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其人
陳向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政治法學博士。出版過個人專著,參與撰寫了《國際關係史(第十一卷)》,另外,對文史哲與政治學也很感興趣。 [進入人物庫]
下期預播
- 點擊關鍵詞系列之“文化”篇
- 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將文化領域的改革作為主題,凸顯了文化在戰略上和政治上的意義。“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該作何理解?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進展如何?如何從文化角度去重塑人們的道德意識?下期策論將邀請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帶來權威解讀,敬請關注。
輿論坐標
採訪手記
用陳向陽老師的話説,中國的和平發展,並不完全是外交,也是內政,更與每個人休戚相關。公眾不僅是和平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在這條路上,固然不能對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應該成熟的心態。眼光要放長遠,不要太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是要堅持持久戰與馬拉松,比的是耐力,比的是“內功”,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 [詳細]
以論對策
和平發展首先是核心利益得到尊重
當核心利益受到挑戰的時候,可以視情況採取必要措施予以應對,包括後發制人的使用武力進行自衛反擊,這與和平發展絕不矛盾。這也是國際法賦予每個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力,不能連自衛權都沒有。所以和平發展不是一廂情願的,無條件的,絕對的,也不是單方面的,光是中國一家和平發展還不夠,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呼應和配合。 [詳細]
破解“國強必霸”論調五部曲
“和平發展”是一個創舉,也是開創了大國崛起一種新的路徑或者新的境界。這條道路是全球化與新時代相互依存的産物,很難完全背叛,特別是大國之間,相互依存不僅有經濟的,也有安全的。要破解“國強必霸”,如果簡單地説和平發展就能夠破解國強必霸,這種論證還不夠有力,需要把它分成五個階段:國大未必強,國強未必霸,國強不應霸,國強絕不霸,國強貢獻大。 [詳細]
中國和平發展給世界帶來豐厚“紅利”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不僅不會給別國帶來威脅,而且還會在各方面給別國跟世界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利益。除了真金白銀的經濟利益,還有安全上的利益,能夠遏制戰爭,能夠避免或者防止戰爭,能夠産生“和平紅利”;另外“中國道路”也讓很多發展中國家看到,想要發展、強大,不只是西方新自由主義那一套,還有另外的選擇。 [詳細]
文字直播
觀點中國:從9月6號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以來,《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一直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中國的和平發展究竟是怎樣的道路?我們又該如何回應“國強必霸”的質疑?針對這些問題,今天“觀點中國”邀請到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向陽,為我們深入解讀一下《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陳所長,歡迎您來到中國網“觀點中國”。
陳向陽:謝謝。廣大的網友,大家好。
觀點中國:《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9月6號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在05年的時候也發表過一回白皮書,為什麼6年之後就發表了第二份,有什麼意義?
陳向陽:表面看少了兩個字,六年前是《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今年就是沒有“道路”兩個字了,就是《中國的和平發展》,將近6年了,上次是05年12月20號,這次是9月6號。中國和平發展首先是整個國家的,然後也是大家的,是每一個人的事情。它是一個白皮書,但不僅僅是白皮書,更重要的是怎麼解讀它、推廣它、理解它,乃至怎麼實踐它。回顧一下過去的將近六年的時間,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六年之後中國的和平發展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其實我們更早之前就已經在這麼做了,05年把他上升到一個白皮書的形式通過國新辦,那是一種自覺的方式。現在又是在那個基礎上更進一步。這六年以來中國的和平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經過國際金融危機三年多來的洗禮。中國的綜合實力,我們的國際地位,跟六年前相比的確上了一個層次,尤其是大家比較聚焦的中國的GDP,去年是總量第二,現在不僅是第二的問題,現在就是什麼時候第一的問題。這個問題已經提出來了,IMF從購買力平價角度預測中國到2016年可能要跟美國一樣的,甚至是趕超;還有最新的《經濟學家》雜誌,從匯率的標準計算的話,按照美元匯率計算的話,10年之後,也就是2020年中國GDP總量就能趕上美國,對中國人來説很重要的一個時間點就是2020年。我們大家都能夠看到這一天。和平發展道路的第一個白皮書,當時對和平發展是什麼有一個概括,利用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通過中國的和平發展來促進世界的發展,經濟發展也好,社會建設也好,整個國家,包括對外工作也好,6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和平發展道路的正確,現在則是從新的高度加以推進。既然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那就要堅持下去,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要發佈第二份和平發展白皮書的原因。
觀點中國:這次白皮書亮點在哪兒?
陳向陽:我個人認為至少三到四個亮點,第一個亮點它系統闡明瞭中國和平發展的六個特徵。第一個是“和平發展”到底是什麼?——六個特徵:科學發展、自主發展、開放發展、和平發展,還有合作發展,最後一個是共同發展,也就是説,這不是我一家發展,因此就回答了中國和平發展是什麼的問題。這是以前沒有的,應該是一個亮點或者是創新,六個方面;第二個就是關於核心利益的表述,對中國的核心利益進行新的、更加清晰表述。包括六個方面: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然後憲法確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穩定,最後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並且還提出了我們的國家利益觀,我們以前講很多,科學發展觀、新安全觀、國家秩序觀,這次可以説是國家利益觀,就是中國怎麼來理解國家利益,它裏面的關健詞是利益共同體,尋求共同利益,所謂“做大蛋糕”,這是核心利益更加系統的説明;第三個亮點提出了國際責任觀,因為現在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2010年一直到現在,關於中國的國際責任,就是“大國責任”甚囂塵上,很早之前,從佐利克做美國常務副國務卿的時候那時候就開始了,“負責任的利益相關方”,這幾年中國的國際責任,“中國責任論”,這裡有一個比較新的闡述,等於也是直接正面的回應,就是積極有為的國際責任觀。中國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國內的方方面面的,這個本身是有世界意義的。最新的IMF和世行的秋季財長會議,説中國在世界經濟的“領頭羊”,所以我們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本身就是對世界負責任的表現,這還是第一位的,並且中國的事就是世界的事情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彼此不搭界的,中國不是跟世界無關,包括就業、環境、經濟增長、中國的需求,等等,這都是對外部有很多影響的。白皮書還提出,中國“以積極姿態參與國際體系變革,國際規則制定,參與全球治理,支援發展中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最後還有這麼一句,既然外界有這麼多的中國責任論,有時候説中國不負責任,那麼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力所能及承擔更多國家責任”,它是一個很正面的,不逃避責任,是一個負責任的,同時也是一個清醒的,而不是隨著外界的“忽悠”,盲目的國際責任觀,這是第三個亮點;第四個就是從理論上也從實踐上破除了西方的一種所謂的規律或者觀點,就是“國強必霸”,可以説是破解了,至少在目前來説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從大歷史,國際關係史的角度看,放在長時段裏看,它的成效會更大更深刻,至少有這麼四個亮點。
觀點中國:那就是説剛才也提到這個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其實以前中國領導人也在不同場合都做過這個論述,為什麼這次把它清楚明白寫在這個白皮書上,意義在哪兒?
陳向陽:因為這個都是國內國際都是尤其關切的,並且以前也有類似的闡述,但是總覺得語焉不詳或者點到為止,感覺缺了點什麼東西,我們講的國際關係,每個國家的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一般利益是分層次的,最高層次是核心利益,這是涉及到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東西。
觀點中國:怎麼理解核心利益呢?
陳向陽:一個是在之前我們是去年10月份戴秉國國務委員有一篇文章《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裏面也是針對外界包括西方,以及周邊國家對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為維護核心利益採取的一些做法的那種關切。他提出來三個部分,而現在從三個部分發展到六個部分,應該説更加清晰,也可以説是那種名正言順地昭告天下,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亮明一個底牌也是一個紅線,那就是告訴大家,提醒大家,中國最在乎是什麼,如果你要和中國開展合作、友好往來,得有一個前提,這也是雙向的,你得了解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你就得在乎中國的核心利益,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這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外界老指責我們“不透明”、戰略意圖模糊,現在的核心利益提到的是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政治體制和社會穩定,這是一個比較新的論述,就是中國人國內穩定問題,因為它也是針對性的,針對外來的滲透顛覆和想在中國搞名堂、搞破壞的,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觀點中國:經濟也納入我們核心利益裏面?
陳向陽:應該説經濟重要性越來越高,經濟不是一般利益,也不僅僅是重大利益,因為經濟發展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第一要務,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經濟跟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這裡講的是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包括我們講又好又快地發展,平穩較快地增長,並且是持續的,這個是“核心利益”新的拓展,並且從當前往今後再看,經濟因素,經濟安全,經濟利益,經濟競爭,經濟合作,這可能是重中之重。首先各國的經濟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然後還能夠影響其他的一些領域,經濟搞不好,可能社會穩定或者執政都會受到影響,比如,經濟增長、就業等等。現在西方出現的一些狀況,歐洲的債務危機,美國的債務問題,現在華爾街都有遊行示威的,以前可能是大家想像不到的,認為美國不會像其他國家出現那個狀況,但是現在事實證明未必那樣。
觀點中國:我們強調核心利益,同時又講和平發展,會不會給人感覺,二者存在矛盾?核心利益與和平發展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陳向陽:表面粗略看似乎是有矛盾,認為二者存在矛盾,是因為當你的核心利益受到挑戰的時候,還堅不堅持和平發展,那個就存在一個潛在的陷阱,認為和平發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無論如何我們都和平發展,那是在真空裏面發生的,而在現實中,它不是一個真空裏的實驗,不是在太空裏進行的,他是在地球上,一個現實的,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中,這樣的和平發展當然不是無條件的,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有前提的,前提是什麼?就是核心利益得到外界尊重。
觀點中國:我們得在確保自己核心利益基礎上來走和平發展道路?
陳向陽:維護核心利益,本身就是和平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它的主要目標。和平發展為了什麼?如果核心利益都搞不定,還談什麼和平發展呢?就像所謂歷史上的笑話,極端理想主義的仁義之師,為了仁義結果導致很悲慘的下場。那麼和平發展和核心利益是什麼關係呢?和平發展是我們維護核心利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我們通過和平的方式,包括外交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端,比如現在存在一系列問題我們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來維護我的核心利益。另外一方面我們維護核心利益也是為更好的和平發展,這二者可以説在一定程度上是彼此互為手段和目的。但是和平發展層次應該説是比核心利益更高,因為它是一個更高的境界,核心利益只是它的一個部分。大家覺得這二者之間有矛盾,好象是有矛盾,出現矛盾怎麼解決?因為我前面講的我們都是辯證唯物主義,不是形而上學或者搞絕對化,當核心利益受到挑戰的時候,可以視情況採取必要措施予以應對,包括後發制人的使用武力進行自衛反擊,這與和平發展絕不矛盾。這也是國際法賦予每個主權國家的正當權力,不能連自衛權都沒有。所以和平發展不是一廂情願的,無條件的,絕對的,也不是單方面的,光是中國一家和平發展還不夠,也需要國際社會的呼應和配合。
觀點中國:剛才提到核心利益對中國國內發展也有一些要求,比如經濟方面,比如社會穩定,你覺得我們現在國內發展困境到底在哪兒?
陳向陽:對於和平發展,一般人有一些認識誤區,例如和平發展和核心利益又矛盾,常人理解和平發展可能僅僅是在外交領域,是對外工作,這是不夠的。和平發展它不僅是外交,也是內政。多年來黨中央強調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和平發展就是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那麼和平發展對國內是什麼含義呢?一般人覺得和平發展是外交的事,跟我無關,跟GDP沒有多大關係。我們前面講和平發展的六個特徵,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對世界的意義越來越大,現在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我們正在轉變發展方式,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等等。其實這本身就是在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同時我們在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我們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當然我們在推進節能減排,環保方面可能做得可以説是很不夠,但是我們也開始在彌補,這是和平發展對內也是有所指的。
現在國內發展的困境在哪兒呢?應該説這是個特殊的問題,這個也是外面很關切的。一個是環境和資源的約束,比如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或者沿海地區的環境以及資源的約束很大,每人平均資源佔有量很有限,能源短缺等等。還有我們對外經濟依存度太高。我們正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加進口,現在中國進口是非常高的,那麼我們就必須通過科學發展觀以及相應的體制機制提高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然後推動世界經濟平衡,可持續、健康發展。
觀點中國:目前國外的情況,一些國家間衝突、博弈很多,經濟方面金融危機又一撥接著一撥,這讓人感覺都並不太平,很不和平,而國內可能有一些問題也不和平,也有一些矛盾,甚至很嚴重。那麼國內和國外對我們的發展究竟阻礙都有哪些?
陳向陽:應該有內部也有外部的,當然現在中國已經跟世界融為一體了,有些東西很難嚴格定性是完全內部還是完全外部的,兩個都有。一個總的回答就是既有內部的阻礙,也有外部阻礙,和平發展既有外部的制約也有內部的制約。當然主要挑戰還是來自於內部,內部發展不均衡,不協調,不持續,以及有些地方還有不和諧的地方,我們經常説盡最大的努力促進和諧因素,化解不和諧因素,比如分配不公呀、還有不穩定的一些因素,這些東西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從根子上有制約的。外部的挑戰很多,周邊的、美國的,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影響應該説是第二位的,第一位還是內部的問題,就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練好“內功”。
觀點中國:對,這個外部因素當中,美國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了。最近美國對臺軍售,是不是已經損害到我們核心利益了?
陳向陽:美國又來了。
觀點中國:這一撥對臺軍售對中美關係發展有哪些影響?
陳向陽:事態最新的進展就是楊潔篪外長在聯合國聯大期間,與希拉裏有一個會晤,明確提出這個問題,希望美國改正錯誤,拿掉這個東西。這是我們的立場、表態,這是我們的核心利益,請你尊重我們核心利益,我們的要求都已經跟你説出來了,你做不做,你做多少,我們是難以完全掌握的,但是我們的關切都已經告訴你了,但是這是從屬於美國對華戰略和對華政策,或者説是美國的大戰略的,因為美國佔主導地位或者叫霸權,他對華政策非常具有兩面性。經常看到美國的自相矛盾,一方面合作、利用、忽悠,説中國要分憂,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談美中合作,等等。另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並且還將長期存在的,就是防範的,甚至遏制的,台灣就是他一張所謂的牌,叫做“以臺制華”,軍售就是一個方面,通過對臺軍售,他又所謂的藉口,什麼維持兩岸軍力平衡,抵消大陸對島內軍事的優勢。這首先肯定是錯誤的決定,但是相比較于另外一個更錯誤的,出售F16CD型,又顯得錯誤稍微小一點,但都是錯誤,只是錯誤的嚴重性在於升級F16AB。這並不是台灣方面最想要的,台灣要新的版本,而美國給的是老款,把它升級改造,軟體系統這方面,而不是買一個新的戰機。因為美國還是顧忌到中國大陸,不想冒太大的風險,付出太大的代價,這也多少體現中美關係這種量變但還沒有到質變,他得顧及我們的反映,否則他會很難受的。
觀點中國:這次應該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使得中美關係既能在這個框架內繼續向好的方面發展,同時又維護我們核心利益?
陳向陽:這個有很大難度,需要技巧和藝術,應該説還得從全局,對臺軍售只是一個點,比這個點更高的是和平發展,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包括其中的中美關係對這個戰略機遇期一個關鍵的影響,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有理有利有節,要有效反制,包括把這樣的話説出來,甚至可能比如中美兩軍的軍事交流又會首當其衝受到干擾,不會受到大的倒退,但是肯定會受到干擾,尤其是互信,你老給我的一個不可分割的地區賣武器,怎麼談互信呢?不可能的,那是相互抵消的東西,兩軍交流會受到干擾,甚至戰略互信又會受到削弱,包括相互的疑慮,這可能是難免的。同時我們前面講的,要維護中美關係穩定大局。美國國會、軍火企業以及一些媒體的言論太霸道了,他們的邏輯是,我損害你是有道理的,你反對我對你的損害是沒有道理的,這分明就是一種強權邏輯,甚至強盜邏輯,它的幾個理由依據的是所謂的《與台灣關係法》,他只講這個,不講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利益集團,軍工方面,現在美國出售軍火對緩解它的經濟危機,緩解失業,現在這一筆大概將近60億美元,他是需要通過這個解決一些所謂的飯碗問題的。美國和台灣所謂長期的友誼,這些東西都是站不住腳的,這完全可以戳穿的。實質就是冷戰思維,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觀點中國:但是目前南海的問題好像更不省心,現在一些周邊國家似乎有一個連成一線對抗中國的趨勢,以前不是這樣的,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
陳向陽:應該從去年開始的,金融危機把中國反襯出來了,西方大國普遍低靡,中國還在強勁增長,中國的作用、地位、影響與日俱增,這麼一個強烈的反差,包括對我們周邊的影響力,使得人家存在那種擔心害怕焦躁不安。為什麼出現這樣情況呢?應該説是實質是周邊某些國家,不是全部,有很多對中國友好的,比如巴基斯坦、柬埔寨、寮國、中亞那些國家等等,大量國家包括東盟裏的很多國家都是對華友好的,只是一些國家,感覺好像是那種搞一個應對中國或者牽制中國的“大串聯”。它的實質是這些國家相互利用,聯手應對崛起的中國。因為中國的崛起在重新塑造周邊的秩序,中國的作用也越來越關鍵,引發周邊這些國家,尤其是和我們存在領土爭端,海洋權益爭端這些國家的反彈,這個也是可以理解的,將心比心的話,我們力量對比太懸殊了。然後菲律賓就和日本在聯繫,越南就和印度在呼應,共同開髮油氣田,背後還有美國在挑撥離間,所以的確是周邊,尤其是海洋爭端,眼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也是對中國和平發展很重要的考驗。
觀點中國:解決南海問題關鍵在什麼地方?
陳向陽:我個人理解三個東西,第一是綜合實力。包括海洋的,海軍的,海洋執法的,因為一方面海軍,像航母或者遠端投送能力的,但不僅是海軍,還有海監、漁政等等,那種非軍事的綜合能力。第二是時間,需要時間,急不得。第三是謀略,這三個組合起來,實力、時間、謀略結合起來,來解決南海問題。進一步來説就是首先我們要自信,要有信心,雖然現在是被人家侵佔,但是不管是從歷史上還是從未來看,時間是站在我們這邊的,這就是人家為什麼著急的,他就想把它實際控制,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強加給我們,但是我們要有自信,又要有耐心,不要睡不著覺,還要適當調整策略。以前講主權在我,或者主權歸我,這是一個前提,然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現在首先要把這句話完全復原,而且還要調整。我個人覺得一個是“主權在我”,同時不是“擱置爭議”了,而是管理爭議,因為擱置不了。當務之急是“自主開發”,要有開發的能力,比如深海鑽探這樣的技術,3000米,甚至3000米以上的技術,要達到這樣的技術,主權在我,自主開發,現在要強調自主開發,要採到油氣,同時要有危機管理,防止磨擦或者失控。
觀點中國:這個事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經驗教訓,和周邊國家怎麼改善這個關係,尤其是在有利益衝突的時候?
陳向陽:就是要更加務實和現實,不要一廂情願,或者不要迷信什麼東西。
觀點中國:以前我們怎麼做的?
陳向陽:以前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就是説只要我們能夠睦鄰友好,人家就會接受,只要我們經濟合作,這些爭端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那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或者説對爭端的複雜性和國家間關係的複雜性,可能估計不足。我們講吃一塹長一智,也可以説數年以來,包括現在一些不消停的東西,比如釣魚島,南沙,南海,我們今後要處理好與周邊國家關係,首先更加重視周邊工作,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應該能夠感覺出來,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對周邊的工作明顯重視了。然後要多管齊下,不能經濟唱獨角戲,光經濟是不夠的,還有政治的、安全的、文化的,方方面面的;並且還要剛柔並濟,不但只是柔,只是那種軟實力的東西,不光是經濟的吸引,還要有“剛”的東西,就是要有威懾力,不能一方面侵佔我們權益,另外一方面又得我們好處,這是很不利的。然後和周邊形成利益捆綁,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對他形成很大的牽制,這就是周邊的自由貿易區、共同市場這樣的形式,逐步破解這個周邊的難題。因為現在有一種説法,周邊一些國家一定程度上“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感覺是二元結構,要克服或者要避免這種結構對中國的危害,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觀點中國:除了我們的核心利益,剛才我們提到“國際責任觀”,巴勒斯坦入聯的問題上體現到我們國際責任觀我們投了贊成票,為什麼我們要投這個?
陳向陽:包括楊外長在聯大的發言,專門提到了這個,中國支援巴勒斯坦入聯,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個是正義之舉,是合乎民心的,是民心所向。國際社會的絕大多數可能都是這樣的觀點,除了以色列、美國以及歐洲幾個以色列的盟友,因為這個給巴勒斯坦這樣的支援,兩國方案,以色列一個,巴基斯坦一個,機遇巴基斯坦聯合國,會員國這樣一個身份,這是合法,合理也是合情的。中國當然會這樣做,這也是我們外交一貫的,我們的外交基礎是發展中國家,巴基斯坦它後面阿拉伯國家是一個很大的一個群體,這是其一。其二中國外交是根據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這是我們一貫的,而這個東西正好反襯了美國的偽善和偏袒。
觀點中國:反對票跟贊同票這兩個很明顯的兩個陣營,投贊成票的發展中國家居多。
陳向陽:對,也有很多發達國家也是對巴基斯坦深表同情的,也是比較反感以色列的很多做法,但是因為這是比較敏感的東西,加上美國有否決權。但是美國行使否決權會讓它很被動,很狼狽,因為在中東北非巨變過程中,他很擔心,因為行使否決權招致眾怒,但是他又為了維護美以特殊關係,他如果需要的時候他肯定會否決的。
觀點中國:對內求發展、求和平,這個作為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對外求和平、求合作上升到我們國家意志?
陳向陽:因為中國發展越來越被世界所關注,我們要眼光向外,對中國那種各種關切,複雜的關切,有的比較善良的,有些並不善良,所以需要上升到國家意志,一定程度上讓外界放心,寬心。所以國家意志是帶有長期性和根本性,不會朝令夕改,或者説這一屆這樣,下一屆不這樣做了,而是整個國家的,整個民族的這樣的抉擇。現在中國國際影響又如此之大,外界又急於了解中國的意圖,所以需要上升為國家意志。
觀點中國:我們的和平發展給別的國家跟世界究竟帶來什麼樣的利益?
陳向陽:太多了,第一位就是經濟利益,真金白銀。美國到現在,中國購買它美元,美國國債,之前數字是1.16萬億美元,這個對美國現在雖然總體比例是有限的,但也是非常關鍵的;中國製造,有利於緩解通脹,中國製造的成本比較低,而且是對外的,還有中國進口,我們要購買。現在經濟不景氣也靠中國支撐,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國家,尤其澳大利亞,這是一個兩面派,一邊跟我們,一邊跟美國,中國進口對它的經濟增長,對它的就業是關鍵作用,這是經濟上的。還有安全上的,我們和平發展,我們就能極大維護確保和促進亞泰乃至更大範圍的和平,而不是戰爭。因為中國是和平發展的,能夠遏制戰爭,能夠避免或者防止戰爭,能夠産生“和平紅利”;另外,還有我們叫做中國道路,給很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照,不只是西方新自由主義那一套,還有另外的選擇,類似中國這樣比較成功的發展道路,因此,除了經濟利益,安全利益以外,還有發展方式更多選擇。
觀點中國:説到發展方式就不得不提到所謂的“國強必霸”的問題。一直以來是大國的崛起都基本延續了“國強必霸”的發展道路,這也很容易讓人們想到中國的崛起,但我們走的是一條不一樣的路,是“和平發展”的道路,這能不能成為大國崛起的新模式?
陳向陽:應該説正在成為,而且必將成為。除非個別國家非要為難中國,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低,因此它可以説是一個創舉,也是開創了大國崛起一種新的路徑或者新的境界。突破了近代以來西方主導的國際關係史的那一套,包括戰爭、殖民、擴張那樣的方式,現在中國正在走一條新的道路,而這個東西不是那種憑空産生的,是新的時代特徵的産物,是全球化與相互依存的産物,大國之間的相互依存不僅有經濟的,也有安全的,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僅如此,它還是中國傳統的戰略文化的一個新的發展,我們講中國一個“王道”,一個“霸道”,所謂孟子講“王道”,韓非子講“霸道”。我們現在和平發展的道路應該是“王道”,就是戰略文化在新時期的一個推陳出新。那麼要破解“國強必霸”,如果簡單地説和平發展就能夠破解國強必霸,這種論證還不夠有力,我個人把它作了一個拓展,我認為要通過和平發展破解國強必霸,可以把它分成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國大未必強”,大和強是兩個概念,像今天的中國應該是更多是一個大的概念,而不是強的概念,要真的強的話,那些問題還是問題嗎?包括我們的經濟增長,對外經濟依存度,我們的資源,能源,環境的約束我們更多是規模,GDP總量強可是每人平均GDP一下就下來了,才4000美元,你不是説國強必霸嗎?我怎麼否定你呢?我怎麼超越你呢?首先我現在沒有到強的份上,或者沒有真正強起來,我只是大而已,第一是國大未必強;第二“國強未必霸”,國強不見得都霸,不能太絕對了,或者説你看以前看你們自己好像是這樣,但是你看將來,你看中國就不能用老眼光看,國強未必霸,怎麼就是國強必霸呢?這是一個非常武斷的結論,它是未必,而不是必;第三就是“國強不應霸”,不應該,從道理上講強大以後也不應該稱霸,我們要佔領道義最高點,所以我們不去稱霸;第四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一個約束——“國強絕不霸”,我承諾真正完全強大之後絕不稱霸,這是我主動的一個承諾,對今天,尤其對明天一個承諾,國強絕不霸。但這好像還不夠,還缺點什麼;第五就是“國強貢獻大”,這是我個人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隨著我們國力的增強,我們相應的做出更大的國際貢獻,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分擔更多的國際公共産品。通過這樣一個完整的邏輯,這樣就破解國強必霸了。
觀點中國:您認為“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這兩種表達有什麼區別嗎?
陳向陽:應該説“和平崛起”是學者的概念,一些很重要的,很著名的學者概念,包括一些老前輩説和平崛起,畢竟崛起是一種學術性的,搞國際關係,搞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史的,都會講近代大國崛起。中國有一個和平崛起,是學術性的學者的觀點,而和平發展是政府的、官方的説法。這兩種説法既有區別,也有一定的聯繫,為什麼現在官方的政府層面是這樣表述和平發展,而不用和平崛起?因為崛起是一種很容易刺激人的,國際關係史就這樣,有興必有衰,此消彼漲,崛起這個概唸有一定的誤導性,容易刺激外界,有崛起就有沉淪,有升有降;而發展是比較平和的,更容易被外界認可,也是共同發展的體現,不是我興了就是你衰了,而是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可能是更高的境界,有別於學術的東西,但是他們有些國外的包括日本的和西方的學者,覺得中國口頭上是和平發展,背後是和平崛起,其實這是一種尖酸刻薄的心態。
觀點中國:剛才您説到國大未必強,我們現在還是一個大國,但是要做到強國,要更高的責任感和號召力,白皮書可能只是一部分,那要在國際上樹立我們和平發展的大國形象,還得做一些什麼事?
陳向陽:關鍵是言行一致了。但是這個前面始終強調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我們忍辱負重,那種負重前行,我們主動承諾和平發展,但是不要逼我,不要欺人太甚,那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形象,不僅取得對外的宣示,以及對外的所作所為,更取決於對內的表現,是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是不是真正在科學發展。所以它是一個“行勝於言”與言行一致的問題,也是一個內外統籌的問題。不僅取決於對外怎麼説,也取決於對內怎麼説,如果對內做不好,所以很容易被挑毛病。
觀點中國: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要走和平發展道路,肯定這條路上曲折阻礙也很多,剛才你也提到國外對我們挑毛病、刻薄對待,都是存在的。作為中國民眾,在這條發展道路上,具備怎麼樣的心態呢?
陳向陽: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有些網民存在極端個人主義與極端民族主義的情緒,很不冷靜,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應該説心態是很重要的問題,很快十月份十七屆六中全會講文化體制改革,大發展大繁榮,其實我個人感覺很重要的一塊就是國民心態,就是中國的和平發展,不僅是經濟的,也不僅是安全的,最後還是文化的,要有相應的成熟的心態。第一個要把困難要估計足,和平發展不是輕而易舉的,不是天上掉餡餅,需要奮鬥,需要全民參與,所以叫做全民總動員,包括對和平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內部與外部的制約,要估計足,要謙虛謹慎,不要沾沾自喜、盲目樂觀、得意忘形,不要被外面的好話給“忽悠”了;第二要有從容的心態,從容不迫,不急不躁,應該是成熟的理性的包容的心態,不是惟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美國就是這樣,開口閉口都是要領導,我們不是那樣的,的確中國發展對外界影響觸動很大,需要請外界多包涵,這是應該的。跟和平發展同一個層次或者比它更高就是民族復興,黨和政府提出來2020年要怎麼樣,本世紀中葉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通過和平發展的方式,這是大家的事情,“位卑未敢忘憂國”嘛,不要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甚至是不理解,無端指責。眼光要放長遠,不要太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是要堅持持久戰與馬拉松,比的是耐力,比的是“內功”,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