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假冒偽劣,人人喊打,這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透過虛假的面紗,我們能看到很多醜陋而又無奈的真相。在現實中,有的人袖手旁觀,有的人無奈屈服,有的人甚至主動獻媚,這背後是誰的錯?

    為遏制假酒氾濫的現象,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已組織茅臺、五糧液等首批8家白酒企業對外承諾,將向公眾公開真酒的銷售渠道、網點和供應量等原本“機密”的資訊;公開假冒産品查處情況。(3月26日《新京報》)

茅臺酒有著無數“專供、特供、政府用酒”的標簽,官方的背書為它成為“國酒”做了一個絕佳的廣告。但直到近日,茅臺集團宣佈,茅臺專供、特供酒已停産召回;市面流通的均屬假冒産品,一時之間引起無數人驚呼。但這原本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貴州省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白酒工業加快發展,茅臺酒産量突破2萬噸,規模以上白酒工業企業實現利稅96.4億元,增長48.5%。”。而2010年全國茅臺酒消費量達20萬噸,如此推算,市場上90%的茅臺都是假酒。

但這絲毫不影響國人,特別是其主要消費群體——官員和商人們對茅臺的追捧,北大博士馮軍旗曾寫論文揭露中國基層公務員關係網,文中提及基層官員趙先進(化名)表示“有領導在就一定要喝酒,喝茅臺就是因為茅臺貴,但是喝到真茅臺不容易,明知道是假的也得喝下去。”

茅臺有真假,可官場酒經卻是真。或權力尋租,或跑官要官,或跑部錢進,概莫如是。“有多大酒量就當多大官”,“領導隨意,我先幹”,當酒場成為官場遊戲的平臺,茅臺的真假還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嗎?[詳細]

所以,茅臺酒或許有假,但公款消費無疑是真。這一場打假秀,在沒有真正摒除公款消費的土壤之前,是不可能有實際效果的。茅臺是公款消費的受益者,因其需求遠大於供應,所以假酒不至於給其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國酒的身價也在消費群體的追捧中日益見漲,躋身奢侈品的行列。公款消費者們,則既享受了茅臺的奢侈和尊貴感,又在酒桌上聯絡了感情,完成了工作。至於普通消費者,因為他們沒有資格與能力進行消費,所以,在茅臺的眼中,“普通消費者不是茅臺的主要消費群體,所以茅臺的定價不要受社會輿論左右。茅臺要繼續細分市場,成為勞斯萊斯式的世界級奢侈品牌,將中國的白酒文化傳播到海外。”

北京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長朱光明指出,當前公務接待問題越來越嚴重,在許多地方,領導幹部幾天沒有飯局就“饞酒”,工作沒有精神。還有的地方,一些領導70%的時間都花在酒桌上,體力和精力都出現嚴重問題。 “公務接待現在既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又是挑起官民矛盾的重要因素,必須趕快‘剎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壽龍認為,公務接待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關鍵是因為公開程度一直不夠。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果公務接待一直不向公眾公開,公務接待背後濫用的公權力就得不到有效制約,公務接待問題也將長久存在下去。

迄今為止,在這場共贏的遊戲裏,看不到受害者。只有納稅人,才是真正需要維權的群體。

 

 

央視315晚會曝光了麥當勞北京三里屯店存在食品超時存放、過期後違規出售的現象。一般被曝光的企業支援率下降、聲譽受損,可是連麥當勞自己也沒想到的是,曝光後,大批網友通過微網志、論壇等平臺表達了對麥當勞的支援。理由是麥當勞的問題在今天的中國食品安全領域根本不算什麼。

網易評論專題《另一面》中,梳理了麥當勞進入中國大陸餐飲業的歷史。其中羅列了3點麥當勞的先進之處: 1,食品生産標準化規範化。 2,強調服務品質和環境整潔。 3,數字化的食品品質品質考察。其“高標準”“規範化”“親民”等標簽不僅深入人心,而且也不知不覺地改變著中國的餐飲行業和中國人的消費觀念。

時至今日,麥當勞在人們的腦海裏已經留下了店面整潔、服務親民、安全無虞的良好形象,正因此,在面臨危機之時,很多評論只能得出結論:麥當勞未達到自定食品安全標準有違誠信。但這在消費者眼中,無異於一種變相的廣告:“感謝315,感謝那臺晚會,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對麥當勞的信心。”

對於當下的中國消費者而言,在比爛的環境中,只要是稍微不那麼爛的企業,都覺得已經很可珍貴了。看上去我們就像一幫受虐狂,稍微溫柔一點就能感激涕零。而一個受虐狂的養成是不容易的,必然會經歷諸多磨難才行。無論是地溝油還是過期食品,以至於三聚氰胺、瘦肉精的洗煉,都證明一些企業在無底線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斷刷新社會承受度的低標。於是,大家看到任何多少還有良心的企業,都跟看見好人似的。[詳細]

甚至有的官員還針對人們質疑某牛奶會致癌時發出“你説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匪夷所思的詰問,這些比起麥當勞的問題要嚴重和恐怖多了。在食品安全整體環境不盡如人意的背景之下,相比那些雲裏霧罩的傳統飲食,人們只會信賴經歷過315考驗、有企業責任和道德底線的麥當勞。

在這場主動買假的亂象裏,食品行業的信任度大受打擊,而無論如何,消費者是最終的受害者,而袖手旁觀的食品監管部門,也無法從這一互相戕害的怪圈中難逃。沒有人是受益者。

食品安全繫於牢固的監管鏈條,強化監管,這是解決現有食品安全困境的治本之策。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食品監管瀆職罪:負有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公務員,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導致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對於那些可能享受特殊待遇,但也會遭受與普通消費者同樣困境的監管者們,只有始終保持一股高度的法治鞭策力,全程、有效督促他們的監管之手沉到基層,才有可能讓消費者不再為明天吃什麼而恐慌。

 

 

消費者打假維權,也已經成了某些非法網站“刪貼”牟利的工具。據媒體報道,有些地方竟有數百家非法“315”網站。這些網站刊登消費者的投訴資訊後,依靠收取涉事企業的公關費和刪貼費牟利,日進數萬元。“只要有投訴,我們馬上挂出來,不管是真是假,不管能不能解決,都能賺錢。”

“媒體曝光”是社會監督的一種,但無論是輿論監管還是消費者發帖,都只是一種非正常的渠道,是消費者投訴無門之下的無奈之舉。在每年的運動式執法中,消費者,企業,媒體,監管部門,組成了一場“老虎棒子雞”的牌局。消費者無辜,企業無懼,媒體無情,監管者更多的是懶惰,甚至無能。

不少企業寧願花錢刪帖,也不願意採取措施尊重消費者,寧願割肉喂狼,也抱著僥倖心理躲避官方的處理,最終陷入了南轅北轍的陷阱之中。而“難找到、反饋慢、看不到”的官方消費投訴特點,也給了非法“315”網站生存的空間,“李逵在睡覺,李鬼就當道”,可以看出,當官方能切實履行自身職責而不是官僚做派,監管部門能有責任擔當而不是漠視消費者權利,非法“315”網站恐怕就不可能生存吧?而“李逵睡覺 李鬼當道”怪象的形成,可是説是各種底線都嚴重下降和媾和的産物。[詳細]

只有當摒棄了運動式維權,解決監管部門的懶政,降低普通民眾的維權成本。讓公權力機構,社會的監督力量,以及消費者三者形成合力,才能夠讓企業這種捨不得孩子套不找狼的僥倖心理徹底斷絕。

 
相關閱讀
學習麥當勞好榜樣
    以往,中國無論是何種企業,在被揭露出現問題後,多數的做法是:1、躲藏拖延,能推就推。2、百般狡辯,文過飾非。3、王顧左右,強調客觀。很少見一家問題企業在被批評或揭露後痛痛快快地承認錯誤,大大方方地向消費者道歉的。
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維權方式?
    小到柴米油鹽,大到汽車樓房,消費行為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品質問題,事關健康權、生命權,是公眾切身利益所在;也事關消費取向、消費信心,是社會經濟關鍵所繫。遭遇消費問題後,你一般會選擇什麼樣的維權方式呢?
往期回顧
贖買:深化改革的破局之舉
贖買:深化改革的破局之舉
2
國企改革 公益為先
中國標準:究竟為誰服務
中國標準:究竟為誰服務
    每一位公民,都應該以公民的身份,履行公民的義務,享有公民的權利。社會上的各種虛假醜惡之所以長盛不衰,都源於監管部門的軟弱與公民維權能力的相對低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