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觀點中國

  歐洲聯盟對伊朗石油禁運1日生效。伊朗副總統穆罕默德·禮薩·拉希米當天表態,伊朗儲備足夠物資和外匯,以應對禁運可能造成的影響。伊朗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産國。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佔全部外匯收入的85%以上,此次制裁對全球石油供應具有戰略影響。

瞭望 觀點中國
歐盟全面禁運伊朗石油

    歐盟今年1月23日宣佈,立即禁止成員國與伊朗簽訂新合同,從伊朗進口、購買或運輸石油和石油産品。成員國現有合同可履行至7月1日,歐盟保險賠償機構7月1日起禁止為運送伊朗原油的船隻提供保險服務。
    黑格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採訪時形容,這是歐盟迄今對伊朗實施的最嚴厲制裁。
    “史無前例的石油制裁已經針對伊朗生效,”黑格説,“這是歐盟迄今針對伊朗的最嚴厲措施,明確釋放我們強化對伊朗政府和平施壓的決心。”【詳細

伊朗稱儲備足夠應對石油禁運影響

    伊朗副總統穆罕默德·禮薩·拉希米和中央銀行行長馬哈茂德·巴赫馬尼當天表態,伊朗儲備足夠物資和外匯,以應對禁運可能造成的影響。伊朗軍方官員同日宣佈,伊斯蘭革命衛隊將自2日展開為期3天的軍事演習,投入彈道導彈攻擊沙漠目標。
    歐盟和美國希望借由制裁施壓,迫使伊朗在核問題對話中讓步。伊朗方面沒有這方面表態,反而多次要求西方國家在伊朗停止鈾濃縮之前先叫停制裁。因制裁影響,伊朗與歐盟間貿易也在一年內減半。【詳細

瞭望 觀點中國
中美關係求同存異之舉

    伊朗石油出口中多達五分之一由中國購買。而中國是世界石油消費大國之一。正是這一重大國情又遭遇到由美國發起的對伊朗核制載問題。對此,中國一貫的態度是,伊核歸伊核,正當貿易歸正當貿易,不能把反對伊核與與伊朗正常貿易混為一談。即使在6月21日,針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一番“中國似正在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這般表示:中方一貫反對一國根據其國內法對另一國施單邊制裁,更不接受其單邊制裁強加於第三國的做法,中國從自身經濟發展需要出發,通過正常渠道從伊朗進口原油公開透明,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有關訣議,不損害第三方和國際社會的利益,突顯合理合法。
    可見,無論解決中美兩國矛盾,還是推進中美關係,都需要求同存異。
    國與國之間由於發展基礎不同,水準不同,文化觀念不同,雙邊關係不可能永遠都處於平和狀態,特別像中美兩個大國那樣,更不可能在每個國際問題都是共同語言,因此在一些問題上,雙方出現矛盾是不奇怪的。【詳細

且看美國如何用制裁綁架世界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近日稱,鋻於中國和新加坡大幅減少伊朗原油進口,決定將中新兩國列入伊朗石油制裁豁免名單,觀察期半年並可延長。中新自此“榮幸”加入今年初以來美國炮製的那份長長的“大赦”名單。近來中東局勢劍拔弩張,美國對伊朗圍而不打,為切斷其經濟命脈,發動困堵伊朗的石油戰,用制裁大棒威逼其他國家遠離伊朗的石油,進而上演一齣綁架世界的美式肥皂劇。
    美伊矛盾由來已久,美國不喜歡伊朗,也不準別人接近伊朗。於是美國找準機會施展乾坤大挪移,將美伊矛盾演變為國際社會與伊朗的矛盾,將美伊恩怨轉化為世界與伊朗之間的恩怨。美國搖身一變,成了整個國際社會的代言人,美國的喜好和國內法,就是世界的喜好和國際法,世界因此被美國綁架。一旦發現某國在未徵得其首肯的情況下與伊朗做石油生意,就會受到美國的懲罰。這種國際關係中的株連法則仍舊陰魂不散,不僅在國際社會製造混亂,使其他國家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行事,更會對其他國家正常的貿易活動造成傷害。【詳細

瞭望 觀點中國

    美雖然宣稱對伊朗奉行的是“談”與“壓”的雙軌政策,但更偏重用後者。“制裁”已從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手段,演變成被美國玩弄于股掌間的政治把戲。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是國際社會的共識,這不僅符合西方的利益,也符合伊朗的利益。人們希望,西方與伊朗的博弈不是一場零和遊戲,推動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應是各方的最終目標。



瞭望 觀點中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