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群眾路線要多走“群眾走的路”

發佈時間: 2017-09-11 07:15:28  |  來源: 解放軍報  |  作者: 王慶厚  |  責任編輯: 申罡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推進,黨的作風形象明顯好轉,廣大黨員幹部找回了群眾觀點,站正了群眾立場,強化了宗旨意識,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密切融洽。但還有少數黨員幹部對走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上不去,仍習慣在機關、文件、會議裏開展工作,把群眾路線説在嘴上、寫在紙上、挂在墻上,沒有入心入行落到實處。

踐行群眾路線不能“紙上談兵”,否則就會“夢裏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通往群眾的路長期不走,路上就會雜草叢生。走群眾路線,要多走“群眾走的路”。連“群眾走的路”都不去走,怎能算“走群眾路線”?黨員幹部只有多走“群眾走的路”,才能體察群眾生活的疾苦,了解群眾真切的期盼,懂得群眾想要的幸福,才能聽到群眾內心的呼聲,學到群眾工作的方法,才能提高服務群眾的效率,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470天走遍了1080平方公里的蘭考大地,對120多個生産大隊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跑遍1600個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堅持“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用腳步量民情,用真情解民難,常年奔波在招商引資、民生工程、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楊善洲任保山地委書記時,常常頭戴草帽、腳穿草鞋,深入田間地頭搞調研、訪民情,群眾親切地稱他“草帽書記”。“雪域高原好軍醫”李素芝幾乎走遍了西藏所有的連隊、哨所和邊遠農牧區、寺廟,受到當地軍民高度讚譽。他們用“走遍千山萬水,邁進千家萬戶,説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行動,樹立起共産黨員踐行群眾路線的典範。

群眾走的路,大多坎坷崎嶇,可能不通車,但是通民心。黨員幹部要把群眾當友人一樣來聯繫、當親人一樣來挂懷、當家人一樣來對待,帶著深厚的感情,帶著強烈的責任,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停下車子、邁開步子,不要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坐著車子轉一轉、隔著窗子看一看”。而要始終和群眾“一路同行”,多向群眾“問路”,少讓下級“帶路”,不走“設計路線”,不搞前呼後擁,與群眾零距離直接接觸,心貼心真誠交流。

走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事實證明,黨員幹部多走“群眾走的路”,就不會迷路,就不會忘記自己的出身、忘記自己的初心,群眾就會少走路,就會少走彎路、少走冤枉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