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發佈時間: 2017-05-15 10:14:22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徐康寧  |  責任編輯: 毅鷗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經濟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際分工、傳播了先進技術、提高了勞動生産率,是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雖然其過程可能遭遇波折,但這一歷史潮流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習近平同志指出:“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啟示我們,引導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作為一種新型國際經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在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堅持互利共贏、共建共用,合作理念更加包容。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經濟全球化主要是由少數發達國家主導的。這些國家掌握了國際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其主導構建的全球治理體系在歷史上雖然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不盡合理。如今,世界經濟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呼喚建立更加公正、平等、健康的國際經濟秩序。“一帶一路”建設從各國發展的實際出發,致力於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它植根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願望。它提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實施路徑,適用於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有利於各國開展務實合作,實現聯動增長;有利於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有利於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讓世界各國更平等地分享經濟全球化的成果。

立足於亞歐非、面向世界各國,合作範圍更加廣闊。“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面向所有國家開放,無論是沿線國家還是域外國家均可參與。其合作範圍也不限于政府間合作,各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等都可以參與。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我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和行動計劃,其中既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例如,英國不久前開通了倫敦至中國浙江省義烏市的中歐貨運班列,紐西蘭近日也與我國正式簽署了加強“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文件協議。“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打造世界經濟增長、合作、治理、發展新模式。

符合各國發展需求,合作內容更加務實。“一帶一路”建設把解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作為核心目標,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針對參與國眾多、差異性較大的特點,“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同沿線各國自身的發展規劃相銜接,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優先領域,同時積極開展技術和産能合作、園區建設等,實實在在地推進共同發展。在“一帶一路”的合作框架內,不僅發展中國家可以借助中國的資金、技術和産業優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業化進程,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發達國家也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開展平等互利的合作。“一帶一路”建設將不斷豐富國際合作的內容和形式,整合國際創新要素,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為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注入新動力。

  (作者為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