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董德兵
1848年2月,《共産黨宣言》在英國倫敦利物浦大街46號的印刷廠裏印刷完成。2月21日,單行本問世;2月24日,正式出版。這宣告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本小冊子如同春雷一般,喚醒了廣大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大眾;猶如一座燈塔,照亮了世界各國無産階級爭取解放鬥爭的航道。
精神的戰鬥性 內容的科學性
從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為寫作《共産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幾乎夜以繼日地伏案工作,耗費兩個多月才大功告成。這是他們第一部全面、系統地論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1848年之前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無産階級的革命實踐經驗,用生動精闢的語言描述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兩大階級産生、發展和鬥爭的過程,闡明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社會主義社會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共産黨宣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狀況和工人階級政治運動的深入考察和科學總結,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成分,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並把社會主義思想置於這兩大理論基石之上,從而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共産黨宣言》闡明瞭無産階級的歷史使命。無産階級作為雇傭勞動者階級,處於被剝削被奴役的地位,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真正革命的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和未來新社會的創造者。共産黨是無産階級解放事業的領導力量,在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鬥爭的不同發展階段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共産黨為實現共産主義偉大理想而奮鬥,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也就是共産主義社會。
應當指出,《共産黨宣言》 面世之前,社會主義主要是思想運動的歷史。它局限于中上層知識分子的狹小圈子或者少數人的密謀運動之中,無法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運動。《共産黨宣言》的誕生,徹底改變了這種情況。
它強調要進行根本的社會變革,強調社會變革的主力軍不是少數達官貴人而是最廣大的無産階級,強調理論只有掌握群眾才能變成物質力量。也就是説,科學社會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強調把社會主義運動變成一個真正的、群眾性的社會運動。
總之,就精神的戰鬥性、內容的科學性、文字的藝術性而言,《共産黨宣言》堪稱一部傑出的作品。它讓勞動人民在漫長的黑夜中見到了光明,看清了世界的本來面目。於是,國際無産階級進行革命鬥爭,正式有了行動指南。
重視把握規律 推進事業發展
中國共産黨人始終把學好讀懂《共産黨宣言》作為理論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黨:“《共産黨宣言》多看幾遍。”那麼,在這部經典著作誕生170週年之際,我們需要怎樣深入學習《共産黨宣言》呢?
一要深刻理解《共産黨宣言》的時代視野,準確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方位。90多年來,每逢重大歷史關頭——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領導人民取得成功的前提都是正確判斷和把握住了歷史方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至關重要。這是我們黨制定下一步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前提。
二要深刻領會《共産黨宣言》揭示的基本規律,牢牢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重視把握和運用規律以贏得先機,推進革命事業向前發展。19世紀上半葉,歐洲大地正在醞釀一場空前的社會變革,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階級鬥爭發生機理,把握社會革命爆發的條件,創建第一個國際無産階級政黨——共産主義者同盟,推動革命風暴席捲歐洲。
事實上,善於把握大勢,緊跟時代潮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從國際上看,中國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但有關內涵和條件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國內來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但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沒有變。
由此,我們要善於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善於把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內大勢,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贏得發展。
三要深刻把握《共産黨宣言》彰顯的價值理念,切實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共産黨宣言》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統一起來,進而賦予無産階級政黨推翻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産主義的崇高使命。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經過幾十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也面臨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和待解的難題,對許多重大問題的認識和處理還處於不斷深化的過程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原原本本研讀 《共産黨宣言》等“真經”,運用好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實踐這一看家本領,大膽探索、深化發展,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