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袁正
自特朗普政府今年再度上任以來,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連續4次加徵關稅。目前,中國輸美産品的綜合稅率飆升至145%,引發投資者對關稅戰導致全球經濟衰退的普遍擔憂。面對美方的貿易霸淩行徑,中方予以堅決反制。
中國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嚴格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大幅開放市場。近年來,中國主動擴大進口,多次大幅降低進口關稅稅率。2023年7月,在完成第八步降稅後,中國關稅總水準降至7.3%,在國際上屬於較低水準。這不僅為全球優質商品提供廣闊市場機遇,也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有力地推動了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實施關稅反制,是應對貿易摩擦的合理手段,是在國際規則框架內採取的正當舉措,其本質不是為了提高關稅壁壘,而是為了推動建立更加公平、開放、穩定的國際貿易體系。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談,大門敞開;打,中方奉陪到底”。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美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經濟霸權主義,不僅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也嚴重損害了美國自身國際形象和長遠利益。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貿易差額是由中美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事實上,中國經常賬戶順差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已從2007年的9.9%降至2024年的2.2%。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雙迴圈”戰略通過“國內大迴圈”降低了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使中國在應對關稅戰時具備更大的迴旋餘地、更強的經濟韌性和反擊能力。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關稅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行不通。中美理應通過平等對話、互利合作解決經貿分歧。
中美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貿易對兩國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中美雙邊貿易互補性強。2024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前五大類商品與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前五大類商品完全不同。另外,中美服務貿易也保持快速增長,中美互為重要雙向投資夥伴。因此,中美雙方均受益於雙邊經貿合作。國與國基於比較優勢進行商品交換,有利於增進專業化分工和經濟發展。
特朗普政府為推行“美國優先”政策,減少貿易逆差,頻繁使用關稅手段保護國內産業。但貿易保護主義只會扭曲價格,降低經濟效率。美國進口他國物美價廉的産品,對其本國消費者有利。美國高舉關稅大棒,會使進口産品價格大幅上漲,損害美國消費者的福利,而且依賴國外供應鏈的美國企業也會受損,導致社會總福利降低。美國政府應及時糾正貿易保護主義的錯誤做法,減少關稅、配額等政治干預,讓市場自發調節資源配置。(作者係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