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強調要“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明確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幹部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其中,道德定力與其他定力一樣,需要在有針對性的實踐中修煉。黨員幹部的道德定力,是指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自信、堅強的道德意志以及堅實的道德行動。這是道德修煉的目標,更是道德修煉的路徑。
道德定力來自於牢固樹立理想信念。只有理想信念堅定,幹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黨員幹部應該牢固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既是理想信念,也是重大責任。這就需要黨員幹部一切為國家利益著想,一切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勇於改革創新,勇於擔當。同時,在迎接各種嚴峻挑戰的過程中,堅決拒腐防變,反對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事實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增強道德定力的根本所在。當然,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是道德理想,唯有趨善積極、扼惡堅定,不斷“使人的世界即各種關係回歸於人自身”(馬克思語),才有可能信守承諾,堅持道德操守,不斷增強道德意志力。
道德定力來自於不斷學習和研究社會主義的倫理道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這就是説,體現道德定力的道德覺悟,前提是需要學懂弄通何為倫理道德,尤其要清楚社會主義的倫理道德是什麼,否則道德定力將沒有方向並難以形成。事實上,學習倫理道德,確立社會主義道德理念,本身就是道德實踐的前提和題中應有之義。最能體現我國社會主義道德理念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而且,社會主義道德不同於任何歷史上的階級道德和現代西方道德,它是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要求並體現客觀社會生活中人們立身處世的“應該”主張,更是指導黨的幹部乃至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向上或向善的“行動”主張。
道德定力來自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員幹部,心中有人民,就會有高尚道德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任何情況下,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共産黨人樂意付出自己的一切,這是道德定力之依託。歷史的教訓已經充分説明,一些犯錯誤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腐敗分子,人民群眾的利益在他們心中不是首要問題,也不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因此,不僅缺乏道德定力,而且在道德墮落的深淵中越陷越深。可見,拒腐防變能力是道德定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道德定力的幹部,會在把權力關進籠子的同時,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的,“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如此,將會在複雜的社會利益關係中,進一步加強大是大非觀念和榮辱觀念,加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行動力。
道德定力來自於修身養德。人無德不立,道德定力需要在不斷的修身養德中形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忠誠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理念。對黨、對祖國、對社會主義的忠誠意味著黨員幹部應該堅定不移地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時刻心繫祖國,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堅決擁護社會主義制度。修身養德,要善於學習,勤於研究,真正懂得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修身的依據、內容和目標,真正弄清楚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及其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精神營養、提升道德境界。要嚴守道德底線,講道德、守規矩,築起拒腐防變墻,努力營造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向善的濃郁氛圍。要嚴格管理好身邊的所有工作人員,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和各種工作紀律,保證所有人員走正道、辦正事、修正果,努力將工作集體打造成道德共同體。要善於研究和傳承中華優秀道德傳統,辯證吸取外國可以為我所用的道德理念,在此基礎上,正確把握和深刻領會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讓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入行動。可以説,幹部的道德定力是隨著其修身養德、積德厚德而不斷增強的。
作者:王小錫(三江學院黨委副書記、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6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