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則路路通

發佈時間: 2017-05-23 08:44:46  |  來源: 中青線上  |  作者: 魏亮  |  責任編輯: 王琳_觀點

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最引人深思的,莫過於習主席開幕主旨演講中提到的三個“赤字”,即“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治理赤字”;最引人入勝的,是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五個“之路”,即“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回溯近4年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步實施的全過程,可以愈發清晰地看出它所承載的服務於人類共同命運的歷史使命。

  和平穩定是基礎 持久發展是關鍵

  在國際金融危機余波未平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首先是中國科學發展觀念的重要載體,希望服務於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偉大構想和理念。歷史上每一次大危機之後,全世界都面臨著如何將人們的精力和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經濟發展上的重大課題。“一帶一路”是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以發展為根本,促進世界重回穩固的一把鑰匙。它根植于和平,目標是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新成為充滿蜜和奶的國度。

  “一帶一路”説到底還是要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當它進入深耕細作階段後,最根本的還是要有一張能夠統籌協調沿線國家發展的藍圖,進而通過有序的經濟發展實現沿線國家的共同繁榮。

  當“一帶一路”建設愈是深入推進,愈是必須統籌兼顧沿線各國的現實需求,也就是要將沿線各國的發展戰略真正對接起來,而不是僅滿足於找共同點、享受戰略疊加紅利,還必須真正把各國人民追求幸福和經濟發展的幹勁兒,調動好、協調好,減少重復建設、降低交易成本,通過統合協調,實現規模效應。

  互聯互通為重點 戰略對接具體抓

  從具體的戰略對接抓手來看,一是需要各國以自身發展戰略的旗艦項目為引領,推動重點並開展國際合作。以項目支撐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面發展,可能仍將是現階段和未來一個時期“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方式。國際合作中抓住了發展戰略的旗艦、重點項目,就是抓住了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牛鼻子,進而將成為各國發展戰略相互對接的具體介面和引子,隨之再帶動上下游産業,甚至本國發展戰略自然而然地隨之聯動。

  二是需要推動各國發展戰略交匯對接。它包括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發起國主動與沿線各國對接,也包括沿線國家相互之間的發展戰略對接;既包括重點項目工程上的對接,也應包括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的國際對接。

  現階段,應著眼于主要發展規劃框架的共同編制,降低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後續協調的難度。同時,應首先考慮中國的發展戰略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主動對接,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初對接”。中國有能力有經驗與正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沿線國家的發展戰略開展相容性對接。長遠來看,則可嘗試以中國為橋梁,促成其他國情差異較大的沿線國家之間發展戰略的間接對接,或者以中國的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為軸,實現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二次甚至三次對接。

  三是發展戰略對接,既包括公路、水路、鐵路、機場、管道、網路的對接和規劃,也包括標準、制度、規則的對接。正如習主席在閉幕式後會見記者時所説,與會各方同意繼續把互聯互通作為重點合作領域,努力連接陸上通道、海上港口,打造陸海通達兩翼齊飛的基礎設施聯通網路,我們還將加強軟聯通,開展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促進海關、質檢等領域的合作,促進各國規則、標準體系的相互相容。

  創新是出發點 “五通”則路路通

  創新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歷史使命。當前,世界經濟總體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接續階段,既有科技和産業革命所産生的紅利基本耗盡,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尚未興起,經濟發展動力仍很散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發展,就必須以創新為出發點,促進科技同産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使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奈米技術、量子電腦、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等成為推動沿線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源泉。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各國在政策溝通、發展戰略對接的基礎之上做促進科技、産業創新的孵化器,逐步使“一帶一路”從政策支撐型向市場推進型過渡,最終實現自主創新、政策支撐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

  當“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時,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人民相親,文化交融,則“一帶一路”作為“文明之路”就為時不遠了。相應地,沿線各國的文化、文明相互交流、交融也會潛移默化地促進“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的建設,促進“一帶一路”不斷完善,成為符合民心的全球化新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