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中國網首頁 | 觀點中國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中國網評】時隔六年再對話,中日二十項共識釋放什麼信號?

2025-03-26 來源:中國網 作者:于海龍
大字體
小字體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于海龍

3月22日,中日兩國在東京舉行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這是中日兩國時隔六年再次舉行此類經濟高層對話。中日雙方共有10余名省部級官員出席會談。雙方共同表示,將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豐富中日經濟領域的戰略互惠關係內涵,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經貿關係。特別是中日達成的二十項重要共識,為穩定兩國關係、促進地區合作注入了新動能。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秩序面臨變亂交織加劇的嚴峻挑戰。特朗普政府的再次上臺,加劇了國際格局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日兩國舉行經濟高層對話並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向中日兩國及國際社會釋放出諸多積極信號。

其一,中日經濟互惠合作仍具較強活力和較多增長點。經濟合作在中日關係中佔據關鍵地位。近一年來,日本派遣多個代表團來華就經濟問題展開磋商,體現出日本國記憶體在較強意願加強對華經濟合作。此次中日二十項共識涵蓋生態環保、社會保障、人文交流、服務貿易、食品安全、供應鏈、營商環境、海洋合作、區域合作等多個經濟領域,為兩國經濟合作重回正軌注入正能量,也充分説明中日經濟合作仍具有較強韌性,能夠發揮“緩沖劑”和“壓艙石”的作用。

其二,日美聯盟的可靠性正逐漸降低,日本對美“一邊倒”的經濟政策未必符合其整體利益。在岸田政府時期,日本出臺經濟安全保障戰略,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主導《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謀求在經濟領域打造排華“小圈子”。然而,“小院高墻”式的政策並未讓日本經濟恢復活力,反而使民眾生活成本顯著增加。特別是特朗普再次當選後,美國在關稅、投資、新能源等經貿領域加強對日施壓,加劇了日本經濟內部與外部的雙重壓力,迫使石破茂政府開始在經濟問題上尋求美國以外的合作選項。

從經濟領域整體上看,中日兩國時隔六年再次舉辦經濟高層對話並達成二十項重要共識,對中日雙邊經濟合作、政治關係穩定、區域經貿合作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首先,中日二十項重要共識為兩國經濟各領域互惠合作提供重要保障與明確指引。中日兩國互為重要貿易夥伴,經濟互補性強。中日二十項重要共識的達成,將助力兩國政府間、社會間以及企業間開展更為緊密、有序的經濟合作,增強兩國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提高應對全球經濟挑戰與經濟下行壓力的能力,同時為中日民間外交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其次,中日二十項重要共識為維護中日關係的穩定奠定基礎。受中日地區結構性矛盾、歷史問題認知差異、領土領海爭端等因素影響,日本近年來採取對華制衡外交政策。而中日二十項重要共識的達成,有助於更好地管控兩國矛盾與分歧,為中日關係整體穩定提供經濟支撐。

最後,中日二十項重要共識有助於推動完善亞太地區多邊合作機制。中日兩國均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大國,中日關係狀況直接影響東盟—中日韓“10+3”、亞太經合組織(APEC)、《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機制的發展走向。中日二十項重要共識的達成,不僅有助於有效開展、完善亞太多邊合作機制,還將對美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形成牽制,維護自由貿易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

自石破茂政府上臺後,中日關係呈現回暖跡象。此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達成的二十項重要共識,對推動中日關係企穩回升意義重大。但中日兩國在東海問題、南海問題、臺海問題、歷史問題等方面仍有諸多爭議亟待解決。日本在相關議題上仍秉持錯誤立場,中日之間政治互信不足、民眾好感度仍相對較低。鋻於日本外交政策受其國內政治格局與日美關係等因素影響,日本政府當前的對華政策究竟是戰術性調整,還是戰略性轉換,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作者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 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