織力量的歷史,這是中國共産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經驗,也是近代以來中國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當今中國與世界各國競爭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産黨在基層社會要發揮領導作用,黨必須首先把黨員組織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切實增強在基層社會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我們黨有8900萬黨員,450萬個基層黨組織,這些基層黨組織活躍在廣大基層社會,如果每一個黨員都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我們黨就充滿生機活力。堅持“哪有群眾哪就有黨的工作、哪有黨員哪就有黨組織、哪有黨組織哪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通過黨員和黨的工作增強組織力量,突出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升整體功能,是我們黨引領社會治理的戰略選擇。
提升組織力的基本路徑
處理好黨建與黨務關係。黨建工作不等於黨務工作。黨建工作包含黨務工作的內容,但黨務工作並不能取代黨建工作。黨建工作的首要目標是實現黨的領導,只有更好地抓好黨務工作,才能真正實現黨的領導。因此,要首先克服基層黨務工作和業務工作“兩張皮”的難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視基層黨務工作者素質的提高,配備專職化黨務工作者,建立各級領導幹部抓黨建工作的責任制,大大推進了黨務工作和業務工作相融共進力度,解決了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互相促進的難題。
提升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都在培養一個優秀的黨組織書記,有一個優秀的黨組織書記,黨的戰鬥力就會增強;相反,則可能出現軟弱渙散的現象。加強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培訓力度,提升專業素養已經成為提升基層組織力刻不容緩的工作。
嚴把黨員發展的政治標準。嚴把黨員政治標準,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關鍵。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旗幟招展,才會有凝聚力、號召力,最終實現領導力。要從源頭入手,切實嚴把政治標準,培養高素質黨員隊伍,最終增強組織力。
抓好三支隊伍即基層黨員隊伍、基層幹部隊伍、基層先進分子隊伍。基層黨建可以用“123”來描述:“1”就是一個目標: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2”就是牢牢抓住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和黨的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發揮;“3”就是牢牢抓住三支隊伍,一是基層幹部隊伍;二是黨員隊伍;三是優秀分子隊伍。只有牢牢抓住群眾中的優秀分子,才會形成凝聚群眾的強大磁場。
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活動方式。在個體化社會時代,只有網格化才能消解個體化。要把數據網格與物理網格重疊起來,構建網格化黨建,把黨組織放在網心上,把黨員放在網格上,把黨的服務變成網線輻射出去,就會影響更多的黨員群眾,在一個人員頻繁流動的新時代實現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
擴大黨內民主,加大黨內關懷。黨員是黨的細胞,也是黨的主體。積極穩妥擴大黨內民主,提高黨員參與度和黨務公開的透明度,有利於調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加大黨內關懷力度,加大談心談話力度,加大情緒管理力度,有利於把普通黨員牢牢凝聚在組織周圍。
增強黨員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堅持黨性教育的統一要求和適當分類要求相結合。每一個黨員都要加入一個組織,並過組織生活。以黨性教育為例,除共性化的要求之外,針對不同層級的黨員幹部可以採取不同的要求重點。比如,對最基層的黨員幹部、對村和社區幹部應重點強調紀律修養的訓練;對鄉幹部應重點加強作風修養訓練;對縣幹部主要強調理論修養訓練,對地市級幹部主要強調道德修養訓練,對省部級幹部主要強調政治修養訓練,同時也要重視其他方面的訓練。體現一定的分類要求,有利於幹部在學習教育方面層層遞進,避免一鍋煮,缺乏針對性。
(作者係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