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條路徑提高作風建設資訊化水準

發佈時間: 2017-11-01 08:22:43  |  來源: 檢察日報  |  作者: 杜治洲  |  責任編輯: 申罡

作者: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 杜治洲

作風建設是中國共産黨永葆生機的重要法寶,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視作風建設。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堅定的政治決心推進作風建設,出臺了“八項規定”,提出了“反四風”“三嚴三實”等重要觀點,作風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黨風政風民風有了明顯好轉,在實現“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得不承認,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當前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遠沒有達到盡善盡美的效果,特別是基層作風建設的改進空間還很大。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就是作風建設的資訊化程度不足。這主要表現在資訊技術應用面較窄。相關應用主要集中于工作作風建設中,而思想作風建設和生活作風建設領域的資訊技術應用仍處於較低水準;作風建設中資訊技術應用的精細化程度不高,尚不能特別精準地將黨員幹部的思想和言行的細微之處約束在規範高效的軌道上;作風建設執行力方面的資訊技術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如行政審批資訊化程度不高,對行政權力中的自由裁量權的限制尚未達到合理水準;作風建設中公眾監督渠道的資訊化程度不足,制約了作風建設的公眾參與度,從而影響了作風建設的信度。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資訊化水準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效果。要突破作風建設中的資訊化制約,筆者認為可以遵循以下四條路徑著手工作。

一、擴大資訊技術在作風建設中的應用範圍,拓展作風建設的廣度

針對當前資訊技術在作風建設中的應用範圍較窄的問題,需進一步擴大資訊技術在工作作風建設上的應用範圍,並將資訊技術的應用從工作作風領域拓展到思想作風和生活作風領域。

首先,進一步擴大資訊技術在工作作風建設中的應用範圍。要改變當前工作作風建設畸輕畸重的狀況,在那些公眾關注度較低的部門也要強化資訊技術的應用,擴大工作作風建設的影響面。因此,不僅要在那些“熱門”的領域用資訊技術規範作風建設,在那些所謂的“清水衙門”,也要普遍應用資訊技術,加強工作作風建設。

其次,將資訊技術應用到思想作風領域。在大數據時代,黨員的思想狀況,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戰鬥力等堡壘作用,將不再是抽象、模糊的“印象分”,而是一套可以通過基於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評測進行輔助判斷的黨建指數體系。目前國內已研發出一套解決黨員思想問題的智慧系統,該系統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步是數據收集,收集黨員和黨組織的基礎數據、活動數據,還有參加“三會一課”及討論發言等精準數據;第二步是數據畫像,運用“黨員數據精準畫像引擎”對黨員和基層黨組織進行精準而全面的“畫像”;第三步是提出方案,系統針對“畫像”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這種新研發的系統,對於提高黨員思想作風建設效果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再次,將資訊技術應用到黨員幹部的生活作風領域。除了思想作風之外,黨員的生活作風狀況也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和評價。例如,黨員的奢侈消費資訊、在本地的住宿資訊等等,都可以成為衡量黨員生活作風的重要指標。當然,這些資訊的收集可能越過個人隱私保護的法律邊界,因而需要認真研究,謹慎推行。

二、通過資訊技術推動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精細化,延伸作風建設的深度

在資訊化條件下,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精細化離不開資訊技術的推動。當前資訊技術在作風建設中的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制度和程式的支流被固化的程度較低,工作作風的細微之處還沒有通過技術手段捕捉和改進。因此,未來要從兩個方面延伸作風建設的深度。一是通過資訊化、網路化將“子制度”和“子程式”固化起來,讓規則在作風建設的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均發揮作用。二是用電子技術捕捉那些不易記錄和評價的作風狀況。通常情況下,黨員幹部的工作態度、敬業程度不太容易測量,這也是作風建設的難點所在。未來可利用電子監控、大數據分析等資訊技術手段,對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思想動態進行總結和預測,從而推動作風建設的精細化,使作風建設的深度得以延伸。

三、構建作風考評資訊系統,強化作風建設的剛度

沒有評價,就沒有管理。如果離開了測評,作風建設就會失去真正的執行力,最終流於形式。對作風建設的成效進行科學評價,併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應是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應當構建統一的幹部作風考評資訊系統,將所採集存儲的大數據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分析,從“德”“能”兩方面對幹部作風進行合理評價。幹部作風考評資訊系統應包括兩個子系統:幹部德行資訊系統和幹部履職資訊系統。前者可建立涉紀涉法部門資訊主動傳遞與共用機制,通過精準的大數據分析,掌握黨員幹部的思想品質、價值取向、工作態度、網路輿情、人際交往、誠信記錄等情況,以此作為黨員幹部職務晉陞、工作調動的重要依據,避免出現口是心非的“兩面人”。後者可將各級黨組(黨委)及其組織人事部門對黨員幹部作出的工作、業績和成效等“硬指標”納入幹部考核體系,構建幹部作風建設的量化管理和考核大數據平臺,為檢驗幹部是否“為官不為、為官亂為”提供重要依據。

必須強調的是,要構建有效的作風考評資訊系統,必須打破傳統數據源的界限,構建齊抓共管、資源整合、資訊共用的作風建設工作格局。

四、以資訊技術提升公眾參與度,提升作風建設的信度

公眾參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作風建設的信度,要提升作風建設在公眾心目中的公信力,就必須強化公眾參與。在資訊時代,可借助資訊技術推動公眾參與黨員幹部作風建設。近年來,隨著網路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網民數量的井噴式發展,網民在監督黨員幹部作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筆者統計,自2011年以來,我國大陸發生的影響面較大的此類網路監督事件,每年都有40件以上,2014年達到了120件。毋庸置疑,這體現出網民對黨員作風建設的高度關注。因此,必須重視網民在幹部作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順應網民迅猛增長的勢頭,建立暢通便捷的公眾參與平臺。例如,中央紀委監察部已有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三種方式接受群眾對“四風”問題的舉報,其中微信公眾號還設置了“四風舉報”和“微信大廳”等功能,讓公眾只需輕輕地移動手指就可以對黨員幹部違反“四風”的問題進行舉報,大大提高了公眾參與的廣度。目前“微信大廳”中設有北京、天津等21個省級行政單位以及南京、杭州等9個副省級城市的微信公眾號,未來應該進一步擴大“微信大廳”成員的範圍,讓更多的公眾在更大範圍內監督黨員幹部的作風問題。

另一方面,要將作風建設資訊向公眾公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例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定期通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公佈各地查處“四風”問題的情況,既對黨員幹部産生了震懾作用,又及時回應了公眾對“四風”問題的關注,與公眾形成了良好互動。這項工作應持續不斷向前推進,抓得越緊,作風建設的信度就會越高,效果就會越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