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郭崇立:中國在非洲投資,應該理直氣壯講清楚

文章來源: 中國網 發佈時間: 2015-03-13 作者: 張林 責任編輯: 張林
+|-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正在加快。各行各業都在全球市場佈局,尋找機會,中國企業國際化正在進入“新常態”。但是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未知的風險、挑戰和誤解。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表現不僅對國際政治經濟有巨大影響,同時對中國形象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的副理事長、中國前駐肯亞和牙買加大使、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高級顧問郭崇立在做客中國網兩會特別節目《中國正在説》時談到,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是我們的一個國策,也是國家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之後的必由之路。

郭崇立曾在非洲兩個國家擔任過大使,他介紹中國在非洲已經有2000多家較大型的企業。投資額度增長很快,去年是250多億,貿易達到2000多億。大量的中國企業走進非洲,總體上講,是一種互利雙贏的效果。

郭大使介紹稱,非洲在目前這樣一個經濟發展階段,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而且中國的技術比較對路,我們的國情與非洲也互相匹配,中國對非洲的政策也受到當地歡迎。從政治上來講,我們是一個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我們走出去的企業,過去總體上來講是從事外援工作,要為當地經濟做出我們的貢獻,這是一個傳統。

中國對非投資不再是援助,而是互利共贏

現在的情況有所不同了,不只是單方面的援助,而是互利雙贏。郭崇立認為,我們的企業走出去確實對我們的中國形象,應該説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首先,中國過去是吸引外資的,從2014年開始有一個轉折,在國外投資的總額超過了我們吸收外資的總額,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它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轉折的時候了,到了一個走出去的時候了。這是一個好的國際形象,包括非洲、拉美的發展中國家,還有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都歡迎中國投資,特別是在目前世界經濟不是太好的情況下。

第二點,走出去,特別是在非洲,我們的投資主要都是基礎設施,我們雇傭了大量的當地勞動力,而且基礎設施的改善,對提升非洲國家的經濟來説是必須的,不是説可有可無。非洲國家是衷心的歡迎我們去投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對中國抱有非常好的印象,這個印像是從毛澤東、周恩來的時代一直延續過來的。

另外這些投資,其中不少是援助項目,促進了兩國人民的交往,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交往。比如説孔子學院,是非洲的第一家。胡錦濤主席在2006年訪問肯亞,專門接見了內羅畢孔子學院的師生,當時非常轟動。我們國家通過企業的走出去,教育、文化走出去,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兩國各方面的交流,促進了中國和非洲的友誼,這些形象都是正面的。

存在問題一定要克服,不能夠聽之任之

不過確實走出去的企業也發生過一些不好的事情,諸如不注意保護環境,出售假冒偽劣産品,惡性競爭等。郭大使對此的態度是:“必須看到這些不好的東西是一個支流。現在西方一些媒體不斷捏造一些謠言,或者説抓住一些事情把它無限的擴大,來挑撥中國和非洲之間的關係,這一點我覺得我們需要非常警惕,絕不能因為個別中資企業出的一點問題,就把整個我們在非洲的投資抹黑,我們應該理直氣壯的講清這個事情。”

郭大使認為,總體上來説,中國形象在非洲是正面的,是好的形象。我們不能夠被少數不好現象矇住了眼睛,也不能被西方這種宣傳所欺騙。但是對確實存在問題我們一定要克服,不能夠聽之任之,更不能不管不問,這一點要下大功夫。

提升走出去的品質要從企業和國家兩方面下功夫

郭大使分析,現在我們到了一個新階段,投資是大規模的走出去,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專注一個地區,是全球性的。在這樣一個新的階段,我們的確需要提升走出去的品質,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關係到企業本身,它還涉及到國家的政策,它不僅涉及到法律層面的、經濟層面的、金融層面的,而是各個方面都涉及到。所以提升走出去的品質,很重要的兩個方面:

一個是從企業層面,要走出去就要做好調研,要知己知彼,要了解當地的法律,了解環保,了解這個地區工會的情況,勞資關係,了解它的反對黨、執政黨,政局變。一定要有備而去,對當地各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話成功的機率才會比較高。

從國家的層面來講,要向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援、服務。包括提供一定的安全防護。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起碼提供一些資訊幫助,官方溝通等。作為國家政策層面,我們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來鼓勵這些企業,讓他們能夠在經濟上可持續,成本比較低的方式走出去。還有就是國家在培訓方面,要對那些走出去的企業骨幹進行一些培訓。另外就是總結經驗,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要做一些經驗總結。

總之從企業、國家的這兩個層面多做一些工作,從而促進我們的企業能夠走出去以後有更高的成功率。每一個在國外成功的中國企業本身都有助所提升我們國家的形象。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