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發佈時間:2018-01-12 07:12:17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杜家毫  |  責任編輯:申罡

核心提示 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創造性地提出了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學説,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以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至今閃耀著真理的光芒,依然是今天觀察和解決經濟問題的銳利思想武器。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不斷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中國化,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和偉大變革。


怎樣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不可能告訴我們現成的答案,必須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歷史實踐作出探索和回答。在探索的道路上,我們黨為此作出了艱辛努力。我們既不能丟掉“老祖宗”,也不能搞“洋教條”,只能走自己的路。而在一段時間裏,一些人熱衷於西方經濟學,甚至奉為圭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度面臨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問題。如何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際國內形勢深入變化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當今世界發展相結合、與科技革命同進步。加快構建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的時代使命,歷史性地落在了中國共産黨人肩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命題,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這一思想的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七個堅持”,即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了創造性實踐,作出了新的理論創新貢獻。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形成了內涵豐富、系統完整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邏輯嚴密、博大精深,從各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原則和政治優勢。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委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推動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這些重要論述,貫穿了堅持黨的領導這一原則,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同於西方經濟學的根本所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們黨推動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偉大創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這些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創造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計劃與市場關係的基本觀點和生動實踐,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南。


確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科學判斷。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三期疊加”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礎上,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作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把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這些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科學把握了我國發展的歷史坐標,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識和把握髮展階段、發展趨勢、發展規律的嶄新視角。


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現實依據看,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總體上顯著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從重大影響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從歷史階段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實踐要求看,必須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這些重大政治論斷,準確把握了我國社會生産和社會需求發生的新變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為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長遠戰略提供了重要依據。


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新的時代背景,對經濟工作的理念、思路和著力點作出一系列重大調整,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形成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成為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環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面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新發展理念緊扣了政治經濟學核心,昇華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民性和價值觀。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當前發展階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一系列深刻闡述、週密部署。在指導思想上,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戰略思路,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在理論設計上,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産力又注重完善生産關係,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其實質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産目的,更好滿足人民需要。在具體實踐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重點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這些重要論述和部署,為推動發展方式深刻變革、生産關係深刻調整,為實現可持續更高水準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明確了基本路徑。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在實踐中,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防範金融風險上,鮮明提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保證糧食安全上,強調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生態環境上,強調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等等。這些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創造性運用,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實踐指南。


三、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指導經濟工作,推動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


學習好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必將有力推動湖南經濟發展行穩致遠。要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提高駕馭新時代經濟建設的能力和水準。


堅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要求。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提出,希望湖南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抓住産業梯度轉移和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兩會”湖南團討論,又對湖南工作提出“三個著力”的新要求,即: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一系列指示要求,明確了湖南發展的定位和重點。我們要深刻領會、深入落實,轉化為推動全省改革發展的工作思路和舉措。始終以“一帶一部”定位湖南發展,積極對接融入國家戰略,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産業分工協作,努力在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梯度發展中、在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協同發展中集聚資源要素、搶佔發展先機。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在增強定力、鞏固成果、突出重點、推動深化上下功夫,不斷提高供給品質和效益,顯著增強湖南經濟品質優勢。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打好脫貧攻堅戰,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紮實做好與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息息相關的“微建設”“微服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紮實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産品供應基地。


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著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湖南實際出發,在戰略上就是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以開放的視野謀創新、以創新的思維抓開放,統籌推進以科技創新、産品創新、文化創新、管理創新為重點的全面創新,積極引進和培育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加快構建創新型經濟新體系、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智匯型經濟新支撐。


堅持振興實體經濟不動搖,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智慧製造高地。實體經濟是強省之本、發展之基。把培育發展産業、壯大做優産業作為振興實體經濟的著力點,以園區為載體、以産業鏈為突破、以優化環境為基礎、以開放合作為動力、以引才聚才為支撐,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把振興實體經濟落在實處。


堅持正確政績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做好經濟工作,必須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不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搞寅吃卯糧的工程,不做破壞環境、貽害子孫的事情,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要求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集中精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現,也是解決湖南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關鍵措施。我們要切實強化問題導向、樹牢底線思維,找準靶向,精準發力,嚴格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堅決控制政府債務不合理增長。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民生工程來抓,瞄準總體目標、下足“繡花功夫”,以超常舉措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用心用情用力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積極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深入推動湘江保護和洞庭湖生態環境治理,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釘釘子”的韌勁,持續推動生態強省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堅持唯物辯證法,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摒棄不合時宜的老套路老方法。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面臨的時代條件、社會環境和形勢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有些做法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這就需要我們在思想觀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否定之否定”的昇華和洗禮。堅決克服速度情結、換擋焦慮、投資衝動,堅決擯棄忽視政府作用和過分強調政府作用的不當觀念和做法。引導各級幹部從思想深處確立對新發展理念的自信和自覺,切實以觀念轉變推動工作突破、引領發展變革。


(作者係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