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講習所”打造成思政工作創新平臺

發佈時間:2018-01-24 07:37:32  |  來源:湖南日報  |  作者:唐亞陽  |  責任編輯:申罡

作者:湖南商學院黨委書記 唐亞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德才兼備一流人才的渴求相比,還有著較大差距。


高校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開展理論宣講既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重要途徑。湖南商學院自2015年起成立“講習所”,組織師生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開展理論宣講,目前已宣講500多場次,大大激發了大學生學理論、講理論、用理論的認同感、獲得感和責任感。將“講習所”打造成高校思政工作創新平臺大有可為。


——黨員領講,增強理論自信。


“講習”是我們黨密切聯繫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傳播先進思想的優良傳統,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就是通過開展講習活動,將紅色火種播撒到群眾心中。


新時代,“講習所”又有了新的內涵,那就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至千家萬戶,植入到青年大學生的腦海心田,充分發揮偉大思想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要在黨員師生中高舉理論宣講大旗,要求人人增強理論自信、提升理論修養;要與學校周邊社區、中小學、企業園區及校友企業協調互動,構建“大宣講”工作格局,將理論課堂設到人民群眾身邊;要因地制宜、以需定講,將理論宣講作為高校服務社會、黨員踐行宗旨的重要體現;要將理論宣講嵌入學校黨建工作整體安排,納入主題黨日活動內容,計入學生黨員積分制管理體系,並作為發展黨員、評價黨員重要參考依據。


——師生會講,確保入腦入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黨的理論是系統性的深度知識,只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才能深入其機理、領略其奧妙。青年大學生個性活潑、張揚自我,採取師生會講的方式,有利於尊重其主體性、發揮其創造性。


要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融洽氣氛,採取學術沙龍、現場走訪、課題論證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討論;要學會話語轉換,做到深入淺出,將嚴謹的邏輯轉化為翔實的數據與生動的案例;要做好充分準備,既講清原理本質,又講活來龍去脈,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的宏闊視野中感受理論魅力;要堅持問題導向與專業支撐相結合,以理論思維拓展專業視野,直面現實難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要科學設置會講議程,同一專題多人講,多角度、多場景講,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全員試講,實現理論育人。


要在大學生中大興學理論之風,深入發動,吸收一批有志青年充實宣講隊伍;要建立科學的培訓、選擇、激勵制度,將“講習所”宣講與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演講比賽、幹部競選等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讓每一位成員先在寢室講、在班上講、在校內講,再擇優選拔實地宣講,其他成員則現場觀摩、共同提高;要倡導言行一致,將理論講習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合。通過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引導全體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線上微講,構建網路新陣地。


網路是高校師生學習生活的“第一環境”,也是思政工作“最大變數”,當前網路空間仍然存在著圍觀吐槽多、暖心點讚少、正能量不足等問題。要堅持“線上線下並重”的工作原則,將線下宣講向線上延伸,建立網路宣講新陣地。要掌握數字媒體傳播規律,開設專題網站、微信、微網志,將線下口耳相傳轉化為線上連結轉載;要因勢利導,在重大事件和關鍵時間節點,如黨的十九大召開、國家公祭日等適時推出短視頻、微漫畫、H5等,傳遞正能量,形成輿論場;要走好以網為媒、網聚人心的新型群眾路線,通過線上微宣講傳遞黨的新政策,講好人民身邊事,促進高校與宣講單位的溝通聯繫;要將網上宣講與網路輿論引導相結合,通過微宣講推出意見領袖、形成粉絲團,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