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共用”的背後是資本輕狂

發佈時間: 2017-08-31 09:12:01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陳靜  |  責任編輯: 申罡

“共用經濟”先交押金再使用的方式,讓一些人看到了“押金池”這個灰色盈利點

不考慮市場的實際需求,不考慮可操作性與合規性,“雷人共用”只會來得容易去得快,最終留下“一地雞毛”

在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和共用雨傘出現之後,共用馬扎、共用空調、共用衣櫥甚至共用零錢又加入了“共用大軍”,讓不少消費者感到費解。

投資機構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説,創業項目叫“共用”還是“分時租賃”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用戶喜歡用,單位模型算出來能賺錢。但一哄而上的“共用産品”還是引來了諸多吐槽。北京白領張萌萌坦言:“共用睡眠不就是個膠囊旅館嗎,試問哪個酒店不是共用睡眠?”而針對自稱“共用圖書平臺”的“借書人”,網友“擦亮雙眼”在社交網路上寫道:“仿佛字典裏應該刪除圖書館和租書店這兩個詞了。”

網友的吐槽折射出雷人“共用産品”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共用運動倉”註冊系統有漏洞,兒童在沒有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使用跑步機,出了安全問題誰來負責?“共用衣櫥”的本質就是衣服租賃,衛生狀況誰來保障?家電業分析人士劉步塵則如此評價“共用空調”:“空調用了拆掉再安裝,産品品質一定會受到影響,用戶使用不滿意怎麼辦?分時租賃也要看産品本身是否有共用性質,不能硬往‘風口’上靠。”

與此同時,鋪天蓋地的“共用産品”也在和有關部門的監管政策發生衝突。主打“共用睡眠”的享睡空間,開業不久就遭遇警方調查,原因在於用戶進入享睡空間時無須登記身份資訊,易成為違法犯罪人員的藏身之處。此外,享睡空間為封閉式,內部空間狹小,在發生火災後難以逃生,存在消防隱患。共用馬扎扎堆出現在人流密集地區,則擠佔了大量公共空間。

既然如此,這些雷人項目背後的創業團隊,究竟想從“共用産品”中得到什麼呢?一方面,“共用經濟”先交押金再使用的方式,讓一些人看到了“押金池”這個灰色盈利點,拿運營共用遛娃小車的“笛檬小車”來説,每輛小車押金99元,但在電商平臺上,同樣的小車售價僅為88元,而一輛小車可以對應多份押金,還能賺取租金。共用空調同樣要繳納3000元押金,但在淘寶搜索“1.5匹空調”,銷量排名前三的空調均價僅為2715元,也就是説,只要有用戶投入押金迴圈使用,相當於不但賣出了空調,還能收取租金。

但更多項目則更像是博眼球的炒作,其可操作性令人生疑,拿共用馬扎來説,雖然要求掃碼付費才能使用,但並無諸如密碼鎖之類的限制,因此被網友評價説:“難道不掃碼坐上去就會彈出什麼機關嗎?”共用籃球同樣遭遇了尷尬,資深街頭籃球愛好者王永剛對此表示:“你要打籃球,總要換個衣服換個鞋吧,到底什麼情況下,我能做好了這些準備,但就是不帶籃球去球場呢?”

“共用産品”亂象的背後,是風險投資的狂熱。熊貓資本合夥人梁維弘表示:“早期的投資者應該睜大眼睛關注下一個重大事件。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閉著眼睛進入共用經濟,很多投資基於從眾心理而非商業理性。”

而到底什麼樣的共用經濟項目能夠存活下來?單有噱頭顯然不夠。投資機構德同資本合夥人陸宏宇表示,共用經濟産品一定要建立在剛需之上,也就是説,它能解決的問題,替代方案不容易找到。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阿魯·薩丹拉徹表示,共用經濟産品是否成立取決於兩個維度:産品有多少價值(成本)和所有者對該産品的集中使用程度(使用頻率)。産品需要有比較大的價值,否則租賃市場的協調成本非常高。

擦亮眼睛看“共用”,恐怕已經是風投機構和消費者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不考慮市場的實際需求,不考慮可操作性與合規性,雷人共用只會來得容易去得快,最終留下“一地雞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