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建為引領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

發佈時間:2018-02-23 08:11:10  |  來源:山西日報  |  作者:武小惠  |  責任編輯:申罡

長期以來,農村基層基礎工作不好做,群眾辦事難、服務效率低。如今,孝義市東莊村通過一系列典型案例,如黨員“認領”服務崗,精準發力“鄉村治”;建章立制“做文章”,清晰把脈“鄉村治”等等;為我們描繪出鄉村治理的清晰脈絡。東莊村在建章立制上大做文章,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基層黨建工作制度,這些制度既增強廣大黨員群眾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在社會上增強了示範性和影響力,有力推進了東莊村的民主和諧發展。


東莊村堅持黨建為引領,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基礎,村民自治為根本,積極探索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實踐,先後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山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連續12年被呂梁市委命名為“五星級黨組織”,乃是實至名歸,難能可貴,確屬不易。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的一種新體系,這是黨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從75歲閒不住的老黨員樊學堯身上,到忙著“給別人做後勤”的無職黨員,該村積極搭建平臺,找準工作切入點,通過平臺收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每一個黨員的作用,積極為大家服好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村裏的“當家人”郭建民,一直思索著如何讓村民過上好日子。郭建民及村“兩委”班子實施“引鳥進山、放水養魚”策略,把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第一要務,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使産業發展,群眾增收,逐步過上了好日子。因此,堅持自治為基,需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村幹部在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村幹部在鄉村振興中更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帶領村民共同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當年那個籬笆墻、石磨盤的東莊村,通過村幹部充分利用産業發展的“造血”機制,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産業交叉融合的現代體系,實現了村內村外創業、就業的發展格局。農村興則百姓富,農民富則國家強。


鄉村振興是鄉村社會結構的整體性變遷過程,也是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全面推進過程。村幹部要以村民為主體、激發他們的動力。建立政府、村集體、村民等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用機制,動員村民投身美麗家園建設,保障村民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強化村民環境衛生意識,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提升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武小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