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范兒”走起來!

首頁 > 觀點中國 > 中國正在説

導語

    2015的兩會中國網觀點中國推出兩會系列專題策劃——《中國正在説》。
    本期《中國正在説》之“中國范兒 走起來”邀請了郭崇立和王輝耀共同就“中國國家形象和對外戰略”中涉及到的中國大媽、中國遊客、留學生、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等熱門話題進行交流,並提出建設性意見。

嘉賓介紹

王輝耀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國務院參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郭崇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前駐肯亞和牙買加大使、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高級顧問
苗   綠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

精彩觀點

訪談實錄

進入2015的兩會時間,中國網推出兩會特別視頻訪談節目——《中國正在説》,與專家、網友共同探討時下百姓最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期《中國正在説》之“中國范兒 走起來”邀請到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的副理事長、中國前駐肯亞和牙買加大使、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高級顧問郭崇立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主任、國務院參事、歐美同學會的副會長王輝耀共同就“中國國家形象和對外戰略”中涉及到的中國大媽、中國遊客、留學生、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等熱門話題進行交流,並提出建設性意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主持本期節目。

主持人苗綠:觀眾朋友們你們好,歡迎您收看本期的《中國正在説》兩會特別節目,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中國國家形象和對外戰略”,我們請到的兩位專家分別是郭崇立先生,他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的副理事長、中國前駐肯亞和牙買加大使、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高級顧問,也是世界知識出版社的前任總編輯,中國前駐國際海底管理局代表、駐聯合國環境署代表和駐聯合國人居署代表。另外一位是王輝耀先生,他是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主任、國務院參事、歐美同學會的副會長以及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的會長。

二位是在國外、國內都生活很多年,在國外有很多的工作經歷。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在中國的經濟崛起當中,中國的百姓也在走出去,前一陣説的很熱鬧的一個話題,就是中國搶金的大媽們,中國大媽有了閒錢都出去購買黃金作為投資,但是她們做這種投資的時候,相對理性少一些,研究少一些,她們的這種形象,也成為了中國國家形象的一個部分,二位怎麼看待這個現象,她們對中國的國家形象的影響是什麼?

郭崇立:關於中國大媽這個事情,在中國發展過程當中,應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現象。實際情況是2013年的年中,6月到8月期間,因為當時的金價突然暴跌,我們的中國大媽們就出手,一下子在大概在兩三個月裏面,花了1千多億元,買了300多噸黃金,這件事情振動了國際金融界,當時國際上報道很熱鬧。華爾街日報説,“中國大媽PK華爾街大鱷”,甚至戰勝了華爾街。但是實際上結果是大媽得了一個虛名,而獲得的是實際上的損失,金價隨後又大跌,用專業化的詞叫做被“深套”。

對這件事情,我自己有三點看法:第一、它其實反映了我們國家的一個實際情況,就是説改革開放30年,我們不僅是國強了而且民也富了。大家有這個錢,在兩三個月出手1千億,這不是一個小數,而且買了300多噸黃金。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正面的形象,這不是一個負面的形象。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走向富裕,這些中國大媽就是千百萬家庭的掌櫃,或者説是半邊天,她們在世界上的形象,不只是所謂的非理性形象,而是一個富有的形象,這是第一點我想説的。那麼第二呢,大媽這個形象在某些方面來講,説明我們的投資渠道還是需要再拓寬,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因為中國傳統就是買黃金,覺得比較可靠。第三,實際上國家也在不斷這樣做,不斷推動更多的投資渠道,像不動産、股票市場,最近的滬港通,下一步深港通。另外最重要的是人民幣國際化,就是人民幣走向世界,我們與很多國家本幣的交換。這樣的話我們人民幣的幣值、匯率就會比較穩定。再加上推動像人民幣的存款保證金,存款保險制度,足以覆蓋幾乎絕大多數的儲戶。這樣的話,中國大媽的錢放在手上就不至於那麼心慌了。就不至於整天著急買黃金,2013年發生的現象就不會重復發生。現在金價更低了,沒有人搶金。所以中國大媽正在從有錢任性,變到有錢不任性,有錢有理性。

王輝耀:實際上中國大媽購買黃金這個現象,其實是值得深入來看的,是值得反思的。我們在改革開放這個階段值得回味的過程。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方面就像剛才郭大使講的,反映了我們這個國家國民的收入和居民收入的水準達到了一個階段,同時他們還有世界的眼光,原來可能都是在國內炒股票,炒房地産,現在居然跑到環球市場上去參與這種國際的競爭,參與這種國際的問題,及時的出手,説明她們有了一些開始走向世界的一個意識。

同時他們也給國際上傳出這麼一個信號,就是中國大媽富裕起來,覺悟起來,或者説掌握一定的國際遊戲規則以後,就會給世界帶來震動,帶來影響,説明瞭中國的消費者力量和,潛力是無窮的,它也表示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藏富於民,而且一旦釋放出來,會對世界産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説我們能看到過去的幾年,不光是中國的旅遊開放了,我們一下就出去1億人,購買上千億的産品,我們的留學生也出去了,華人華僑也出去了,都是一個巨大的現象。所以回到我們今天這個話題,他們對中國國際形象有什麼影響?我的第二方面的看法是,在中國走向一個大國的過程中,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政治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還要更有素養地走出去。就像這種黃金搶購也好,或者説採購也好,還不是很理性,不是很有規律,當然了我們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但是我相信以後,就像郭大使講的,從任性到理性,慢慢的給世界一個非常積極正面的形象。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形象。

主持人苗綠:感謝二位對這個問題的解讀,剛才二位也提到,中國大媽通過野蠻生長也好,或者是相對非理性的投資也好,但是她至少代表了或給這個國際上一個形象,就是中國人現在富裕了,而且中國人一旦掌握了投資的基本規則以後,一旦走出去會對國際上的金融,或者整個世界有巨大的影響。在這個方面呢,我們也能夠從中國大媽身上,體會到中國形象的改變。那麼説到中國大媽,我們自然就會説到中國的旅遊者,去年的數據是,2014年中國出國旅遊的人數超過1億,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級。這些中國遊客帶著大量的財富,帶著自己積累的這些錢出去購買東西,出去旅遊,但是同時在國際上的形象也受到質疑。那麼這些中國遊客除了帶著錢出去的土豪形象以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中國遊客出去,帶給中國的國際形象的這些變化?有什麼地方可以提升?

郭崇立:我是2003年到2006年在肯亞任職,在這個工作期間,簽署了中國和肯亞的旅遊協議,就是我們國家把肯亞作為旅遊目的地國。這個協議其實對兩國關係的促進還是蠻大的,我們的遊客從幾千人發展到幾萬人,現在更多了。因為肯亞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有兩大世界動物奇觀,有動物遷徙還有火烈鳥,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火烈鳥都在肯亞這個地方生活,非常有吸引力。在我的任職期間,中國遊客的形象總體我覺得是正面的。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到了肯亞,到非洲了,增加了當地的服務業收入,增加人員就業,並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中國人更了解非洲了。另外,就是到了這樣一個東非大草原,自由自在的,真是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這種和當地人的交流,特別是在注意環境生態保護方面,我們中國人學了很多東西,所以這種交往還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中國人去旅遊的確也出現過一些,我們所謂的不良形象問題。比方説為了照一個好相就去驅趕動物,人家獅子正在睡覺,就想法轟它起來。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這是違反當地規定的,就是我們所説的形象出了一點問題。但是我覺得在一定意義上,這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第一、因為我們中國人確實是有很多人出去,不可避免的在這當中有個別人、少數人不守規則,這個在國內也是這樣。所以它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個客觀實際情況,就是説我們的人大多數是好的,也有表現比較差的。這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比如説經過當地導遊的勸導,還有我們國家的宣傳教育,包括使館做工作,這種現象在逐漸的減少,大家也逐漸入鄉隨俗,開始從為了照個相驅趕動物,到慢慢的愛上動物了,和動物在一起,靜靜的觀察,好像走入了大自然,和動物和諧的生活。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們上億人走出國門,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勇於面對問題,努力解決問題,使它向好的方向去發展。

主持人苗綠: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走出國門不光是看風景,也是要學習國外好的方面,我覺得這個是對中國遊客來説也是一個過程。

郭崇立:對,就是一個互動過程。我們的旅遊者到了肯亞以後收穫很大,除了看到美麗的動物,看到非洲大草原的感受之外,他們特別學會了愛護動物,熱愛大自然。包括動物世界在內,大自然有非常多美好的東西,這樣一些美的東西,它是不能夠損壞的,一旦損害之後,就很難再生了,他們學懂了這個。比方説他們去看火烈鳥,火烈鳥的生存鏈非常脆弱,它們就是吃水裏面的浮游生物,這個水一旦污染以後,這麼美麗的火烈鳥就不能夠生存了。但是千百年來,肯亞就把這個環境保護下來了,從而有了我們今天,全世界的遊客,我們中國人能夠到這個地方,看到這世界的奇觀,感到很珍貴。這樣美好的東西,不能去破壞,要愛護它、保護它。所以我想我們的旅遊者,儘管現在走向世界,我們會顯露一些不好的陋習,但假以時日會慢慢的有所改變,我們中國人在學習,我們的遊客在成長。

王輝耀:我們在過去這十多二十年,特別是過去五到十年,中國的旅遊出現了一個井噴的現象,隨著我們對各個國家旅遊目的地協議的簽訂,特別是像最近,比如説像美國,對中國開放了十年往來簽證,加拿大也是單方面的推出來了十年往返簽證。所以説隨著這種雙邊的安排越來越多和多邊的安排,再加上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達到美元六七千,甚至沿海地區都超過1萬,中國出去的人口會越來越多。一方面是中國國力,中國國家形象的一個非常好的體現,也是中國參與世界,融入世界,加入世界這個全球化一體化的過程,所以我覺得中國的旅遊現在確實是一個好現象,也代表了中國在為世界做貢獻,在為世界的經濟做貢獻,它在各個方面都是中國國家形象非常好的體現。

出境旅遊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而且我希望這個越來越多。我記得前年習主席在博鰲論壇上講,到2020年中國出境遊可能達到4億人,那個時候會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壯觀的一個景象,對中國的形象會是一個巨大的好處。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現在出去確實有個別人或者一部分人不注意這個形象,這就會帶來很大的問題。中國人多,以前國際上也有可能擔心中國“黃禍”,人多了以後會對當地造成影響,所以現在有些國家對中國的旅遊是又愛又恨,處在這種情況下,希望中國人能來更多的採購,提振了當地的經濟,但是另外一方面又覺得,中國人來多了,把我們的場地佔了,特別是一些不文明的現象。

主持人苗綠:包括香港最近也有這樣的一些事情發生?

王輝耀:對,所以説我就覺得像這些問題呢,它實際上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一方面我們出去的人不斷的增多,但是我們也希望這個事情能引起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包括我們國民自身的高度注意,包括媒體的注意。現在很高興看到有各類媒體上有公益廣告,就是我們出去要講文明。

這個可能還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實際上就像我們看到的愛護大自然、愛護動物、過馬路嚴守紅綠燈,這都是從小積累的一種遵紀守法的習慣,就是法制社會從小的一種素質,我們現在開始提倡法制,就是説我們每個人都要依法。這些素質的培養,對中國人出去提升中國的國民形象,還會有更多的提升,不光是經濟上的,我們還帶出去了文明,帶出去了我們更好的中國文化,包括尊老愛幼,包括全家人和諧的出去旅遊。

國外到中國來旅遊的,很少是一家人來旅遊的,我們中國人出去往往是一家人,有長輩或者是一家三代,説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所以我覺得這個形象它確實是中國一個形象大的改變。同時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比如説不文明的習慣,比如説隨地吐痰或者説加塞啊。之前我們總是説融入中國社會,融入北上廣,實際上我們現在要融入世界,要融入紐約、巴黎跟東京,這個東西我覺得需要有一種全球的文化和全球的數量,這個還有一段時間,我們現在關注這個問題是非常及時的。

主持人苗綠:中國人要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把自己好的帶出去,把別人好的學回來,其實就是在交往當中,就把中國的形象慢慢改善了,把中國過去好的東西保留下來,然後展示給全世界的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就是在學習的過程,那中國人在旅遊的過程當中,把別人好的東西學到中國這裡來,未來中國的形象就會更加豐富,就會更加飽滿更加好。

剛剛前不久,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佈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也提到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 2014年達到45萬人,這個數量是巨大的。而且新時期以來,中國留學生的這個特色是大眾化、多元化、個人化,和剛才我們説到的一些不守規矩的中國遊客相比,中國留學生帶給全世界的印象更好一些。二位對中國留學生身上的“中國范兒”,有何看法?

郭崇立: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也是知識一代。我在美國工作的經歷中,有兩個實際的例子。第一個就是改革開放第一批派出的公費留學生,真的是非常優秀,這一批同學不少人學業、事業上很有成就。他們所代表的中國形象,在美國可以説是非常好的,非常勤奮,非常聰明,非常敬業而且愛國。很多美國人並沒有到中國來,他們了解中國就是從這些個人來的。第二個是海峽兩岸的婚姻。台灣新娘評價大陸留學生新郎事業執著,學業優秀,而在婚姻上又非常的專一,非常的嚴肅。在大洋彼岸的這些婚姻佳話成了海峽兩岸人員交流的典範。

總體來講,我們在美國留學的那一代年輕人有幾個特點:一是非常的努力、勤奮;二是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三是遵紀守法,,四是和周圍同學,不同國家的同學相處和諧。整體上中國學生的形象,是正面的、好的形象。有的人説我們的教育很失敗,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這不是全貌。所以我很希望我們新的年輕一代留學生,能夠繼承他們好的傳統,各方面走在各國留學生前面。

主持人苗綠:王會長也在國外生活很多年,而且後來回來做很多關於留學生的工作,您在這方面應該有很多的體會。

王輝耀:我覺得中國的留學現象,在過去這35改革開放以來,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又是一個新的中國獨有的現象,當然了中國的留學史有150多年,從當時中國的第一個留學生容閎開始,從清王朝派第一批留美有童120年,到今天我們大概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出去了差不多將近四百萬,如果把2014年的數據算進去的話,我們應該是達到了4百萬人。四百萬的留學生現在回來二百萬,還有二百萬在外面,但是留學生也經歷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總的來講現在的留學生,中國從改革開放30多年,形成了中國的留學大潮,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都帶來了一個留學的變化,也可以説留學改變了中國。我們的科教人員、創業者、國家機構工作人員等等各領域,都有大量的、優秀的留學人員,特別是我們早期的,80年代、90年代出去的留學生,當時都是大量的公派,過五關斬六將。最頂尖的一批人出去後回來後,改變了中國。

如果説談到形象,確實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問題,就是最近這些年我們的小留學生開始增多,出現留學低齡化的趨勢。留學從原來的高精尖到現在的大眾化,從精英留學到大眾留學,這個裏面也確實值得有一些注意的現象。比如説有一些獨生子女,我看到一些報道,去澳洲紐西蘭、去北美、加拿大甚至去歐洲,我想起來我們當年在出國的時候,是基本上沒有機會去餐館的,那個時候很節省。到現在條件好了,只要是附近的中餐館裏面,都會有大量的中國留學生,而且都非常富有,現在中國留學生出去不再提打工這一説了。可能我們原來中國留學生好的一些傳統,還是應該保留,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出去以後,確實有的很戀家,有的留學但是需要更多的融入當地的社會,而不是整天就去唐人街、吃中國飯、看中國電影,刷中國微網志、微信,這樣就失去了留學的意義。

現在總的來講是歡迎中國留學生去,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不斷的完善留學生的這種素質和出去各方面的規範,留學仲介要加強管理。

隨著中國成為一個留學大國,我們慢慢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留學大國,留學生要遵紀守法,要誠信。有些國內的習慣帶到國外去,實際上在國外被放大了,在國內大家可能習以為常,或者是見怪不怪,但是一旦出去以後,如果説這方面特別突出的話,就會引起很大的爭議。比如我就注意美國的常青藤的學校,像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現在招研究生的時候會在美國本科畢業的學校裏面招了中國留學生,他們發現大量的中國本科生裏面有一部分的比例,可能是有問題的。所以説這一現象,我們也要不斷的提升我們國內的教育水準,特別是我們國內的學術教育水準,和誠信的水準,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持續,成為一個長久的,有影響的留學大國,對世界的知識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主持人苗綠:説這些留學生回到國內以後,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提升又有什麼樣的推動?

王輝耀:其實留學生裏面的精英,我覺得是相當大的比例。我們的民間外交、公共外交、國內的非盈利機構、智庫建設、科研大學的國際交流,現在這批人是橋梁、紐帶,而且可以發揮他們更大的作用,來提升中國的形象,所以我們覺得要用這些懂國外,知己知彼的這批人,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可能比單純的一個發言人,一個政府的角度去講會更有説服力。

其實中國留學生現在這個群體已經到了一個規模,實際上我們可以更好的加以利用,充分發揮這批人的作用,把這批人、把中國的形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主持人:因為這批人在國外受過教育,然後跟國外有一些聯繫,所以回到中國以後,他可以懂得怎麼用國際化的聲音來講述中國的故事和中國的聲音,所以這些人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民間外交,我覺得是要充分的發動這批人,就是把中國的形象提升的更好,做的更好。

中國不光是民眾出去旅遊,出去留學,出去金融投資,同時中國的企業也正在不斷的向外投資,2014年是一個分水嶺,咱們中國對外投資超過了外商對中國投資,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現象,這些企業在不斷的走出國門的同時,它給中國的國際形象有什麼樣的影響?不光過去有國企,現在大量的民企也在出去,所以在這些方面,不知道二位有什麼樣的看法?

郭崇立:企業走出國門,這是我們的一個國策,也是我們這個國家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之後,一個必由之路。我們企業走出去,我得到的一些數字,中國企業在非洲已經有2000多家。這是相對比較大的,那些小的企業不算。投資大概去年是250多億,貿易達到2000多億,可以説增長的非常快。大量的中國企業走進非洲,總體上講,是一種互利雙贏的效果。非洲在目前這樣一個經濟發展階段,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而且我們的技術比較對路,我們的國情和非洲也能對的上。特別是我們對非的政策受到當地歡迎。,從政治上來講,我們是一個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我們走出去的企業,過去總體上來講是從事外援工作,要為當地經濟做出我們的貢獻,這是一個傳統。

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了,不只是單方面的援助,而是互利雙贏。我們的企業走出去確實對我們的中國形象,應該説是一個巨大的提升。中國過去是吸引外資的,剛才主持人也講到,從2014年開始有一個轉折,我們在國外投資的總額,超過了我們吸收外資的總額,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它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轉折的時候了,到了一個走出去的時候了,這是第一點。就是説這個形像是一個好形象,全世界起碼是這些發展中國家、非洲、拉美,還有美國、歐洲發達國家,都歡迎中國投資,特別是在目前世界經濟不是太好的情況下。

第二點,走出去,特別是在非洲,我們的投資主要都是基礎設施,我們雇傭了大量的當地勞動力,而且這個基礎設施的改善,對提升這個國家的經濟來説是必須的,不是説可有可無。所以我在非洲工作的時候,我深切的感到這些非洲國家,真的是衷心的歡迎我們去投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對中國抱有非常好的印象,這個印像是從毛澤東、周恩來的時代一直延續過來的。

另外這些投資,其中不少是援助項目,促進了兩國人民的交往,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交往。比如説我在肯亞任職期間,有兩個很重要的項目,一個就是建立了一個孔子學院,是非洲的第一家。胡錦濤主席在2006年訪問肯亞,專門接見了內羅畢孔子學院的師生,當時是非常轟動的。因為胡主席和這些師生們一起唱《茉莉花》這個歌,而且用中文對話,豈不知這些當地同學才學了三個月的中文,但是竟然能夠和我們的領導人進行對話,而且唱的歌詞字正腔圓,所以在當地是很轟動了。

主持人苗綠: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動了這些教育、文化的交流?

郭崇立:準確地説是兩者相互促進。第二個項目是我們國際臺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建了一個FM電臺,就是調頻電臺,用中文、斯瓦西裏文和英文播出,受到當地聽眾的歡迎。我們國家通過企業的走出去,教育、文化走出去,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兩國各方面的交流,促進了中國和非洲的友誼,這個我覺得形象都是正面的。

肯亞有一條公路,是從首都內羅畢到濱海城市蒙巴薩,這是它的一條主要公路,其中有一段是我們中國公司叫路橋這個公司修的。這條路不是我們中國援助的項目,也不是當地的投資,是多年前世界銀行的項目,但是我們中國公司把這段路修的非常好,到了現在,仍然可以跑120公里。中國路橋公司在那裏設了一個牌子叫“中國路”,當地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有一條中國路,所以這個好形象一直到現在。

但是確實我們也看到了,走出去的企業也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過,諸如不注意保護環境,出售假冒偽劣産品,惡性競爭等。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些不好的東西它是一個支流。現在西方一些媒體不斷捏造一些謠言,或者説抓住一些事情把它無限的擴大,來挑撥中國和非洲之間的關係,這一點我覺得我們需要非常警惕,絕不能因為個別中資企業出的一點問題,就把整個我們在非洲的投資抹黑,我們應該理直氣壯的講清這個事情。

總體上來説,在非洲中國形像是正面的,是好的形象。我們不能夠被少數不好現象矇住了眼睛,也不能被西方這種宣傳所欺騙。但是對確實存在問題我們一定要克服,不能夠聽之任之,更不能不管不問,這一點我覺得也要下大功夫。

主持人苗綠:王會長,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當中,對中國的國際形象有什麼樣的影響,您如何分析?

王輝耀:這個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一個現象,這次兩會報告,克強總理提到了,中國企業還要進一步加大開放,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還要進一大加大,這次我注意到克強總理在報告裏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談到“開放促改革”。

我覺得在新時期的開放,很重要的一個成分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因為過去30多年是外資走進中國,我們中國也開始逐步逐步走出去,那麼到了去年達到了一個平衡點,那麼未來的30年,可能我們走出去的勢頭,會比外資來中國的勢頭還要大,所以覺得就是我們這個對外開放,這樣才是一個完善的對外開放。光是請進來不走出去,可能是一個單項的開放,現在有進有出成為一個完整的開放,所以説從這個戰略意義上來講,中國現在是真正的一個全方位的開放,所以走出去對中國人來説非常的重要,因為走出去也是我們去世界尋找各種機會,同時也鍛鍊我們的企業隊伍,同時也提升企業的國際經營運營能力,反過來促進他們在國內也提升經營和運營的能力,同時也尋找新的合作資源。

那麼我倒覺得,這裡面可能分兩個方面來講,一個就是説中國企業走出去,會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和中國留學生走出去,和中國公民出去旅遊,這些我覺得都還要有更多的意義。從整個世界歷史來看的話,特別是近代史,當時世界的發展,跨國公司在這上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所以中國公司走出去,成為全球公司,成為跨國公司我覺得都是非常好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目前來講還是非常有成果的,我們也得到了很多走出去的好評,包括我也總結了我們中國走出去十大模式,比如説像海爾的模式,像聯想的借船出海模式,像華為、中興的這種從農村包圍城市,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的模式,包括品牌共用,包括現在我們的高鐵也可以走出去,包括像溫州模式。

我們中小企業走出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知道,中國企業走出去即有跨國公司,又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在更好的走出去方面,我認為還是可以再做一些提升。比如説前一些年我們中小企業走出去,溫州的企業走出去,在西班牙出現燒鞋的事情,比如説當地的週末是不開門的,我們的百貨商店週末24小時開著,跟當地造成了一些競爭摩擦。這種現象我覺得是個別的現象,我們慢慢的提升我們走出去的水準,這些都是走出去學習過程中一個不斷的提升,完善的過程。

這是必然現象,是一個過程,我們不回避它,我們不掩飾它,但是我們能夠把它不斷的完善。但是我覺得像我們走出去,可能還要注意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走出去的安全問題,我注意到也有中國企業被綁架的現象,另外在海外被綁架,現在確實我們的領事保護,我們的安全都是要跟上。中國走出去了上億人,企業走出去投資額達到1400億美元,這麼大的一個體量,我們的國家海外機構領事保護,包括我們走出去的那些政策完善,我覺得都面臨新的挑戰和新的完善。就像改革開放初期外商來華投資也有很多問題一樣,不斷通過法律法規,不斷政策調控,逐步的完善,我們走出去也是一樣。

我們首先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是對中國形象的一個巨大提升,但是我們也要進一步的發揮優勢。比如説現在有的國家比較忌諱我們的國有企業走出去,那我們能不能採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結合,能不能採取一種,利用我們的海外華人華僑,利用我們的留學生走出去。這樣避免一些給當地留下口實和偏見,所以我覺得可以採取一些新的模式和策略走出去。也包括我們改革開放初期採取的中外合營的方式,大量的跨國公司走進來,是通過合資、合營走進來了,我們的企業走出去的時候,為什麼不可以也是合資、合營的走出去,和外國的這些企業。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當時中國還有一個很成功的戰略意義,就是市場換技術。跨國公司要進來,必須要給我提供技術。現在我們出去也可以採取,比如説到中國來,要來我們這裡,我們以市場換市場,你到中國來可以,我跟你合作,那你在你的母國市場,我們能不能也合作,就可以採取一些靈活不同的政策。

走出去是一個很大的新的學問,一個新的我們需要不斷的總結經驗,提升的一個過程。這個對於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巨大的好處,而且對我們的經濟長期開放的發展也有最大的好處。

郭崇立:講的非常好。現在我們到了一個新階段,就是我們的投資現在不是小規模的,是大規模的走出去了,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專注一個地區,是全球性的。那麼在這樣一個新的階段,我們的確需要提升走出去的品質,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關係到企業本身,它還涉及到國家的政策,它不僅涉及到法律層面的、經濟層面的、金融層面的,而是各個方面都涉及到。所以我想要提升走出去的品質,很重要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從企業來講,要走出去就要做好調研,要知己知彼,要了解當地的法律,了解環保,了解這個地區工會的情況,勞資關係,了解它的反對黨、執政黨,政局變化,一定要有備而去,對當地各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話成功的機率才會比較高。

從國家的層面來講,我覺得就是要向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援、服務。包括提供一定的安全防護。不是説我們有能力全部承擔下來,但是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起碼提供一些資訊幫助,官方溝通等。作為國家政策層面,我們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來鼓勵這些企業,讓他們能夠在經濟上可持續,成本比較低的方式走出去。還有就是國家在培訓方面,我們要對那些走出去的企業骨幹進行一些培訓。另外就是總結經驗,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要做一些經驗總結。

我從一些中非智庫項目當中發現,我國和非洲一些國家所簽署的投資保護協議,有一部分或者相當一部分在當事國國會沒有通過,就是一紙公文。這樣的話中資企業在這個國家就無從受到協議的保護。所以我想我們要盡可能的促進,推動這些保護協議落到實處,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所以國家在這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總之從企業、國家的這兩個層面多做一些工作,從而促進我們的企業能夠走出去以後有更高的成功率。每一個在國外成功的中國企業本身都有助於提升我們國家的形象。

王輝耀:我再補充一點,實際上我覺得我們還有一塊可以做的是什麼呢?就是我注意到比如説歐美發達國家,他們走出去的企業都非常成功,但是他們的這些前政府的官員,包括特別他們是一些駐外的大使、參贊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説像基辛格都90歲的高齡了,現在還在為美國企業做諮詢,我們實際上有大量回來的大使、參贊,這些人我覺得應該發揮他們巨大的作用。我們的前大使、前商務參贊等等,就是應該把他們跟中國企業走出去結合起來。在這個方面我們的利用率,遠遠不如國外政府的前政要發揮的作用,我覺得不光是我們的大使參贊,甚至是我們的前部長和前總理等等,都可以發揮這種餘熱。包括智庫也可以發揮這些作用,但是我們的官員退下來了以後,基本上就再也聽不到了。這個方面其實是前政發揮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作用,和民間外交作用。

郭崇立:王會長提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實際上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為了提升我們走出去的品質,提升我們的成功率,我們需要統籌各方面的資源,不能夠光靠企業一家,也不能光靠國家,要讓各方面的資源都統籌起來,不僅是王會長剛才講到的,我們的一些前外交官、前商務官員,一些專家、學者,還要有效利用國外的資源,比方説我們要了解當地法律問題,我們可以購買律師事務所服務,金融方面,我們可以購買金融會計所的服務,而且要用當地最好的。這種有效利用各方面的優質資源,就是跨國公司成功的一個途徑。所以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一些好經驗,把各方面的資源匯集起來,來支援我們的企業走出去,這樣我們企業的成功率就會比現在高的多。

主持人苗綠:謝謝二位,二位給中國企業走出去,然後提升中國形象給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那麼我們今年也看到,在今年的這個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李克強總理傳統提到要深化與各個大國之間的戰略對話和務實合作,構建穩定的大國關係,還要打造周邊大國的命運共同體,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提出“一路一帶”經濟帶,也在努力的想保持和周邊國家,和這些大國的關係,但是也不乏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與原來的這種零合外交相比,中國現在走的是什麼樣的一種外交道路,如何看待外國對中國“一路一帶”的質疑和矛盾的心態?

郭崇立:李總理在報告裏,對外交工作總結的一段比往年還要多,這個是有原因的。以習近平主席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他們確實在外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花了很多的心血,提出了整套的各種方針政策,也取得了豐碩成果。

對李總理報告的有關內容我就不重復了。針對一些質疑,我要説的是這幾點:第一,我認為我們還是堅持和平與發展這樣的時代主題。求和平是國際社會主流,謀發展是各國的共同願望,這樣一個總的判斷沒有改變。第二,我國外交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我們不是要通過武力手段,或者是武力威脅手段來發展自己。我們是要堅持和平崛起。第三,我們的外交政策是在繼承優良傳統基礎上,有創新,有發展。例如,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命運共同體,義利觀,合作共贏等,展示了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都是與時俱進的創新,有著很鮮明的時代特點。

我們現在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正在努力向世界提供一些公共産品,包括提出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的發展思路。我認為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就是這樣一個發展戰略。因為這個戰略剛提出來不久,有人提出疑問這不奇怪。而且從我自己所了解的情況,中央動員了各方面的精英力量,經過非常認真的科學論證,才提出初步方案,而且仍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一帶一路”怎麼來操作?我們提出“共商、共建、共用“,強調三個“共”。同所有相關國家,我和你共同商量,大家湊在一起,來使這個“一帶一路”更加完善。共建就是説不是我一家包辦代替。有人説好像我們要大包大攬,有的甚至提出來“一路一帶”就是中國的發改委制訂計劃,然後中國的財政部出錢。這是誤解,我們主張共建不是包辦。共用就是將來建成的成果大家共用。而且我們作為一個大國,我們願意出更多的力,使得這樣一個計劃能夠早日實現,能夠有早期的收穫。

總體來講,我覺得“一帶一路”是我們在目前這個階段,一個進一步開放的創新路子。這個發展路子受到20多個國家響應。有一些質疑不是壞事,我覺得可以提醒我們要注意什麼,哪些方面有障礙需要克服,從而使“一帶一路”的路子能夠走的更順暢一點,能夠真正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

王輝耀:我覺得中國最近提出“一路一帶”這個戰略,其實是一個創新,也是一個偉大的構想。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們從這幾個階段來看,從過去30多年發展到今天,確實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作為第一的貿易大國,和前幾名的投資大國,中國確實要在國際的發展上有新的作為,那麼我覺得“一路一帶”的偉大戰略構想是值得肯定的,這是一個新的,是一個對外開放的新思路,原來我們的開放是沿海都走進來,東南沿海,外資到中國來,現在我們開始有了新的看法,我們準備把歐亞大陸橋通過傳統的絲綢之路,從亞洲連到歐洲,沿途的國家我們也讓他們受惠,打造新的絲綢之路,同時我們還要開放我們的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亞到南海、到印尼到澳大利亞等等,這兩個不同的角度,是有別於傳統的太平洋東南沿海進來,可能在中國新時期提出了一個偉大的戰略構想。

我們原來也有很多多邊的,比如説WTO,還有很多雙邊的安排。包括最近還有TPP,還有很多其他的設想,這個其實也是中國的一種新的經濟戰略安排,這個安排我覺得能不能成功呢?確實就像剛才郭大使講的,不取決於光是中國一家,也不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它是要沿途發動幾十個國家響應,是共建共贏,剛才説的三共我覺得非常好,其實就是這麼一個意思。中國提出來了,讓別人看到我們是帶來實惠的,我們在基礎設施上先打通,我們先建路我們先投資,我們設立了新絲路基金,我們建立了金磚五國銀行,亞洲投資銀行等等,我們做了這些東西以後,做了這些基礎設施以後,能不能使所有的國家都得到響應,能不能使所有的沿途國家都打消這個顧慮,積極的參與進來,我認為這個是“一路一帶”戰略成功的關鍵所在,所以説我們現在就是要更好的發動發揮去告訴,或者説去跟他們溝通。把這個好處讓他們看到。

因為前段時間,包括南海,包括東海都有一些緊張的情況出現,我覺得我們現在通過一種和平的方式,通過經濟的方式,通過把餅做大,大家都來分這個蛋糕的方式,讓大家看到這個實惠,讓大家參與到新的經濟國際制度創新安排裏面來,發揮中國經濟大國的一個作用,代表周邊國家的一個發展,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

但是我認為就像剛才郭大使講的有一些質疑,有一些討論,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都是正常的,目的是為了讓它更完善,但是更重要的,我覺得這個可能還要發揮我們真正的,“一路一帶”沿岸的幾十個國家,沿途的幾十個國家的積極性,他們要來參與進來,他們要在裏面有利益所在,否則這個“一路一帶”我覺得也可能是一個單項,可能是經濟擴張,或者你是一種輸出你的産品等等,這個必須是一個共贏。這樣的話會使中國的戰略更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這是一個和平的戰略,這是一個新時代對外開放,而且這個開放不僅僅是中國的開放,中國現在開始意識到這個世界的開放,區域的開放,這是一個非常新的對外開放高度,我覺得這個戰略的未來,應該是很值得期待的。

主持人苗綠:我個人認為這個“一路一帶”,是中國新時期對外戰略的一大創新和構想,非常偉大,在全球化時代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對中國提升中國的整體對外形象,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感謝二位今天和我們一起探討,中國的國家對外形象和中國的對外戰略,在兩會期間跟二位資深的,有國內國外生活經驗的專家探討這樣的話題,感到非常容幸。

郭崇立:我想補充一奌,就是我們所討論的國家形象問題。從本質上來講,形像是一種資源,形象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所以不要把這個形象看成只是一個宣傳,是媒體的一個任務。國家形象體現在剛才我們談到的各方面人員,走出國門的旅遊者,我們的留學生,我們到國外的企業家,包括我們的國家政府工作人員等。所以我們每一個領域的人員及其所做的工作,都涉及到中國的形象,而這個形象作為國家的綜合實力部分,它是一個軟實力的體現。軟實力説白了就是要別人對你能夠認同,信服,甚至到能夠追隨。擁有能夠起這樣作用的一種形象,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

王輝耀:剛才郭大使總結的非常好,實際上中國的國家形象,它是方方面面組成的,而且這個確實不光是媒體的責任,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倒覺得,中國還有一個可以提升的方面,就是我們的智庫,你看國家在國際上有很多的話語權,很多的議題設置全,都是這些發達國家很多智庫非常的活躍,那麼我注意到中國政府,包括中央政法委改革領導小組,包括中辦、國辦強調智庫,提出了新型智庫的建設,所以我覺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庫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把中國的聲音更好的傳播出去,把中國的交往更好的在國際各種場合發出聲了,也是對中國形象一個非常好的肯定。

郭崇立:沒錯,我們現在也到了這個時候了。我們的GDP是坐二望一了,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現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國,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輸出國。那麼這樣一個國家,如果我們在世界上沒有相應的話語權,那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要有這個話語權,就要進行不懈努力,首先就要不斷提高我們自己國家本身的形象。為此,加強智庫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主持人苗綠:二位把形象這個從外宣的角度,一下提升到了整個國家的戰略,這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我們今天這個話題總結也非常到位。感謝您收看本期的《中國正在説》,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是“中國國家形象和中國對外戰略”,謝謝大家的觀看,謝謝二位老師。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