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中國共産黨人鮮明特色的政治文化

發佈時間: 2017-06-20 14:03:15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 丁晉清  |  責任編輯: 蔣新宇

丁晉清,單位: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並闡述了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相輔相成的關係。政治文化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評價等多個方面。作為政治生活的靈魂,政治文化往往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一個政黨固牢根基的堅實土壤,是凝心聚力的精神紐帶。我們要深刻把握黨內政治文化的鮮明特色,從深層次上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幹部通過弘揚黨的政治理想、政治倫理、政治價值來引領社會主流價值。

黨內政治文化的鮮明特色

中國共産黨是在社會主義中國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黨內政治文化有著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特徵。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産黨黨性的文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黨內政治文化的特色。

以馬克思主義為“魂”。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靈魂。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並根據中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條件的變化,使之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新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闢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續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旗幟和指南。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基礎。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為我們黨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啟示,是黨內政治文化最豐富的精神寶庫。

以革命文化為“源”。孕育和成長于戰鬥歲月中的革命文化,是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制度發展的深厚土壤,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源頭。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的高度文化凝聚。對中國共産黨人來説,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革命文化是最可寶貴的精神優勢。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積澱下來的諸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大慶精神、航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富有時代特徵、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是我們黨永不變色的紅色基因,也是黨內政治文化須臾不能缺的精氣神。

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社會主義先進性與黨內政治文化有著高度的內在一致性。其中,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追求,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追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同樣貫穿黨內政治文化並且進一步發揚光大。因此,可以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黨內政治文化的主體,而黨內政治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中國共産黨政治實踐中的文化反映。

以中國共産黨黨性為“用”。中國共産黨黨性是中國共産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本質屬性,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産黨的黨性體現為作為中國共産黨組織整體的黨性和作為黨員個體的黨性兩方面。從組織整體的角度來看,黨性集中體現為黨的政治性、階級性、民族性、時代性、先進性和純潔性等屬性,直接反映黨的基本性質、政治傾向、健康程度和進步水準。中國共産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個高度組織起來的政黨,統一的思想和統一的意志讓黨更團結、更有戰鬥力,必然要求黨員個體加強黨性修養,體現黨的本質屬性。黨內政治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對政治實踐的文化思考與價值導向,也是政黨成員的思想行為的集中反映。黨內政治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於督促黨員幹部增強踐行黨性要求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而有效塑造黨員幹部的黨性品格。

黨內政治文化的建設路徑

要建設具有中國共産黨人鮮明特色的政治文化,必須深刻把握黨內文化建設的內在邏輯,積極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借鑒中超越,在交匯中引領。

在傳承中創新。文化建設是一個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相統一的過程。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大力傳承我們黨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兩個務必”“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等優良傳統,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特別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黨內政治生活的光榮傳統,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黨的寶貴財富。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要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適應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推進,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要求,不斷發展和創新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只有順時應勢、與時俱進,才能與黨的事業同發展、共進步。

在借鑒中超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性大市場的形成,人們在政治、文化方面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深入。這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封閉的文化形態既不可能,也沒有前途。文化的發展要有開放的心態,做到海納百川、相容並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世界各國政黨在長期的政治發展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創造了不同類型的政治文化,這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值得我們黨學習借鑒。當然,政治文化有鮮明的政治性、階級性和民族性的特點,不可以簡單複製、模倣和照搬。而且,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的黨內政治文化必然有別於其他政黨。對於一個有著8800多萬黨員,在13億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的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要走自己的路,既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和宗旨,又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在交匯中引領。黨內政治文化既來自政黨自身的實踐活動,也來自國家和社會的政治生活。政黨與國家和社會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黨內政治生態與國家和社會的政治生態是緊密聯結在一起的,黨內政治文化與國家和社會的政治文化也是互相交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黨內政治文化既受到國家和社會政治文化影響,同時又作用於國家與社會政治文化。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大力推進黨內外政治文化的交匯與融合,積極吸收國家和社會政治文化中的積極成分。但是,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産黨必然是在思想文化上進步的黨,黨內政治文化也必然是國家和社會政治文化中的最先進部分。因此,在加強黨內外政治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過程中,必鬚髮揮黨內政治文化的引領作用,並通過黨內政治文化引領,推動整個國家和社會政治文化的進步。

建設具有中國共産黨人鮮明特色的政治文化,要落腳到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弘揚黨的政治信仰、政治倫理和政治價值,並以此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形成良好社會氛圍上來。要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産黨人的精神追求,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倫理目標,也是我們黨的初心。堅持黨紀嚴於國法,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倫理自律,也是黨員幹部的基本道德要求。突出清正廉潔,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倫理美德,也體現了黨員幹部道德操守和道德原則。強化自我監督,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倫理約束,也體現了黨員幹部的道德責任和擔當精神。要全方位向黨的政治價值看齊,不搞選擇,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將黨的政治價值落實到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並引領廣大人民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