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徐雪梅
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于3月25日至28日舉行。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亞洲和世界面臨越來越多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的背景下,本次年會以“在世界變局中共創亞洲未來”為主題,聚焦全球治理前沿議題,致力於為亞洲和世界尋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通途,充分展現了中國“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以及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
當前,全球地緣博弈烈度正不斷上升。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紅海衝突等延宕升級並持續産生外溢影響,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力推進“美國優先”等孤立主義議程,歐盟就“重新武裝歐洲”計劃達成一致,國際安全、貿易、投資和科技等領域的競爭摩擦明顯加劇,“信任赤字”成為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組織“高端對話:在世界大變局中重建信任”“多邊主義的未來”“構建開放世界經濟:挑戰與出路”“全球南方:共同邁向現代化”等多場分論壇,探討如何通過溝通對話增進理解信任,為亞洲和世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議題設置充分體現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的思想內涵,為消弭“信任赤字”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寶貴的穩定性和正能量。
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多重風險與挑戰,增長壓力顯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5年和2026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均為3.3%,低於3.7%的歷史平均水準(2000年至2019年)。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保護主義政策不斷升級,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局勢,擾亂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削弱跨境投資,損害市場效率,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不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出臺更多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政策,以中國發展和開放合作促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設置“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徑與行動”圓桌會和“釋放區域自貿安排的更大潛力”“重振APEC:共迎挑戰,共用機遇”“跨境電商合作:互惠共贏的貿易新動能”等分論壇,力圖深入探討相關問題,為經濟全球化挖掘新動能。
距離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僅剩五年時間,目前取得的進展與實現目標的要求相去甚遠,形勢不容樂觀。聯合國《2024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僅有17%的目標目前進展順利,近一半的目標進展甚微或一般,超過三分之一的目標停滯不前或出現倒退。為推動加快落實,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密集安排“在世界轉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問題與方案”“攜手促進亞洲能源轉型”“加快構建新能源體系,共創世界綠色未來”等多場分論壇,為亞洲國家通過加強科技合作、加大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資金投入等方式,應對氣候變化給亞洲和世界帶來的威脅與挑戰,推進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等建言獻策。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爆髮式發展,人工智慧在創造更多增長動能和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在安全、倫理、法律等層面帶來很多治理挑戰。對此,中國提出“以人為本”“智慧向善”等治理理念,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貢獻了建設性思路。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專門設置面向企業的“在AI應用中塑造核心競爭力”和“大變局下企業的應對之道”“AI:如何做到應用與治理的平衡推進”“加強數字能力建設,跨越數字鴻溝”等治理相關分論壇,從政府和企業等多個層面推動加強人工智慧應用與治理,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各國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自2001年正式成立以來,博鰲亞洲論壇立足亞洲、面向世界,逐步發展成為有關國家政府、工商界和學術界領袖開展對話、發現商機、尋求合作的高層次平臺,也為國際社會觀察、了解中國經濟政策動向和全球治理主張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
博鰲亞洲論壇的成功源於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商共建共用”全球治理觀和全球三大倡議等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堅持,得到了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展望未來,中國作為亞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賦能亞洲和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三大倡議等進一步走深走實,提升亞洲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經濟合作水準,為區域經濟和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持久推動力。(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