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的行動綱領

發佈時間: 2017-11-03 08:44:27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 張志明  |  責任編輯: 申罡

作者:中央黨校黨建部主任 張志明

黨的十九大高度回應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關切,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方面創新,激越黨心軍心民心。這些重大成果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了黨的建設、黨的領導與黨的事業的有機統一,推動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新發展。

首先,黨的十九大豐富發展了黨的領導理論與實踐,形成了系統的新時代黨的領導理論體系。一是對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的關係作出了更清晰的闡述。黨的建設從來都不是就黨建説黨建,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進行黨的建設,把黨的建設與我們黨所領導的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因此,黨要繼續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自身必須始終過硬。二是把黨的領導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時代黨的領導理論把黨的領導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黨對自身建設的領導,一個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一方面,突出強調黨的領導對黨的建設特別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指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另一方面,突出強調了黨的領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特殊重要性。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強調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對黨的領導的重新定位,體現了新時代黨的領導理論的徹底性和通透感,也必將大大促進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的實踐。三是發展豐富了黨的政治領導理論。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政治領導理論體系,黨的政治領導、政治能力、政治建設、政治意識、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和講政治,構成了一個系統完備的政治領導生態鏈條。強調黨的領導首先是黨的政治領導,但政治領導不是説黨只能領導政治建設和政治工作,而是指黨作為政治組織,必須首先對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實行政治領導,這就是“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意義所在。

其次是對新時代黨的政治能力建設做出了結構性安排。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是自身政治能力過硬。強調必須著力提升黨的思維能力、政策能力和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駕馭能力。第二,提升政治能力的保證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首位,必須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這與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理直氣壯講政治是相因應的,是有明確的問題導向和針對性的。第三,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前提是增強黨的政治意識,必須提高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政治意識的高度自覺,必須把講政治與開展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結合起來。第四,要把全黨的政治意識昇華為黨內政治文化,內化為全黨的內心信念,外化為全黨的行為自覺,實現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講政治的知行合一。久久為功,逐步凝聚為全黨的政治生態,沉澱為全黨的政治自信和政治定力。

再次是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明確了黨的建設的目標、主線、佈局和八項部署。目標解決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的問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出,“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主線和佈局解決了怎樣建成這樣一個黨的問題。為達到目標,總要求提出了一條正確的主線,“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與原來比較,把“執政能力建設”改為“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更聚焦黨的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體現登高望遠的歷史擔當。只有圍繞主線進行黨的建設佈局,才能推進黨的建設向目標接近。總要求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強調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紀律建設寫進新五大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新五大建設,以反腐敗鬥爭取代反腐倡廉建設。體現全面從嚴治黨新理念新戰略和新實踐新要求,理論上更自洽圓滿,實踐上更切實可行。

總要求提出八項黨建工作部署,把佈局落地生根。一是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二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三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四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五是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六是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七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八是全面增強執政本領。

總之,新時代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的理論創新和實踐要求,對於保證新時代黨更好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意義深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