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工作,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如何把農村基層黨組織真正建成堅強戰鬥堡壘,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創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準確傳遞到組織末梢。
聚焦解決黨建覆蓋“窄”的問題,創新建立組織設置“三合模式”。一是駐村單位縱向融合,實現資源共用。實行“大黨委制”“部門聯村”“村企共建”等黨組織設置模式,以村黨組織為主體,把村轄區內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及駐村單位黨組織吸納到黨組織內,組建村級大黨委,對應建立黨支部、黨小組,設置黨員中心戶,建立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片區黨小組為主體、黨員中心戶為骨幹的村黨組織縱向融合格局,轄區內機關、企業黨建資源由村黨組織統籌調配、共用共用。二是村村之間橫向聯合,實現功能互補。在鎮級選派黨建指導員幫建基礎上,推行“村村聯建”“村社聯建”等黨組織建設模式,探索試點合作社相同主導産業組建黨組織建設模式,推動村黨組織之間跨行政區域強強聯合、強弱聯姻、功能互補,促進村黨組織設置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三是黨員組織動靜結合,實現管理覆蓋。積極構建以村黨組織為主體、産業黨支部為鏈條、流動黨員黨支部為補充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在外出務工黨員相對集中點,由村黨組織主導申報建立流動黨支部,通過村黨組織後方指導、流動黨員黨支部直接管理,確保每個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
聚焦解決隊伍建設“弱”的問題,創新實行支部書記“四選機制”。一是實行“一村一策”選任機制,切實提高人崗匹配度。統籌分析村情、民情,對工作推不動、群眾不滿意、黨委不認可的村黨組織書記堅決撤換,在堅持政治標準的基礎上,按照村發展需要分別確定書記接替人選標準,通過選強人、派能人等辦法,努力實現人崗相適。二是實行“分槽喂馬”選修機制,切實提高培訓精準度。根據村發展實際,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分類對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專題培訓。探索建立以實地觀摩、書記上講臺、專家講座為主要內容的“村書記論壇”。探索建立優秀村書記“上講臺”制度,通過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跟著書記學,實現問題同解、經驗共用。三是實行“正反清單”選汰機制,切實提高監管嚴肅性。對村黨組織書記執行落實兩張“清單”情況採取年初雙承諾、年中雙述、年底雙測評,對“小微權力清單”執行情況連續2年測評分數較低的村書記採取誡勉談話、組織調整等措施進行處理,對“負面清單”測評中出現扣分的項目逐一核查,查實一起懲處一起。四是實行“正向激勵”選樹機制,切實提高崗位吸引力。對優秀村支書,可享受事業單位人員經濟待遇,任職達到一定期限的可享受正科級經濟待遇。
聚焦解決脫貧辦法“少”的問題,創新實施經濟增收“3+工程”。一是以“支部+”推動村民變股民。探索建立“支部+新型農業生産經營合作社”“支部+勞務合作社”模式,吸納農民以承包土地經營權、資金等形式入股,通過規模經營增效分配增加收入。二是以“空間+”推動私佔變公産。建立“公共空間+梳理登記”的管理模式、“公共空間+交易市場”的增收模式,實行村黨支部資源監管、集體資源登記、招投標、承包、租賃合同管理等制度,全面梳理公産私佔“四旁四荒”(路旁、村旁、宅旁、水旁,荒山、荒灘、荒溝、荒地)數量,明確空間屬性,劃定公私界限,建立公共資産臺賬,對清理出的資産和資源,依規公開進入農村産權交易市場,為增加村集體收入拓展渠道。三是以“黨員+”推動致富變帶富。大力實施“黨員創業帶富”行動,建立“黨員電商+扶貧”的沙集模式、“黨員技術能手+貧困戶”的幫帶模式、“創業黨員+農戶”的帶動模式,不斷提高黨員大戶帶民脫貧的實效性。
聚焦解決保障機制“缺”的問題,創新推行補齊短板“三化聯動”。一是黨建責任清單化。按照“關鍵在縣、落實在鎮、重點在村”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縣(市)區委、鎮(街道)黨委、村黨組織《黨建工作責任清單》。組織縣、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層層傳導工作壓力,層層建立責任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上下聯動、常抓不懈的黨建工作格局。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制度,推進村級黨內組織生活正常化規範化。二是村級治理分權化。在農村全面推行以落實“黨組織決策權、村民代表會議議定權、村委會執行權、群眾監督權”為內容的村級“四權”建設,健全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著力解決村級組織“幹什麼、誰來幹、怎麼幹、幹得怎麼樣”的問題,實現從“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使村黨組織的意圖有效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等全過程,進一步規範基層幹部的權力運作,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三是經費保障專項化。建立向村級傾斜的經費保障制度,為基層幹部開展工作、服務群眾創造良好的環境。
(作者係江蘇省徐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